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不仅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更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主要可分为2大类,分别以邻苯二胺和邻硝基苯胺为起始物质。本文对近年来发展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马来酸、对苯二甲酸、酒石酸和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3种双苯并咪唑型荧光增白剂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烯(a)1,4,-二(2-苯并咪唑基)苯(b)和1,2-二(2-苯并咪唑基)-1,2-乙二醇(c)。考察了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反应条件对微波辅助合成(a)和(b)收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吸收及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产物的荧光性能,结果发现,产物在日光紫外波段均有较强的紫外吸收(λmax分别为361,347,343 nm),在各自最佳激发波长下激发均有较强的蓝紫色荧光(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16,3944,17 nm),说明它们在荧光增白剂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邻苯二胺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历经4步化学反应最终合成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和杀菌活性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并通过实验仪器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熔点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杜理华  欧志敏  隋志红  王萍 《浙江化工》2010,41(7):12-13,22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化工领域。本文从不同底物出发,介绍了一种在二醋酸碘苯作用下,由邻苯二胺和芳香醛一步反应合成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室温),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5.
才秀华  盛国柱  张炜  武侠 《化学试剂》2014,(6):497-499,545
苯并咪唑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活性中间体,糖基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也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因此对其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空气为氧化剂,在室温条件下,于弱酸性水溶液中,将一系列还原性单糖、二糖与邻苯二胺缩合,以较高收率得到一系列糖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经熔点、红外光谱、核磁等方式进行了结构表征。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以水为溶剂,为糖基化衍生物的绿色合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结构特殊的杂环化合物。以苯并咪唑环为母体的化合物即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杀菌性和生物活性.是一类活性很强的内吸型杀菌剂日。在医药工业、高性能复合材料、染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此类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防腐、生物、医药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以2-氨基苯并咪唑和邻羟基萘甲醛为原料合成了苯并咪唑席夫碱类荧光探针,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Zn2+离子的加入不仅使探针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而且溶液荧光颜色由弱黄色变为强绿色,说明探针对Zn2+离子具有专一识别能力.同时,干扰实验表明探针对Z...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出高活性的有机木材防腐剂,本文以4-取代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出六种5-取代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并通过熔点、元素分析、1H NMR、MS等表征手段证实其结构。另外,还采用录制片法研究了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白腐菌、褐腐菌、霉菌以及绿色木霉的抑制活性,发现部分化合物对霉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牟杰  孟思寒  赵宇  张鹏鹏  刘杰 《化学试剂》2019,41(10):1046-1053
苯并咪唑是重要的药效团和优势骨架,探索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对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国内外文献,对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方法进行综述。邻苯二胺与醛和腈的反应活性较高,与酸和酯的反应活性较低,产物的选择性依赖于催化体系。绿色合成与光催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对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双子苯并咪唑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苯二胺和己二酸为原料,经两步脱水合成苯并咪唑,通过溴代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子苯并咪唑表面活性剂。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及表面活性的测定。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可以在涂料润湿剂和乳化剂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3-吡啶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化合物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也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以4-卤代间苯二酚为原料,经甲酰化得到2,4-二羟基-5-卤代苯甲醛,再和吡啶乙酸乙酯经Knovengel反应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这些吡啶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高、Stokes位移大,是优良的候选荧光团。  相似文献   

12.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文献所报道的具有良好药物活性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4种氨基取代的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取代基对于新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证明:在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分子中引入氨基后,荧光发射波长发生了较大的红移(70~105nm),荧光斯托克斯位移显著增大(38~80nm),荧光量子收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4.
以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PABZ)、对苯二胺(PD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为原料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含苯并咪唑的高耐热低热胀聚酰亚胺(PI),并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红外吸收光谱表明聚合物已经亚胺化;X射线衍射表明PABZ的摩尔分数超过5%的聚酰亚胺分子链之间的距离更窄,含20%PABZ的聚合物d间距仅为0.425nm;热重分析表明随着PABZ的加入,1%的失重温度从565℃降低到532℃;热机械分析表明材料线膨胀系数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随着分子链中苯并咪唑含量的增加,线膨胀系数从10.2×10-6K-1下降到2.7×10-6K-1。通过分子模拟表明:苯并咪唑中的—NH—可以与酰亚胺环的C=O产生氢键,导致分子链之间的间距更小,自由体积分数更小,相互之间作用力更大,拥有更低的线膨胀系数。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苯并咪唑的引入,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小幅上升,断裂伸长率稍微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带有取代基的水杨醛和各种带有取代基团的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7种具有荧光性能的苯并咪唑基芳醛化合物。改进了实验方法,收率提高了20%左右。并使用核磁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其荧光性能。以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为对照,发现在不同位置引入醛基后荧光均有减弱,其中在苯并咪唑环上连有醛基使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并发现各种取代基团对苯并咪唑基芳醛化合物的荧光性能均有影响,其中硝基的消光作用明显。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胺与醛为原料,采用盐酸作催化剂,空气为氧化剂,乙醇作溶剂,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发现芳醛上带有吸电子基时则能够较好地得到目标产物,而芳醛上带有供电子取代基时,反应产物大多为双Schiff碱副产物。其中5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一系列对三联苯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取代基因的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对其荧光光谱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龙志庭 《染料工业》1995,32(2):32-33
通过测定一系列对三联苯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取代基团的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对其荧光光谱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二茂铁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得到二茂铁甲醛,再与含不同取代基的邻苯二胺进行加成、消除反应合成了3种二茂铁苯并咪唑衍生物FcB1~FcB3,通过~1H NMR、13C NMR和IR表征其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3种二茂铁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能和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3种物质在电极表面均发生了单电子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且在电极表面的反应受扩散控制,扩散系数分别为1.201 cm~2/s、1.533 cm~2/s和2.190 cm~2/s;在各种阴离子中,FcB1~FcB3对F-显示出多种信号响应识别,F-的加入使其紫外光谱448 nm处发生红移,吸光度增大,同时使其Fe~(3+)/Fe~(2+)电位分别向负极移动193 mV、174 m 、153 mV。核磁氢谱滴定结果表明,FcB1~FcB3中苯并咪唑环上的N-H质子与F-形成氢键从而达到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双子型苯并咪唑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并咪唑、溴代正十二灴烧、二溴代烷烃为原料合成了3种双子型苯并咪唑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对合成的中间体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出该类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70℃下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2.9×10-3mol·L-1、4.5×10-6mol·L-1和2.6×10-6 mol·L-1;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37·6 mN·m-1、39.4 mN·m-1和39.7 mN·m-1.计算出对应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9×10-1mol·cm-2、3.6×10-11mol·cm-2、3.4×10-11mol·cm-2;饱和吸附面积分别为4.26 nm2、4.6 nm2、4.88 nm2.此外,还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克拉夫特点、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泡沫、乳化等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