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刘家玉 《城市建筑》2023,(13):117-120
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以来,为了避免开发区与城市脱节,“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道路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片区为例,分析其产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凤凰片区实施“产城融合”提出五大发展策略: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优化总体布局,打造立体化配置模式,促进公共服务业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此为开发区面临的转型升级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瑾  耿谦  王艳 《规划师》2012,28(4):58-64
长期以来,我国高新区实行以工业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高新区已无法承载区域格局变动和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要求。同时,随着区域格局的变动,在新的发展形势、产业需求和政策引导下,城市发展和产业更新对高新区的要求和定位不断提升。基于此,在总结我国高新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探讨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的内涵、特点及规划要求,具体解析了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高新区的政策机制、法律机制等动力机制,并对济南高新区东区的规划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在产城融合背景下,通过优化产业、绿色发展,在燕郊高新区产业园规划、建筑设计的实践中,融入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理念,实现城市品质提升,低碳发展,打造特色小镇,为燕郊科技创新产业更好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图底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工业园生态环境规划的程序与方法。研究表明:园区建设用地是“图”,而自然生态用地就是“底”,“图”与“底”之间的耦合方式则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经济性。通过对园区环境要素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网络构建,确定园区建设中不可动的“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功能用地的适宜度分析,引导“图”的建设,以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图底”的最佳耦合。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建设与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城市出现产城分离、职住不平衡等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一城两镇"为例,梳理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探索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期望对大城市周边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在调查涿州市东城坊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产城融合理念出发,分析涿州市东城坊镇产业与城镇在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涿州市东城坊镇的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80后、90后"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对生活品质的求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园区自发性的园区配套已法满足需求,进而产生的园区活力不足、吸引力下降、配套服务力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传统工业园区发展的。本文在研究分析传统工业园配套现状的基础上,以提高配套水平、提升园区活力为目标,产业工人的配套需求构建三级配套体系,为传统工业园区的配套服务提升提供可行的途径,也为其他传统工业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临港地区是上海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新的综合性节点城区。临港地区开发已有十年,但目前产城融合发展的矛盾突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气不足,城市功能严重落后于产业功能,各功能区之间联系薄弱。究其原因,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滞后是影响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临港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目前存在的建设滞后、多式联运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树立高标准的规划建设理念、建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网络、大力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议,以期推动临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完成了历史类型国家公园体系规划与评估研究。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相对有序的评价框架,对未来国家公园体系的扩充与拓展形成较强的指导性。简要回顾了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公园体系的关系,重点分析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历史类型)评价的步骤与内容:1)梳理美国历史发展脉络,划分一级、二级主题和特征元素;2)对现存的相关保护单位进行筛查定位,对体系现状进行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3)明确各主题在体系中被表达的充分程度,获得体系健全度的评价结果。最后就这项工作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城市生活、生态、生产空间提出新的要求,产城融合是转型升级背景下,相对于过去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它把城市与产业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本研究通过探索产城融合的内涵及发展路径,针对嘉兴市存在的传统产业门类、产业空间低效、产城不协调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的产城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把城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产城人融合成为各个城市着力的重要方向。北京未来科技城正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目标,按照产城人互动融合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的宜居宜业科技生态新城。产城人融合的概念与实质人才、产业和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铁路客站为核心的站城融合成为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以成都市天府站综合体的站城融合规划设计为例,探索枢纽型铁路客站的站城融合一体化策略,以及天府站如何在功能、交通融合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和环境融合,在站城核心创造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和发展活力的站城融合新枢纽。  相似文献   

15.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推进的基本战略。研究基于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指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要经历"产城分离—各自为政—边缘融合—产城融合"等阶段路径,进一步提出转型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九大规划策略,即定位契合、功能复合、空间缝合、产业聚合、规划协合、结构耦合、人文融合、设施调合和用地混合,并结合中泰(崇左)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李永华 《规划师》2015,(1):10-13,30
面对即将入驻的大型产业基地,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既需要抓住产业机遇,又需要探索"产城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在轨道交通大型产业制造基地入驻该镇的背景下,探索了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产城融合"规划方法,指出小城镇应采用复合型的"产城融合"规划策略,在大城市区域层面注重产业互补与交通融合,在小城镇本地层面注重空间结构上的城镇功能融合,可为相关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Z1)
面对即将入驻的大型产业基地,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既需要抓住产业机遇,又需要探索"产城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在轨道交通大型产业制造基地入驻该镇的背景下,探索了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产城融合"规划方法,指出小城镇应采用复合型的"产城融合"规划策略,在大城市区域层面注重产业互补与交通融合,在小城镇本地层面注重空间结构上的城镇功能融合,可为相关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旧区产城融合的特征机理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区的鬼城危机到旧区的城市更新,产城关系均以不同形式存在,其特征机理虽然不同,但都会历经从失衡到融合的演进过程。研究以杭州拱墅区为例,从产城融合过程的视角探究旧城更新中产城关系演化的三个阶段特征,从而得出产城关系演化的双链交互驱动机理,并就旧区与新区产城融合的差异提出旧区产城融合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产城融合”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空间、交通、设施和生态四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总结了“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北流市工业园区为例,综合分析其在空间、交通、设施和生态建设的现状,判断其适应于“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北流市工业园区提出其发展模式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冉建波 《城市建筑》2023,(17):119-122
文章以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为例,针对度假产业产品单一化、度假城区功能不完善、度假景观过度城市化等问题,从产城融合、产景融合、城景融合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了旅游度假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规划策略,旨在让度假游客既能享受“城市”配套服务的便利,又能感受到“景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以期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