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从讨论张十庆先生《〈营造法式〉八棱模式与应县木塔的尺度设计》入手,尝试构建八棱引申算法的运用场景,并借助新测绘数据和对匠人工作方法进行追溯,最终验证并局部修正了清华研究团队既有的木塔平面丈尺假说。  相似文献   

2.
在之前的研究中作者发现应县木塔的实测尺寸中存在着三级的模数系统。这些模数不仅包含了前人的发现,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理想的数学关系。但是其中二级平面模数NP和三级模数a不能折算成辽尺的整数尺寸值。这与张十庆在该塔中发现的"整数尺控制"现象相矛盾,同时也会影响到下料和施工等工作——直接影响了前述模数系统的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在研究中作者发现日本有一种传统的木工工具曲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以为比例的长度折算,因此推测在应县木塔中也曾有过类似的工具,并对这一工具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本研究团队既有假说与分析基础上,本文选取应县木塔五层外檐铺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三维激光扫描和计算机 X 射线成像(CR-Computed Radiography) 技术采集外部设计与内部隐蔽构造数据信息,充分结合实测数据对现有成果进行验证,并对应县木塔五层斗栱材分制度、尺度设计和部分内部榫卯设计进一步提出以下推论: 一,应县木塔五层斗栱足材广约 1.2 尺(20 分°),单材广约 8.4 寸(14 分°);材厚在 5 寸至 6 寸之间,或存在多种设计;二,应县木塔五层大木设计之中丈尺设计与材分设计或同时存在:以丈尺控制开间(朵距)、屋架、栱长整体比例关系,以材分配合栱与斗的精细设计;三,应县木塔五层斗栱的内部榫卯设计同样受到丈尺和材分思想的双重控制。此外,本文还强调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 X 射线成像技术综合运用在古建筑研究中的深远前景,同时也讨论了现有技术条件的局限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为高大 的纯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对这栋建筑建筑设 计手法的研究一直是东亚建筑史的经典课 题。本文将在前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应 县木塔建筑设计方法的问题。通过对应县木 塔1962年实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前学的研 究推测该塔当初曾以一定的模数制为方法进 行设计。这个模数制包含三级模数:最高一 级的模数为A=884 cm,控制建筑大的比例关 系;二级模数区分为平面尺度模数NP=8.5 cm 和垂直尺度模数NE=22.1 cm,而A=884 cm为 NP、NE最小公倍数的8倍,同时NP:NE=5:13, 准《营造法式》中的八棱边长与斜径之比,这 一级的模数控制着该建筑的中等规模的空间 尺度;三级模数为该塔“分”值:a=1.7 cm, NP=5a,NE=13a,A=520a,这一级的模数控制 着构件的尺度以及一些空间尺度的微调。  相似文献   

5.
应县木塔普柏枋和梁栿节点残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县木塔式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高67.31m,是世界上现存木结构古建筑中具有如此规模和历史的文物建筑孤例。 应县木塔本体是将1~2层的殿堂结构依次叠合而成,67.31m的高度使木塔自重大大增加,致使构架及构造节点压缩下沉,总值近860mm,其中普柏枋节点处的压缩总量达到281mm。应县木塔第1次大规模修缮距木塔建成仅137年,其原因即为普柏枋端头压碎和柱头劈裂。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国家文物系统通过电视媒体,向全国公开征求维修山西应县佛光寺释迦塔(应县木塔)的方案,这无疑是件大好事,这座历经946年历史沧桑的世界现存最高、年代最老的木结构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应县木塔是我古建筑的珍品,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科学和历史价值。正确而  相似文献   

7.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传统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最宏伟,高度最高、体量最大、该类型年代最久远的建筑遗产,也是现存木结构中存在安全风险最大的一处,具有木结构的倾斜、位移、构件损坏、材料风化等问题。应县木塔的保护、研究工作同样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几十年关于保护与维修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讨,提出了落架大修、木塔全支撑、上部抬升等方案,同时也对木塔的现状维修进行了探索,即在保持木塔现有建筑形态不动、原有结构受力体系不变、原有构件和材料基本不换的大前提下,针对木塔目前存在的有可能导致木塔安全受损的主要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补强和修复。  相似文献   

8.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建筑,世界闻名。距今已九百多年。木塔上采用的材种为红杄、较红松更为坚硬、油脂大、耐腐性强。加之木塔地处高寒的雁北地区,气候干燥,易于木材的保存,又由于木塔结构合理,基础处理得当,得之保存至今,确实难能可贵。将木塔用材进行了自重估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木塔的结构组合、力学原理、抗震性能以及地基的处理提供资料。应县木塔自重按照分层分构件计算再合计计算的方法。同时还要核算塔内逐层都设置佛像以及瓦顶重量。计算以静荷载为主,活荷载不计算在内。在估算过程中,对木塔的各种构件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统计。  相似文献   

9.
古尺今研     
一、前言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是建筑学中的重要课题,掌握各个历史朝代尺度的换算关系是进行这一研究的必要条件。以山西应县木塔保护措施的学术争论为例,我们认为应县木塔应该修复,而不是修缮。修复易于统一意见,修复目标明确,标准也最高,可能比复杂的修缮  相似文献   

10.
屹立世间近千年的应县木塔,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座保护完好的全木结构的佛塔。应县木塔建成于中国辽代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50多年。这座木塔位于山西省北部,为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全木结构塔式建筑,1961年成为首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宝贝文物居然是梁思成从一首民谣中“找到”的。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全木结构佛塔。2008年9月5日,是应县木塔建成952周年。历经近千年的风雨雷电和多次地震、战火,为何一个木结构建筑至今屹立不倒?  相似文献   

12.
高层古建筑木结构--应县木塔现状结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位于山西省应县、建于公元 10 5 6年、高度为 65 86m的应县木塔 ,由于材料受化学、物理、生物等的侵蚀 ,结构受地震、大风、竖向载荷及人为损坏等 ,面临修缮与加固。对其结构的详细评价成为修缮加固的基础。(1)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木塔构件及整体变形 ,对残损严重的二层平坐层变形进行了详细讨论。 (2 )以变形、残损和构件承载能力为依据对各类构件进行了可靠性等级划分 ,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构件和整体的残损状态。 (3 )根据应县木塔 1 10模型拟动力试验结果 ,得到结构非线性恢复力曲线 ,利用能量等效原则分析了木塔弹塑性地震反应 ,划分并标定了木结构地震损坏等级和参数 ,评价了木塔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应县木塔存在诸多病害.本文根据已有测绘与调查资料,分析了各种病害对木塔的危害程度,指出目前威胁木塔存在的主要病害是塔身内外柱网扭曲引起的单柱倾斜.由于此病害,木塔已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拯救应县木塔,必要前提是止住柱网扭曲变形的发展,或有所恢复.本文可供木塔确定修缮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2016,(8)
正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塔高67米,五层六檐。报恩寺塔又称北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报恩寺内,塔高9层,76米,砖身木檐,号称"吴中第一古刹",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位于山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是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塔。木塔上的众多牌匾因具有独特的本体特征,并与木塔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而被广泛关注。本文对释迦塔牌匾的本体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运用现代建筑的视觉分析方法,归纳古代工匠在木塔设计、悬挂牌匾时的尺度考量和传统工艺模式。为今后木塔牌匾的保护修缮工作以及其他古建筑牌匾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消息报道,国家文物局向全国文物界和工程技术界专家征应县木塔的保护维修方案,一时应县本塔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山西应县木塔学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为八角形楼阁式木塔,全部由木材以榫卯形咬合搭建而成,总高度为67.3m,相当于20层楼房的高度,是当今世界最为古老高大的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正>应县木塔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简称,外观五层六檐,主体结构实为九层(彩插图1)。其中,夹在相邻明层之间的四个结构层为平坐层(也称"暗层"),是一个中空的双层环状结构;其余五层为明层,每层均供奉佛像。每个结构层又都是由柱框层与铺作层组成的(图1),铺作层的构造对维持应县木塔整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建筑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相继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楼阁式塔,距今已有 96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局部构件还是整体结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损。本文从对应县木塔的勘察测绘、结构监测、试验与计算、整体结构受力性能、修缮加固等方面,总结了 80 多年来数十家单位与多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应县木塔及古建筑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位于山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是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塔。木塔上的众多牌匾因具有独特的本体特征,并与木塔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而被广泛关注。本文对释迦塔牌匾的本体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运用现代建筑的视觉分析方法,归纳古代工匠在木塔设计、悬挂牌匾时的尺度考量和传统工艺模式。为今后木塔牌匾的保护修缮工作以及其他古建筑牌匾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佳琦 《建筑与文化》2021,(10):107-109
山西应县木塔的修复工作自正式立项至今已有近30年,可修复方案却迟迟没有确定.文章通过对古建筑保护的原真性和修复实践性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修复方案难以落地背后的原因.原真性并非等于刻板的维持原状,而建筑的修复是建筑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而非终点,因此在建筑的修复过程中需要对价值做出判断和一定的取舍,从理论层面打破大众对于应县木塔的心理桎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