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龚海涛 《山西建筑》2007,33(5):28-29
介绍了伊东丰雄的三件建筑作品,并对其作品的建筑思想进行了阐述,对伊东丰雄的三个建筑类型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临时性、轻盈感、流动性是伊东丰雄建筑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伊东丰雄来说,设计建筑即等同于思考现代社会。在本书中,伊东丰雄运用了非常朴素坦率的语言去讲述了他近年的建筑作品和建筑思想。伊东丰雄于1970年后执业,至今一直都是代表日本的建筑家。多数建筑家都是保持自己建筑思想和风格不变,用一以贯之的态度进行设计。与之相对,伊东的特点应该就是经常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对应改变自己的建筑思想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张希  徐雷 《世界建筑》2013,(1):112-117
针对在被消费活动和信息资讯包围的当代社会,建筑和城市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的现象,从库哈斯和伊东丰雄的理论出发,将消费和信息时代的新语境影响下的当代建筑和城市的特征总结为"断裂":包括时间和空间脉络的"断裂"、建筑与城市以及建筑表皮与内部的"断裂",并以库哈斯的"超建筑"和"广普城市"以及伊东丰雄的"临时建筑"和"流动表皮"为例,探寻了建筑与城市在"断裂"的背景下的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车轩 《中外建筑》2013,(6):36-37
伊东丰雄是日本众多建筑大师中承前启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建筑以轻盈流动自然而闻名。本文通过简述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选取伊东的若干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他与日本社会与文化一脉相承的建筑思想,并通过他与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的对比,论述这一思想在日本建筑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建筑创作》2014,(1):392-413
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建在大三岛町西南部的一座小山丘上,俯瞰濑户内海。大三岛是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小岛,有大片的桔林和美丽的日落景观。该博物馆由两座建筑物组成,一座名为“钢铁小屋”,用以陈列展出伊东先生的作品;另一座名为“银色小屋”,是伊东寓所原型的复制,作为举办培训和其他活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安藤与伊东的建筑风潮无疑已经席卷全球,不过更值得注意的会是逐渐崭露头角而崛起的70后年轻建筑师。虽然他们这一代建筑师也受到了传统的建筑教育,  相似文献   

7.
徐杨 《华中建筑》2007,25(1):201-203
努力创造拥有虚拟或真实双重性格的空间,这是伊东丰雄(以下简称伊东)在做建筑设计时所追求的协调,他不断地用其独特的建筑观在现代媒体的世界中诠释着建筑的内涵和外延.该文通过对伊东作品的分析分解出他惯用的几种设计手法,并试图从他的作品中寻找其背后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5,(4)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作品在建筑界大放异彩,对日本乃至世界建筑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关于其创作思想与理念的探讨从未停止,特别是他在2013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更是引发了建筑学界对伊东建筑新一轮的研究与探讨。试图通过日本美学的重要精神之一——樱花精神来重新解读伊东的理论与作品,并在美学的层面上重新思考伊东作品中的地域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回顾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整个建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与光的关系变化,认为信息时代社会变革、设计思想更新及人工照明手段的进步,使建筑与光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并结合对伊东丰雄仙台媒体中心设计手法的解析,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0.
伊东丰雄和安藤忠雄是两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他们的建筑有很多不同。该文首先阐述了日本传统建筑哲学,并且分析了两位建筑师的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联系。最后从对传统的继承角度,阐述了伊东丰雄和安藤忠雄建筑的不同。伊东丰雄更关注日本传统建筑柔弱、临时的形式特点;安藤忠雄的建筑更体现日本人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张宇 《云南建筑》2013,(1):54-60
当代博览建筑在满足博展、教育等基本职能要求的同时,更趋向使博览建筑具有一定社会职能代表。于是博览建筑的设计逐步从数量的增长走向质量的提升。并将博物馆融入社会这一要求作为出发点,将单一的观展场所,设计成为集休闲、教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建筑空间。并使其融入城市空间之中。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新馆为例来分析,从博览建筑外在形式、公共场所空间营造、功能类型等方面的“社会化”展开,以探寻当代博览建筑设计“社会化”的痕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伊东丰雄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思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山西建筑》2006,32(19):19-20
通过对伊东丰雄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思维的分析,展示了伊东在建筑与城市和当前时代特征的关系上所做的一些探索,探讨了伊东对于信息社会人类的生活和城市复杂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辛 《山西建筑》2007,33(27):43-44
通过对伊东丰雄建筑思想的深入剖析,阐释了伊东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关联,日本传统审美观、自然观对其的影响以及伊东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思考,探讨了以伊东丰雄为代表的日本前卫建筑师如何在当今纷繁的建筑思潮中,延续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由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位于今治市的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由展览和讲座的"钢帽"及再现伊东丰雄私宅的"银帽"2栋建筑组成。"钢帽"由边长3m的正方形、正六角形和正三角形相连组成。结构上采用框架支撑结构,沿着多面体钢板的棱线部分布  相似文献   

15.
博览建筑“社会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张强 《建筑创作》2010,(6):90-93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分析,阐述从博览建筑的外在形式、公共场所空间营造、功能类型等方面向"社会化"展开,以探寻当代博览建筑设计逐步从数量的增长走向质量的提升,并将博物馆融入社会这一要求作为出发点,将枯燥的单一的观展场所,设计成为集休闲、教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6.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3,12(4):58-59
<正>2013年3月18日,普列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列兹克宣布,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荣获2013年普列兹克建筑奖。对伊东丰雄的获奖评审团认为:"伊东丰雄在其职业生涯(1941年生,1971年成立工作室)当中,创作了一系列将概念创新与建造精美相结合的建筑。"研究过伊东丰雄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其作品不仅涵盖不同的使用功能,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7.
伊东丰雄曾在演讲中强调了21世纪世界建筑的生态性发展趋势,该文通过对伊东的作品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伊东独特的生态思想,指出其“建筑的临时性”、“功能的模糊性”以及“自然的融合性”其实分别是对现代消费主义的应对、人们多元需求的满足以及人类本源的回归。在这些建筑理念发展过程中,介于高度经济发展和建筑学理念的达成问,伊东有序地探索了其中丰富的生态观,表迭了建筑的生态性是一种动态的与自然和社会双重融合的新型理念。由此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之作,并成为建筑界不老的大师。  相似文献   

18.
众建筑     
正公司由何哲、沈海恩和臧峰于2010年创立,分别于北京和波士顿设有办公室。我们以"设计为大众"为原则,在教育、办公、居住和城市更新等领域,通过城市、建筑、产品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设计方式来实现社会影响力。众建筑是亚洲首家获得B Corp认证的建筑设计机构,成为社会创新的一个范本。Domus将众建筑列入2019世界最佳建筑事务所名单,快公司将众建筑评为2018世界十大创新建筑公司。作品屡获世界大奖,入围2019年阿卡汗建筑奖。曾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和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展览,并现身纽约、伦敦、米兰、首尔和香港等地的展览活动。  相似文献   

19.
"衍生的秩序"是伊东丰雄建筑设计思想的基本架构,"衍生"即持续变化,是伊东丰雄直到现在依旧处于进行时的设计思考。文章通过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和岐阜媒体中心三个典型建筑作品,梳理伊东丰雄在后仙台时期让建筑的抽象几何回归到自然秩序中的设计理念,并试图通过赣县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探索建筑空间中的自然秩序。  相似文献   

20.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6):140-140
由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设计的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最近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