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从城市道路透水性设计、城市绿地改造及加强城市各区域水利联系三个方面展开对城市雨水应对措施改进的论述。着重叙述以加大城市雨水渗透能力、雨水净化能力、雨水储集能力以及雨水再利用能力为目的,城市道路透水性设计及对城市绿地改造,以期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向,推动城市向着"海绵城市"化发展,缓解城市环境恶化带给人类生活不适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并伴随着暴雨天气频繁出现,我国很多城市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内涝侵袭,导致一系列的城市环境和安全问题。基于绿色、生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下的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缓解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带来内涝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安徽省宣城市城东片区雨水排水系统规划为例,介绍了采用LID理念构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每年有一千多万人进城,新建成的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如果不引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城市地表径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引发洪涝积水、河流水系生态恶化等问题.海绵城市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把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削减掉.本文介绍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实现海绵城市途径,并对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进城,新建成的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引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我国的城市地表径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引发洪涝积水、河流水系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问题。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那样,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把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削减掉。本文介绍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实现海绵城市途径、并对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群逐渐涌入城市中。城市中新建造的建筑物占老建筑物总量的23.32%。如果不引进LID建设模式,我国城市地表的径流量将会被大幅度增加,继而引起河流水系生态恶化问题出现。LID能够把雨水留住,继而循环利用水资源。LID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兴理念,LID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介绍LID的基本内涵、实现LID的基本途径以及展望LID建设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通过转变城市建设规划理念,修复城市生态,实现水环境改善。本文立足于低影响开发(LID),论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以及国内外实践经验,强调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除了技术创新外,制度建设和建后管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马鞍山二中校区水系统规划为例,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构建了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阐述了该项目水系统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指出该项目采用雨水渗透、雨水回收等技术手段,将雨水蓄水池收集的雨水进行绿化喷灌和道路冲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市政供水量和小区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6,(7)
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雨洪治理提出的新理念,而绿色屋顶作为生态基础设施,对城市雨洪治理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探究屋顶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海绵城市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注意事项,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要点,并将传统城市道路与海绵城市道路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海绵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雨水资源化利用是应对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资源、缓解干旱的重要技术保障,是海绵型城市的建设、LID理念实践应用的关键途径。该文分析了雨水渗透技术、贮存技术、水质控制技术、净化技术和回用系统的概念、适用场所;比较了多种雨水资源化技术的建造要点、主要功能。最后根据目前雨水利用的现状对城市雨洪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水系空间经常被侵占,导致城市内涝、水体污染、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凸显。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带来系统化治理的思路,可有效解决城市水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厦门市苏厝溪流域为例,通过分析现状水系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要求,统筹城市空间与水系的关系,提出了水系全生命周期建设的策略及系统治理水系的措施,以解决城市开发过程中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及水资源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水系规划编制方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前期的规划管控、实施中的水系建设及后期的景观营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LID(低影响开发)理念,对其雨水渗透技术展开详细论述,并结合武汉大学校园景观,指出其雨水利用现状的不足之处,最后探索了其与低影响开发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城市构建路径,近年来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绵体的构建对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绵校园"可以理解为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及构建方法与大学校园实际相结合,构建校园区域生态海绵体。本文通过设计理念、构建方法两个层面,对海绵校园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了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校园可以通过多层次的系统性构建,进行生态海绵体的规划建设。保证校园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生态效应,将固有景观赋予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海绵城市的内涵与特点,研究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意义,并从地面铺装、绿地、屋顶、水体等方面,介绍了高校校园的景观改造策略,以期为高校校园"海绵化"的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有关早期武汉大学的研究较多出现在建筑学领域,而有关其规划建设的筹备过程、规划思想来源、规划发展的历史成因等研究尚十分缺乏。因此,本文试图以历史文献和情境分析等方法,溯源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建设的人员筹备、选址和规划原则的确定等前期工作。通过探究当时西方校园规划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开尔斯的教育背景,发现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同样受到"鲍扎"思想的影响。研究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可促进对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与建设的进一步认识,还为校园早期建筑和空间营造等方面的保护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海绵城市理念被正式提出后,得到全国普遍推广且效果良好。近年西安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获得批准。以西安市曲江新区核心区为例,深入剖析城市降雨、蒸发、地形地貌、水资源以及生态本底五个海绵基础方面,探究地质区域设防、建成区改善、历史文化保护三个方面的建设需求,利用GIS对洼地、积水点、地表径流分析,结合现状雨水管道对城市进行海绵分区并提出控制指标。规划设计遵循以“渗”为重点,优先“蓄、滞”、“净、用”结合,慎“排”等技术原则,探寻研究区域湿陷性地质问题对应LID措施,进而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其他城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海绵校园"雨水利用为理念,提出了校园雨水利用资源化的途径,并利用低影响开发理论,建立了滨州学院教学楼及学生宿舍楼顶雨水排蓄循环系统,论述了该项目技术措施的创新性和经济可行性,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