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郝堂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是豫南山区的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进程里,郝堂村作为信阳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试点村,坚持用最自然、最环保的方式来建设美丽村庄,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乡建培训中心建筑位于村委会的东侧,百亩荷塘包围,是进村的第一个重要建筑。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作为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市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急速膨胀之后带来了旧城更新的新课题。同时,中心城市的饱和也推动了乡村的复兴,这种复兴从建筑意义上去看是聚落形态的整体演变,是基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适应性更新;从商业运营上看,或许是城市商业地产的不景气,让更多的资本转向乡村旅游地产;从社会的消费层级看,也许是这一代的消费升级,全社会的消费观念从城市转移到乡村的体验,尤其以体验乡村民宿为盛;从风貌建设看,特别是有一部分文化人、建筑设计人、匠人们的情怀回归。  相似文献   

3.
曹子健  张凡 《住宅科技》2020,(11):56-58
江南传统乡村聚落在水平层面的聚落布局和空间组织模式、垂直层面上的屋顶类型上有典型的类型学特征。东梓关当代乡村聚落传承和转译了多种层面的空间类型——从沿自然要素展开的聚落布局,到以"巷街坦"为层级的公共空间组织,再到以院落为核心的内部空间组织及屋顶类型;同时,也因新旧取舍矛盾产生了空间逻辑上的矛盾,是当代乡建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曹笑  喻尘 《中州建设》2009,(10):55-55
7名教授作为中间人,为方碑村2侣户受灾村民筹得了142万元无息借款,他们在方碑村的尝试,试图检验灾区农民的信用,这将为他们下一步是否扩大更多村庄的小额借款支持,起到试金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我一直活在两个世界:一会儿在北京,一会儿在乡村;一会儿在画室,一会儿在农家;一会儿开国际会议,一会儿开农民会议;一会儿在五星级酒店,一会儿在炕上打呼噜。我始终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游走。"——《孙君说》胸怀家国天下,脚踏乡土泥巴;怼得领导权威,斗得地痞乡霸;书画满庭明月,构筑乡庙祠家;问道柴米油盐,笔带雪月风花。这位亦庄亦谐的汉子就是中国乡建领军人—孙君。在乡建界,孙君是一位兼具家国情怀、艺术家气质和实干家精神的能人,将乡村做得如诗如画,韵味十足。十几年来,  相似文献   

6.
"乡愁"在古代是一种情感,在当今社会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是对城市发展的反思。"乡建"是一个既新也不新的词语,每个建筑师进行乡建的方式都不相同。文章解析乡愁的定义和引起乡愁的原因,对古今的乡愁情感寄托方式进行浅析,在城镇规划背景下将"乡愁"与实践结合,通过乡建的方式将"乡愁"落实到乡村和城市的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7.
正1概况布尔陶亥苏木(苏木为镇)系蒙古语译音,意为褐色湾子,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北部,北部是库布其沙漠,南部为梁峁山区,属半农半牧区;尔圪壕嘎查(嘎查为村)是蒙古语,意为喷涌。位于布尔陶亥苏木东部,村里有一眼泉水,明澈清冽、汩汩不绝,故由此得名(图1)。尔圪壕全村占地面积约66km~2,截至目前,户籍人口820人,常住人口约360人。2014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决定用3年时间,投资600亿,在全区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艺术乡建是乡村振兴下的重要举措,基于“在地性”理念的艺术乡建能为乡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在皖北村落改造中,提出以“在地性”理念为核心,“人”“地”“时”多维要素为触媒,艺术介入为手段的乡建思路。通过刘庄民俗村的艺术乡建改造实践,探索“在地性”理念指导下的艺术乡建应用模式,阐述“在地性”在“在人”多元主体要素,“在地”自然、建筑景观要素,“在时”传统文化要素等方面的具体艺术介入路径,旨在为多样化的乡村振兴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藏族作为中国极具特色的民族之一,乡村聚落是整个藏区主要的人居环境载体,藏区城镇化的重点是乡村地区。甘南藏区位于中国藏区的边缘地带,是整个藏区的城镇化前沿地带,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该文围绕乡(镇)政府驻地村这一在广大藏区承担城镇化空间转移的基层特定村庄类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乡村聚落空间构成主要由居住空间、生产空间、公共空间(包括宗教活动空间、公共管理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其他空间)等一系列特定空间组成,并以七个村庄为研究案例,分析和研究甘南藏区乡(镇)政府驻地村乡村聚落空间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旗头村——华南农业聚落的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蜀媛 《华中建筑》1996,14(4):48-49
文章叙述了大旗头村--这一典型的华南农业聚落的环境、总体布局及住宅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乡建是中国近几年广为关注且切中民生的热点,众多建筑师积极投身到乡建潮流当中。文章以河南信阳郝堂村和西河村为例,分析国内乡建实践的思想与操作手段,并从自下而上的介入方式、多元化参与和操作、低技高效的建设方式、未完成的设计状态4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八字沟古村落作为鄂北民居的代表之一,以一种自由、灵活、朴质的手法体现本地特色。文章从其选址、整体布局、建筑的细部构造等方面,来阐述其建筑与其背后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之后对陕北丘陵地区的乡村聚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该地区乡村聚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文章选取陕北地区典型案例——绥德县韭园乡高舍沟村,拟从建筑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解析该地区乡村聚落变迁现状与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面对近几年大量涌现的建筑师乡村实践项目,笔者进行了几点思考,提出了什么样的地域建筑最适合乡村的地域环境和村民生活的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总结出一个"轻"字。本文从"轻"在当今社会的含义出发,引伸到建筑语境中"轻"的内涵,并重点以乡村环境及村民生活的视角,从环境、空间、材料、建造四个方面对乡建中"轻"的概念进行了解读,以期对今后建筑师的乡村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青海农村家家户户都居住在庄廓院内,所谓庄廓院实际上是由高大的土筑围墙、厚实的大门组成的四合院。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兔尔干村新型庄廓院的乡建实践,是从青藏高原人居环境建设实际需求出发,紧密围绕高原绿色建筑营建、新型建材应用、节能抗震体系优化,通过宜操作、低造价、舒适美观的新型民居的建成,激活并重拾村民互助式建房的热情,在当地已有多户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应有  相似文献   

17.
18.
"屯堡第一村"——九溪的聚落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屯堡中最富特色的聚落之一——九溪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的发展历程、形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解析。九溪的三个片区在产业、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社区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又呈现出典型的屯堡聚落风貌。这种"三村合一"的独特形态是由贵州屯堡聚落形成及发展的一些共同特征造就的,也与九溪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四明山区村落是浙江地区的典型传统丘陵聚落,因地处山区,保持仍较完好,对于江南传统村居在环境适应性研究方面有较高价值。其典型村落是依山傍水的晓云村,晓云村的村落格局因借山形水势,带有典型的江南村落的文人情怀。村落的主要居住建筑形成长屋聚落,代表了浙江山区的典型居住形式。长屋作为一种建筑单体原型造型简单,但该形式和山水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山水一体营造的建筑观,为当下的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城村完整地保留着传统聚落选址、街巷格局以及古民居等方面的信息,是闽北古建聚落的典范。该文以城村为例,从聚落选址与结构、街巷等级与形态、建筑类型与风貌等多个方面展开闽北古建聚落的研究,指出城村选址与古汉城遗址的关联性以及村落规划中体现出"城"与"村"双重特征的原因,并归纳出城村古建筑的庭院式、单栋式与独立式三种建筑类型,为历史文化名村文化脉络的传承、历史风貌的延续乃至古民居的更新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