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俞源村一年两度的节场活动"圆梦节"为对象,通过对圆梦节的走访调查,关注节场活动是如何与聚落的物质格局相互影响,从而论述书落节日场所对地方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同时也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正>从7月4日召开的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与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宁波市将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前,宁波市有国家大遗址2处,国保单位31处,省保单位59处,市县级文保单位430处,文保点1042处,数量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大运河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地,宁波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念,探讨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现实意义,分别从保护与更新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历史街区的对策,以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并创造出绿色历史街区形象,使城市历史的连续性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李江荣 《中华民居》2012,(12):15-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乡差距的逐渐缩短,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乡范围的规划、重建、拆迁的进程加速日益显现。在现代化建设开发的大趋势下,有着丰富历史遗存的古街区、古村落的合理规划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本文研究对象以笔者参与并编制的金华市山头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为例,针对金华市山头下的民居、风俗、文化等保护规划的项目和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隆万容  李玲  吴越 《中外建筑》2010,(6):102-104
城市水系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防洪除涝及水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随着长株潭城市化进程加快,湘潭段城市水系存在着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和污染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城市水系基本生态特征功能和水系发展要求,按照整体性、系统化及连续性保护原则,采取水功能分区和水系分级保护措施对湘潭段城市水系实施规划保护,力图营造亲水城市。  相似文献   

6.
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浙江俞源古村落的聚落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宁 《华中建筑》2004,22(4):136-141
从总体布局、建筑组合、细部特征三个方面对浙江俞源古村落的聚落形态进行分析。这三者之间并非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紧密关联着的,并作为个整体,体现了该聚落的同质性、独特性与生长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
近年来极端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农牧业生产、水资源供需等影响较为显著。哈尼梯田却因成功应对中国西南极端干旱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深入到云南省哀牢山哈尼族地区的调查,分析了哈尼梯田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化了哈尼梯田复合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并研究了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及水循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指导我国民族地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闫凤  高晓明 《城市建筑》2022,(12):36-39
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乡村发展滞后,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建筑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存在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乡村建筑承载着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需要保留和传承。因此,如何对乡村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通过梳理当前我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以浙江富阳文村改造项目为例进行研究,本文从乡村建筑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提出乡村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风水学说中含有大量的科学性成份,为研究浙江斯宅村发祥居风水的科学性,对它进行分析与总结。利用文献查阅与多学科交叉分析、实地勘察等研究方法,解读发祥居的风水科学性研究进展与现状。从天人合一,枕山、环水、面屏,负阴抱阳,太极八卦和过白等堪舆理论出发,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发祥居的风水具有极大的科学性。通过介绍发祥居的选址布局与建筑设计的风水科学性,来丰富建筑知识。该研究成果对建造现代型的"风水建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植硐古村落座落于四周群山环抱之中,布局要素由寨门、村口、街巷网络、溪河沟渠、宗祠、庙宇、院落构成,形成了两溪穿村,石桥横卧,巷道纵横交错,院落毗邻相接、寨门险要狭窄的肌理形态。村落布局巧妙自然,高处俯瞰古村落,山色、石质及黑瓦、石端、木板壁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针对历史文化名村的单体保护和建筑修缮等点状微观层面的研究较为完善,而对古村落间的文化遗产要素及其关联度的探讨稍显不足,受旅游开发和文化噱头影响大,导致保护工作效率低、遗漏多。历史村落作为承载大量历史遗存资源的文化聚居形态,呈区域散落分布态势,集聚类型特征明显。该文以山西晋中绵山脚下四座防御型古村落为研究对象,依托历史时间段理论,寻找村落形成机制间的关联和相似度,从遗产区域保护、文化线路营造、特色品牌塑造三个层次对古村落集群进行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浙江松阳县界首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观察,总结了界首村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方面的概况和资源,对村落空间结构和建筑质量、产权、价值等做出了评估并阐述了界首村在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植入产业、发展经济”的思想,借以实现对村落的“新介入”和“再守护”。基于产业植入的基础又着重探讨了多产业混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界首村的调研报告和发展策略对当下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资料和值得推广的经验,是对学界现有的中国古村落研究和保护策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浙江蟠龙湖休闲度假村总体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概况 拟建蟠龙湖休闲度假村的建设用地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境内、城关镇的西北方向,距城关镇约7km。因其周边良好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开发部门计划在此兴建五星级区域性休闲度假村,并于2003年12月进行了规划设计方案征集竞赛,由美国贝禾设计集团(BHA Design Inc)和北京龙安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合作的方案,在此次规划设计竞赛中中标。下面对该方案的规划设计构思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相似文献   

14.
15.
李晓源 《小城镇建设》2012,(6):95-98,104
在我国现存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历史文化名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历史文化价值高,享有"传统文化明珠"的美誉。因此,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部分历史文化名村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对其进行保护。本文全面论述了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的构想。对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过程中存在的物质性过程(保护规划及其实施)与社会性过程(名村保护运行保障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此研究能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四都村古建筑群始建明代、建筑群规模宏大,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经济产业结构落后、人口外迁,建筑无人居住的现状,急需对十四都村古建筑群做出保护与利用规划,整个规划以保护为主,兼顾旅游发展,使村落重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辽宁省丹东市龙王庙村为例,对辽宁地区锡伯族发展情况、村落环境保护现状、民居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村落、民居保护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方茂青  田密蜜 《华中建筑》2010,28(8):171-17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分析古村落和古村落景观的概念、浙江古村落景观风格和古村落保护的意义,针对当前古村落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浙江履坦古镇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在当前历史任务下,如何实现浙江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使古村落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复合植物床生态系统对再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级挺水植物床和沉水植物床构建复合植物床生态系统,考察了该系统对再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并初步分析了系统中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结果表明:多级复合植物床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氮和磷,在该系统中,芦苇和香蒲对营养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扁杆藨草好,沉水植物床则主要起稳定出水水质的作用。对TN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的吸收、转化和微生物的反硝化;基质对TP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平均去除率达到87.1%。经复合植物床生态系统处理后的再生水不易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降低了再生水回用于景观用水的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浙江磐安县乌石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结合建筑学、社会学、类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大量的实地建筑测绘调研和社会访谈调研的成果基础上,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并且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和制度政策四个要素分析村落演变的内在动力.希望该研究成果能够对古村落的历史演变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