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益  郑浩  周烨 《规划师》2007,23(6):51-55
苏州古城南门地区是古城中第二大商业中心,它的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城市设计从组织地区交通出发,整合基地内的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空间体系;结合轻轨站点的修建和地下商业步行街的开设,实现对古城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的整合;因地制宜地塑造苏州古城门户形象.  相似文献   

2.
苏州古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富饶的江南水乡。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许多诗人不仅为苏州留下了赞美的诗句,同时也记载了优美的苏州史实,其中有些诗句可算得上是反映古城建设的历史档案。苏州与卓绝千古的诗歌一道,永载史册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汉朝赵晔《吴越春秋》载:“子胥乃使相士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廻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此城即苏州古城。城内宫殿、台榭林立,建筑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建筑面积:13480平方米完成时间:2015年06月建筑师:姚仁喜合作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诚品书店立于金鸡湖畔,在湖光山色中又为古城平添了一份人文与艺术气息。古城新意,在书籍间回味历史的变迁,在山水间体察时光的流转。本案座落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具有优越的湖景风光、客源特征及市场定位。本案由两栋100米高的诚品居所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苏州古城道路系统及交通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从城市经济发展和古城风貌保护的角度对古城远、近期的道路系统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俞绳方 《规划师》2006,22(8):91-93
苏州古城是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其现状总体格局和风貌仍保留着宋代的特色,古城内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同时,苏州古城又是一个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水网城市,在世界城市史上拥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古城苏州凭着独具的特色,吸引着全世界。她以悠久的历史、杰出的格局、秀丽的水城、精美的园林、众多的文物、优美的风景综合构成美丽的天堂之城。使千百万人为之神往而慕名而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事业都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苏州古城地处太湖之滨,河流湖泊众多,近郊群山林立,城内河道纵横,街道和建筑临河而建,形成"水陆相邻、河路平行"的双棋盘格局。乾隆时期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路过的苏州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苏州城郊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从《姑苏繁华图》内容入手,结合相关文献,从河岸空间、街巷空间、建筑形态和园林名胜4个方面展开分析,提炼了清代苏州古城的景观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介绍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情况,指出现阶段历史文化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阐述道路景观对于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的作用。结合开封古城实际情况,从城市规划、文物保护、滨水景观、植物绿化以及景观小品等多方面提出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法,为诸多历史文化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盘门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是苏州最古老的八门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陆古城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开发》2000,(2):22-2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受人瞩目的苏州古城街坊综合改造、保护逐步摆上了重要位置。在苏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建设部和全国各地专家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开始了积极而又慎重地探索古城街坊改造与保护之路。一、以规划为龙头,指导古城街坊综合改造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也是古城改造的重点、难点,更是此举成败的关键。而综合开发的宗旨就是要保证按规划实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对于苏州这样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但城址始终未变,基本保持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  相似文献   

13.
史卫波  高德政 《山西建筑》2007,33(10):61-62
借助凯文林奇的城市形象构成要素的观点对昭化旧城各形式构成元素重新加以分解剖析,通过不同的措施处理使之强化,并重新整合这些形象元素构建出不同的骨架空间、象征空间、目的空间,以增强古城的城市意象表达力。  相似文献   

14.
以东、西方"诗意地栖居"哲思及理论为基础,从"定向""认同""栖居"3个层次对昆明古城传统景观进行解析。通过对滇池地区自然环境空间的认识,以及"湖-城-山"结构景观序列的建立,实现城市"定向"于大地之上;紧密结合湖山环境,展开劳作场所与生活场所的营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对地域产生"认同";最终,因诗意抒发和精神上的诗意营建实现"诗意地栖居"。在现今环境脉络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伦理关系,要以相互的关照为核心。理解过去并立足当下,通过强化昆明城市空间与自然的联系,并在具体设计中捕捉湖山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有效实现物质与精神的集结,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意栖居之所。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水网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优化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古城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特性,并从分析目前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入手,对水网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优化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申丽萍  张凯 《华中建筑》2007,25(7):126-130
该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1、2号街坊进行保护性规划的实践和分析,初步探讨了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以其善淤、善决、善徙的个性,塑造了黄泛平原上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黄泛平原的古代城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黄河泛滥区城镇的洪涝灾害经验,总结了古代城市三大主要防洪治涝的适应性景观遗产:择高地而居,城墙和护城堤,以及蓄水坑塘.这些文化景观折射了黄泛平原特有环境下真实的人地关系,饱含着古人应对洪涝灾害的生存经验,对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治涝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庄伟  周在春 《园林》2002,(10):10-11
古城公园位于人民路新开河地区,与豫园、城隍庙相邻,为老城厢的一部分,也是旧上海城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园林》2019,(10)
近年来,城市的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如何通过景观途径来缓解洪涝灾害,已成为目前业界热议的话题。2010年弹性景观理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景观规划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在对基于洪涝适应性的弹性景观的概念进行梳理的前提下,通过学习国内外基于洪涝适应性的弹性景观的规划经验,探索与归纳了面对洪涝时弹性景观的三种适应模式,并根据这三种模式提出了基于洪涝适应性的弹性景观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 2 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我国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在 2 50 0多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苏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风貌 ,始终保持了“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有风貌。与此同时 ,也给苏州城市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直到 80年代末 ,苏州在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建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根本解决。基础设施薄弱 ,管网老化 ,城区内存在大面积低压区 ,无法正常供水 ;管道煤气无法进入古城区 ;居民住房条件差 ,有 880 0多户居民住在危房中 ;近 6万户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