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保利国际广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会展商务区的中部,该项目与香格里拉酒店、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共同屹立在珠江南岸,成为琶洲的新地标。该文从建筑理念、建筑规划及景观、建筑空间及形态、建筑技术及结构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和介绍了这座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和建筑特色。其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及毗邻珠江的地理位置,建筑外观和构造细部都体现了SOM对现代主义建筑简约精致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天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2013年正式成为集团公司(国家一级建筑总承包企业),拥有天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欧瑞装饰装修有限公司、汇力建材有限公司、中腾劳务有限公司、广东浙商联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集团本部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新南路2-2号7楼;总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000号(琶洲会展南四路)保利世贸中心F座,广西分公司位于南宁市中柬路9号利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国内会展建筑迅猛发展,会展综合体作为会展建筑与其他多种功能复合化发展趋势下的产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展综合体共生研究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从会展综合体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共生,来构建会展综合体“时—空”和谐共生系统的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希望通过共生视角构建研究体系并探讨共生设计策略,为会展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科博会绵阳会展城项目的立项与发展历程,阐述了作为中型城市会展城项目的功能布局、分期建设等方面"有机共生"的特性,介绍了组成会展城各单体建筑的功能构成和内外部空间效果,以期为中型城市会展城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晋城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公共建筑设计。基于生物学上的共生理念,笔者制定了审视过去,界定当前;扎根现存,持续共生两大设计策略,从共融、共通、共享三个层面建构城市共生单元的主旨参量,通过对片区规划和会展中心功能的分析,制定了该项目的用地规划、建筑规划和复合运营规划,认为基于共生共融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或许是一个能够塑造健康城市、活跃城市氛围、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博览建筑、会议建筑及会展建筑的区别,明确了会展建筑的内涵和功能,从"会"和"展"两方面分析了会展建筑的核心特征和设计内容,强调了会展建筑在当下及未来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会展中心MAX Atria是首个在新加坡获得绿色标志白金奖的展览会议中心。绿色标志计划已经将新加坡会展中心转变为"绿色"场地,随时可以满足在该地举办各种国内外"绿色"会议的需求。MAX Atria之所以被称为绿色建筑,并获得诸多奖项,源于其设计理念。它在建筑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尽量不破坏周围环境,维护基本生态平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极大节约了能源,使建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生态和环保。  相似文献   

8.
激活会展建筑,使其充分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对于城市新区建设十分重要。本文以特定城市的现代会展建筑为研究对象,指出要保持会展区域长时的活力和效益,就要在设计过程中,从规模控制,功能配比和尺度限制等方面实现其自循环。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分析了保利商贸中心方案设计的理念,着重介绍了建筑在满足自身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如何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形成简约、大气、可持续发展的中央商务中心.  相似文献   

10.
李世芬  徐阳 《华中建筑》2012,(12):66-69
复合型功能是会展中心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该文结合安平会展中心设计,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层面进行了探讨。在总体布局层面探讨了复合型会展中心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处理、不同功能的建筑布局及其出入口组织、建筑门前空间与聚留空间、人流与车流组织等手法;在建筑设计层面,从复合型功能与空间建构/人流组织、建筑形态及其与所在地域文化、技术的交互构成、建筑的细节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复合型会展建筑的设计方法,同时时建筑的标志性表达手法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对会展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展业成为世界各国的朝阳产业。广州琶洲拥有千年商贸的辉煌历史、群体规模全球第一的"一大四小"5个展馆和国家重要的会展定位优势,其会展业发展如火如荼。在全球会展中心东移、会展产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琶洲的会展建设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据此,琶洲提出"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区,致力于打造宜业、宜游,永不落幕的交易会"的总体功能定位,以期推动琶洲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区规划策略的有效实施,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动态     
<正>琶洲第一高楼"天目塔"顺利封顶7月29日上午10点,随着"天目塔"钢结构冠顶上的最后一节钢柱缓缓起吊并安装到位,戴在塔楼顶部的"皇冠"造型完美呈现。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华南公司历时3年建设的琶洲第一高楼——保利琶洲项目"天目塔"顺利封顶,达到设计高度311米。它和去年12月冠顶合拢的洲际酒店塔楼一起,勾勒出一抹优美的珠江空际线。"天目塔"顶部皇冠结构封顶后,后  相似文献   

13.
广州保利世贸中心四期为一栋建筑高度为140m的超过层建筑,本文对该工程的消防给水系统设计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广州琶洲村改造地块四项目是珠江南岸琶洲城市商务会展核心区的地标性建筑,其绿色建筑设计按照中美两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结合本建筑特点进行设计,文中从建筑幕墙、屋面保温、空调系统及节水等方面阐述绿色建筑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佛山市(潭州)会展中心是佛山市的重点项目,本方案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在此次国际竞赛的投标方案。佛山市会展中心项目规模巨大且包含多种功能,是一个典型的大型会展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方案设计中将"环境共生"的思想贯穿始终,该文主要以项目为例从人文环境、城市环境、自然环境三方面,对大型会展综合体与其所处环境的和谐共生模式进行探索,并探讨其共生设计策略。希望对今后的会展建筑设计实践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刚 《建筑创作》2011,(11):168-175
作为城市会展业发展载体的会展建筑是直接服务于大型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所,具有独特的建筑特性。本文通过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国际展览中心创作中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外会展建筑的设计经验,从"内在功能特性"与"外在建筑表现"两方面对会展建筑的独特性进行分类、剖析、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共生理念下的风景资源保护和城镇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我国城市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共生理念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以大理坝区和大理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片区为研究范围,从城景共融的资源价值、城景共存的问题矛盾两个维度对共生理念下的大理"山水家园"的资源基础和现状问题进行了解读,进而从资源发展观、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功能分区和城镇风貌设计四个层面提出了以"苍洱大观"的自然风光、深厚久远的南诏文化和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特色,因地制宜地保护大理"山水家园"的"山、水、林、田、城"5大要素,协调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城镇建设,利用城景共建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理论实现大理"山水家园"城景共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方案设计从城市设计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妥善处理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注重城市环境和历史文脉。该文通过赤壁市会展中心方案设计,阐述了建筑形式的生成不仅取决于功能,而是对于人—建筑—环境所构成的场所关系的特有反应,同时强调形式对于文化展览类建筑表达深层内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岛。它东临琶洲塔公园,西邻体育健身公园和华南快速路,南接新港东路和万亩生态园,北朝滨江环岛路和珠江。其设计规划将集会议、展览、商务洽谈等功能于一体,并兼具展示、演示和宴会等功能。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广州市一座新的标志性建筑。会展中心总规划用地92万m~2,是广交会现址的两倍多,也是目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会展中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夜景照明的作用日益显著,LED照明技术的发展为建筑照明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总结了建筑照明一体化设计常用的几种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北京保利国际广场夜景项目中的照明解决方案,从建筑立面灯具的隐藏式安装、顶层投光照明方式配合建筑幕墙的定制设计,到智能控制系统对动态照明效果的呈现及建筑节能,在体现照明与建筑出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同时,完美地表达了这一地标建筑"钻石灯笼"的设计立意和所要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