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粒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是近20年来开发出来的用途很广的球形高分子粒子,它可以用分散聚合、溶胀法、无皂乳液聚合等方法制备。本文对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溉况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大粒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LCD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分散聚合和种子聚合。并对其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质硅粉水解法,经过初级粒子制备和粒子多级生长,制备了单分散的大粒径硅溶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硅粉添加量、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对粒径及PDI的影响.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h、硅粉添加量21 g、氢氧化钠浓度0.5wt%.最优条件下的硅溶胶粒径为20 nm,通过粒径的多次生长,制备出粒径为90 nm的硅溶胶,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4.
张林林 《硅酸盐通报》2015,34(10):2913-2918
聚合物模板法是实现无机材料高效制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微球为模板,以有机硅源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将硅溶胶沉积到多孔聚合物中形成聚合物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再经过高温煅烧将聚合物模板去除的方法,可以方便地制备形貌可控的单分散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HR),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BET)对聚合物模板以及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进行表征.另外,对单分散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微米级聚苯乙烯为种球,进行了两步种子溶胀法制备多孔聚合物微球的溶胀动力学研究,用光学显微镜、马尔文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BET)等手段,对微球的溶胀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优选出较好的溶胀条件是: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溶胀剂,用超声乳化方式制备乳液,单位质量种球所用溶胀剂量为1.5mL,在35℃下10h即可完成溶胀,得到粒径分布良好的活化微球。研究发现,超声乳化分散方式的引入,可将溶胀时间由传统的24h缩短至10h,这可能是由于超声波的空穴效应所产生的巨大磁场加速了溶胀平衡状态建立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得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PS),以此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种子,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溶胀剂,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甲苯为致孔剂,采用种子溶胀聚合的方法制得粒径分布较窄的多孔高交联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PS-DVB)。研究了交联剂与致孔剂的加入量对微球形貌、粒径及孔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多孔微球球形圆整,库尔特测得平均粒径为5.067~5.520μm,粒径分布窄,D90/D10为1.23~1.56,孔结构可控,并以此多孔微球作为反相色谱填料基质,理论塔板数每米可达6 000~15 000,可以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PLC)填料。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在氯化钠存在下,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分批加料方式,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大粒径的聚合物乳液。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大,但当其用量大于1g时,乳液变得不稳定,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8.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氨水作为催化剂,在乙醇/水的混合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球形二氧化硅溶胶粒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原料配比对二氧化硅胶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定反应温度(30℃)以及无水乙醇的用量(100 mL)时,TEOS、NH3、H2O的用量三个因素对于二氧化硅粒径的影响的大小顺序是:NH3>TEOS>H2O;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TEOS、NH3、H2O的用量的增加都会导致二氧化硅粒径变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10):2822-2828
综述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常用的制备方法(乳液聚合法、种子聚合法、分散聚合法、沉淀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膜乳化法等),介绍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功能化研究进展,包括磁性微球、多孔微球、温度/pH响应微球、阳离子微球以及微球官能团化等等。最后提出了多种聚合方法的相互结合是制备功能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一大趋势,开发多功能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实现批量生产是其近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和水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了单分散微米级PMMA微球。研究了乙醇/水介质的配比、反应温度、分散剂用量、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PMMA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微球粒径随乙醇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粒径分布先变窄再变宽;随单体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PVP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粒径分布先变窄再变宽。  相似文献   

11.
纳米结构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在许多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纳米结构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技术,并综述了纳米结构聚合物材料在生物医学、储能、光电材料、检测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张敏  李碧婵  陈良壁 《化工进展》2015,34(4):1043-1049,1087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水凝胶在分离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聚多糖基(壳聚糖、海藻酸、淀粉和其他聚多糖)、蛋白质基(明胶、胶原蛋白、丝纤蛋白和大豆蛋白)和合成聚合物基(非离子型和离子型)IPN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同步-IPN、分步-IPN和半-IPN的制备方法.为了提高聚合物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溶胀率和机械强度,采用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制备IPN水凝胶.与单网络水凝胶相比,IPN水凝胶对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为了达到选择性吸附和提高水凝胶的比表面积,制备离子印迹IPN水凝胶和多孔IPN复合冷冻凝胶,是未来研究高效吸附IPN水凝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石墨烯优异的屏蔽性能和导电聚合物良好的氧化还原特性,还能协同发挥二者的功能,在金属防腐蚀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防腐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电化学方法、化学氧化法、分散液混合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并全面总结了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防腐蚀涂层中的应用及性能。制备的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成石墨烯/导电聚合物防腐蚀薄膜涂层,还可以混入成膜物树脂中制备树脂复合防护涂层。讨论了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在制备过程、薄膜涂层和树脂复合涂层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构建结构可控、综合性能好的复合防腐涂层是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防腐蚀材料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微波对聚合物材料的作用原理和影响因素,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聚合物微球、热固性聚合物、功能性聚合物和聚合物泡沫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指出微波技术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性,将在功能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孙敏  李俊华  王佳 《化学工程师》2012,(7):48-49,57
本文综述了纳米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溶胶一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等,并对其工艺作了详细的描述,文章最后对纳米硅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的充分应用是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太阳能光伏技术已得到二十多年的研究,其太阳能转化效率已超过10%。回顾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研究,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与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影响很大,尤其是给体材料。从PPV类材料到PT类材料再到PCDTBT、TTBDT、BDTTPD等能级调节后的受体材料,每一次材料的升级,都能让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大幅提高。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理论逐渐认识清楚,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不断成熟的情况下,研究新型给体材料对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实用化迈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氮化硼基材料在导热,航天,化工等领域早已有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孔径特性,使得氮化硼基材料在水污染去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基于国内外近五年对于氮化硼基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制备氮化硼基材料的方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劣以及研究状况,介绍了氮化硼基材料的改性方法及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分析了影响氮化硼基材料吸附性能的各种因素。最后对氮化硼基材料的应用现状作了总结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Hollow polymer latex particles containing a hydrophilic core fully encapsulated with a hydrophobic shell were prepared by multistage polymerization followed by neutralization with a base. The diameters of the particles were monodispersed and void fractions of the prepared latex particles as high as 50% were achieved. High instantaneous monomer conversion was found to be the key point to minimize the interdiffusion of the core–shell polymer chains. The influences of the shell crosslinking agent and shell carboxyl content on the hollow morphology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maximum hollow diameter was observed with crosslinking agent contents of 7.5–12.5 wt %. The shell carboxyl content had an appropriate value, and an excess of it resulted in an excentric hollow structure.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8: 860–863, 2005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对聚合单体插层原位聚合法、聚合物溶液插层法和聚合物熔融插层法的合成原理和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评述了在建筑、污水处理、石油工程等领域中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工业应用及发展,并对今后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