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杭州少儿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21个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5个公共因子,满意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感受因子、管理及服务因子、儿童适宜性因子、游乐项目区位因子以及儿童趣味性及陪伴感受。利用因子方差贡献率求得各公共因子权重值,结果显示,权重值最大的儿童趣味性及陪伴感受满意度最低,是公园改造的重点。最后,运用使用者的空间分布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并提出了公园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已有风环境研究多从单一条件对城市空间风环境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策略,忽略了人群有效活动空间的影响,以简化体块代替公园物理环境部分要素,一定程度影响了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占北京市风力资源70%的延庆区4个典型城市公园为对象,从公园人群游憩活力视角,结合场景建模技术、通讯探针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确定公园游客活动范围,以此作为公园风环境评价的研究区域;利用不同季节风速、风压和涡旋分布等评价要素量化评价公园风环境质量,并以公园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来表征公园现状风环境质量优劣程度;以公园风环境质量评分方式相关性评价来表征公园进行风环境适应性改造的难易程度。[结果]结果表明:百泉公园现状风环境质量最差,且评分随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差异性和不规律性;集贤城市森林公园风环境质量评分随季节变化有规律地逐渐减小,且进行风环境适应性改造难度最小。[结论]研究建立了全面的公园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延庆区城市公园建设和管理具有应用价值,为华北地区城市公园风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浦口象山湖公园属于综合性公园.综合性公园是以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为核心,提供休闲、栖息的综合活动空间.文章通过对象山湖公园实地考察与研究,从"景观空间设计手法"的角度分析浦口象山湖公园的现状,并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方面上探究其设计手法,力图对当今中国公园空间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遗址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追溯城市历史和宣传城市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视觉景观评价作为景观资源评定的有效方式,对挖掘潜在观景点、完善现有观景体系、提I升景观视觉感受,进而打造高质量遗址公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神木市杨家城遗址公园为例,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S),采用主客观、动静态结合的视觉景观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动静态两种不同观景状态下观景效果的变化,对相应观景空间的视觉景观资源进行定量化研究;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主观感受校核,从而选取出潜在高质量的观景点,预判各路段现状的主景观和景观丰富程度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公园景观系统的优化完善建议,进一步丰富游览者对遗址公园的游览体验并加深遗址公园的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以唐山市凤凰山公园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研和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其基于游客安全感的公园空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得出使用者对凤凰山公园各个分区的安全评价值以及对各指标因子的满意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对公园总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公园安全设计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公园相关规划及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区公园的声景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秀敏  王竹  石坚韧 《新建筑》2006,(4):118-122
通过对杭州市翠苑一区社区公园的使用后评价,该公园声景观现状、使用者行为及其空间分布得到了全面的分析,并在声景观要寨选择、空间分区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完整的社区公园声景观设计方法。居民对该公园声景观的好感度和协调度的评价结果说明了声景观设计应着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配合,同时声景观空间分区也具有相对的重要性。该研究成果不仅对社区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分析手法,而且通过建成环境的使用后评价丰富了当前的声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7.
肖扬  张宇航  卢珊  匡晓明 《风景园林》2021,28(11):108-113
既有研究对城市绿地的心理健康效益持有不同观点,原因之一为各研究对绿地的评价方法存在差异。目前评价绿化水平的维度较为单一,且缺乏对城市特殊居住环境和社会空间类型的关注。基于2016年上海市新旧里弄综合调研数据,分析里弄建成环境绿化空间对自评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采用卫星遥感与街景识别等技术,从绿地可达性、绿地面积、社区植被覆盖水平、社区绿视率水平、社区绿化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和不同尺度,对居住环境主观绿化评价水平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居住区植被覆盖率特征及公园规模与自评健康显著相关,公园规模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未发现绿视率以及居住地到公园距离对健康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主观绿化评价水平对居民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语义差别(SD)法,从形态描述、整体感受、心理感受和环境生态四方面构建了公园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泉城公园"松风飞瀑"景点美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评判者认为该景点很美、较美、一般、较差和很差的隶属度分别为26.13%、37.52%、23.00%、8.64%和4.71%,评价结果和公众感觉较为一致,说明该方法对公园景观美学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李腾飞  葛建福  郭雯雯 《安徽建筑》2012,19(5):46-47,20
文章尝试运用SD法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和老馆的展览空间环境进行定量化的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把握参观者对各评价项目的心理感受,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比较评价,进而结合空间设计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参观者对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得出更为全面客观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最后提出对博物馆建筑展览空间设计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吉林省镇赉县南湖、江苏省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江西省新余市孔目江和广东省湛江市绿塘河4处湿地公园成为我国第5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至此,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数已达30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平衡倾斜,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城市空间品质.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载体,亦是城市气候的调节器.以使用后评价的方法对城市滨水公园建成环境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能发现公园在设计、空间和使用上的不足从而弥补缺陷,为之后的公园设计提供指导.文章运用POE研究方法,对昆明滇池海埂公园进行案例调查研究,提出海埂公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它的规划设计不能单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更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文章基于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对郑州市南环公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环公园整体环境得到了大多数使用者认可;同时,南环公园存在空间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文章针对南环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往后的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红  方程 《园林》2022,(9):76-82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建设过程中用地紧张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地的需求,利用自然山体建设城市公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地优化城市山地公园的景观空间环境,满足大众对户外活动空间的更高需求,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国内城市山地公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发文阶段、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等内容梳理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城市山地公园规划布局与设计、城市山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城市山地公园使用后评价和城市山地公园地域特色表达这4个研究主题进行重点文献分析,以期为未来城市山地公园规划布局与景观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活力营造是公园规划设计中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美国史蒂芬湖公园规划设计的分析,得到营造城市公园活力的有益启示。我国的城市公园规划应在空间功能设置、尺度推敲、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和游憩场所。  相似文献   

16.
近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吉林省镇赉县南湖、江苏省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江西省新余市孔目江和广东省湛江市绿塘河4处湿地公园成为我国第5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至此,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数已达30个。  相似文献   

17.
选取广州荔湾湖公园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等调查光景特色度、满意度评价及光景偏好等。得出特色度评价与视野中心构筑物特色度有关;影响区域光景满意度的主要指标为视觉舒适度、光景色彩丰富度、美景度、安静度等;不同社会特征人群存在光景色彩倾向、光景认同度、风情感受等光景感知、评价差异,并对昼夜、季节、自然/人工光景等有类型偏好;光景偏好与时空使用、气候、固有环境等有关;人们较关注区域自然光景、视觉亮度、水质及光景特色(风情)等环境—光景要素。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径建设背景下历史风情区光景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深入理解环境特征与心理感知的关联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广州大学城内随机抽取300 张 街景照片进行打分,研究安全感评价的空间分布,及多种环境因素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安全感评价在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分布不均,高校用地的评价最高,公园绿地次之,城中村的评价最低;“他人的存在”对安全感 无显著影响,高管理水平的环境在高校校园、城中村、公园绿地三类用地中都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安全感;高校校园和 公园绿地中,可视性强的环境对安全感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校园环境美观程度越高、绿视率越低,学生的安全 感评价更高。并计算环境因子指标权重,建立初步的大学城校园环境安全感评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街景动态环视旷奥度可为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评价依据。以改善城市街道空间感受为目的,研究城市街景视觉环境特征,从街景动态环视感受及反应的途径入手,通过将街景主观感受与街景客观组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并建立城市街景旷奥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通过动态观看全景照片模拟动态环视感应,借助计算机视觉算法、空间模拟等技术和语义分析法收集指标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确立街景旷奥主观感受与客观组成之间的量化感应关系,进而对研究区域内的视觉环境开展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的街景旷奥度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客观评价指标为判断,提出基于景观视觉评价的街景优化导向,可为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阎姝伊  郑曦 《风景园林》2018,25(10):71-76
宁静的环境具有恢复性可以缓解日常生活的压力。人体主要通过感官(听觉和视觉)信息对外部的宁静程度进行感知。已有研究表明绿地可以增强宁静程度,从而对城市环境以及人体健康起作用。公园绿地边界区域处于城市与公园绿地的过渡区易受交通噪声与城市建筑视觉等影响,为提升公园绿地边界区域的宁静程度,探究植物组成与宁静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北京城区6处公园绿地边界区域为研究对象,1)引入宁静评级预测模型从视觉和听觉综合量化评价公园绿地边界区域的宁静程度。2)通过抽样调查游客主观感受验证宁静评级预测模型,初步得出营造城市宁静环境边界群落的优化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