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武汉当前的发展阶段与规划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在编制与实施一体化规划体系构建的背景下,探讨了功能区实施规划的特点,以二七商务区实施规划的具体实践为例,总结了功能区编制与实施一体化的工作组织模式、设计模式及建设模式,将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理念贯穿始终,并就规划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商品交换、日常生活等重要功能的商住性传统街区正逐渐被边缘化,街区现有基础设施、物质环境、建筑空间等不能满足居民现代商业活动、日常生活的需要,亟待更新与活化。文章以郓城县北门街区为例,通过查阅整理历史文献、实地调研、访谈座谈,梳理了街区的区域环境、历史演进、物质环境、文化生态,总结了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明确功能定位激发街区活力、凸显历史要素传承传统文化、改善物质环境提升空间品质、保护原生居民维护原真韵味需求四项更新活化策略,以期对商住性传统街区的更新活化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4.
陈铭  匡臣 《华中建筑》2023,(6):69-73
历史街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却往往陷入发展式微与更新失力的困境。基于街区现状研究,引入场景叙事价值构建体系,通过场景与六合片历史街区耦合叙事,构建以路名文化及历史建筑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网络,形成生活化网状景观廊道;以历史事件表征与当代生活事件补充的在地符号戏剧化体系,形成展示性空间体验序列轴带。在尊重历史街区既有环境基础上,通过重塑空间符号、营造情感共鸣等手段培育街区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街区作为重要的城市老旧地区,是目前国内城市更新建设中的重点.本文以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区景观风貌改造提升项目为例,详细分析了传统街区活力重塑的策略.本案景观设计中将核心区域划分为四大街道,通过强烈识别感+行人优先+灵活系统的设计策略,将支离破碎的街道景观连成一个整体,最终营造出极具文化性、生活性、功能性的街区景观,...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城市发展同样面临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挖潜"的转型,由追求空间扩张的增量型规划向注重品质提升的存量型规划转变将成为重要趋势.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作为城市存量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当如何应对转型背景下的新要求,是中国大部分城市都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改造"项目,以问题导向入手,从业态升级、文化引领、空间重构、实施开发几个层面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与活化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与当代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不可逆转的城市更新趋势背景下被不断重塑。而在双碳目标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的文化性、活力性、可持续性迫切需要新的思考。本文以武汉江汉路南片区更新概念方案为例,以历史建筑文化价值利用、改善街区微气候、提升空间布局通达性及优化商业活力为切入点,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中的绿色可持续规划与活力复兴,旨在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升级提供一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市昙华林-胭脂路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规划为例,介绍以文化为导向的历史街区复兴模式,该模式通过对现状多种文化资源的分析研究,经过多重提炼、取舍,选择适合区块的文化主题,并以之为"源",以城市空间环境的改造为触媒,带动经济产业的复兴,从而实现社会地位的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历史及艺术3个层面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价值,提出整体性、原真性、多样性及以人为本四大保护原则,以赣州市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及类比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使得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街巷空间之间达到交融共生,也为其他类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特色街区作为城市名片传承和彰显着某个时代的精华,也常常因"特色不足""建设老化""业态杂乱"等问题面临更新难题。文章以成都市琴台路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文化复兴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路径,即发掘片区特色在于它现存着成都历史演进过程中各个时期典型的文化载体,是凝聚历史的片区。因而确定"一步千年,琴台艺术园"总体定位,将文化资源梳理成脉络,并据此重塑空间格局,升级产业业态,形成"文化资源挖掘—产业业态延伸—城市空间支撑"的系统性城市更新思路,以期为类似城市更新规划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彭阳  王贝  常黎丽 《华中建筑》2020,38(7):6-10
存量更新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项目开发"式更新已无法满足城市全面发展的需求,但总体规划层面的前瞻性、综合性城市更新体系、战略与方法尚未建立。该文结合武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专题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研究了总体规划层面城市更新的理念,提出总体层面的城市更新要基于城市发展阶段,明确城市中长期更新目标,针对目标提出重点改造区域与更新对象、更新策略与更新方法;并从实施性和落地性出发,通过政策分区对各类更新区提出实施政策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业态是联结文化与经济的有效桥梁,文章在分析文化传承与业态关系的基础上,选取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业态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平江街区文化分析总结业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以求在保护好传统街巷的同时,实现协调、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隶属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是保留有大量近代历史遗存、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历史街区。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街区的保护工作陷入冷冻局面难以开展,同时面临着人口流失、街区活力丧失的困境。为妥善解决好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问题,文章提出了以文化为导向的复兴策略,即通过复原街区历史风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筑遗产再利用、控制开发零售业、发展旅游业、培育扶持文化产业、举办文化活动、增加文化设施、改善住房等策略,以实现街区在经济、文化、社会上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力复兴关乎民生福祉,也是产生城市历史感、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日益加快和城市更新的提速,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遗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袭、街区文化氛围的打造等都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以广州城市更新微改造项目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视角探讨如何活化复兴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和激发历史街区商业活力,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城镇化“下半场”, 城市发展的范式产生转变,历史街区价值逐渐 显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更新进程 中的重要类型。本文聚焦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 新模式的研究,以纽约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 研究案例,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纽约市《城市 地标保护法》出台后,纽约市应对不同尺度、不 同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模式机制。研究 以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项目为对象,从历史街区 遗产价值与更新模式相互关联的维度,梳理历 史街区的发展背景和空间演化过程,解析了历史 街区的层积性的历史价值、活态化的文化遗产和 多样性的美学特征,详细阐释了应对历史文化传 承和城市更新发展双重目标导向下,纽约历史街 区从建筑单体到街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项目 的保护更新模式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启菊 《城市住宅》2021,28(6):46-49
对城市更新的定义、内容、方式和实践经验进行阐述,系统介绍清远市在总体规划层面的更新规划实践.针对清远市城市建设的特殊阶段和特点,提出清远市城市更新应以整体性、经济性、远近结合、统一与特色共存4大原则为前提,探析旧城区更新和主要城市街道景观更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新时代北京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策略研究的必要性适应北京存量更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从北京市域用地资源数据分析来看,保留和更新用地已占规划城乡建设总用地的70%以上,城市发展建设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时期,未来规划实施任务的重点将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城市发展规律看,这一时期城市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规划实施工作涉及的主体更多元、利益更复杂、过程更繁杂、风险矛盾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目前的土地存量已十分有限,未来将向旧改寻求发展空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深圳市快速发展,曾经的工业园区开始暴露出诸多共性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八卦岭的更新统筹城市设计,阐述如何兼顾统筹在城市更新改造发展中对土地、产业、交通、文化和空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法念真 《住宅产业》2022,(Z1):31-34
当前存量土地有机更新已是城市再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更有其特殊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既要重视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要对居民的生活条件加以改善。本文基于利益主体视角,分析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难点,从政策法规、管理机构、多方参与、利益分配4个方面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实施路径的探索,以期能为后续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