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新嘏稠油粘度高难以开采的问题,文章俐:究r表面活性剂和催化荆复合用于稠油蒸汽开采的复合降粘体系。以新疆稠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含水牢进行了测定,在油水比为7:3的情况下,控温,探究加碱量与粘度的关系,确定了稠油的最适加碱量。利用HLB值法确定出了新疆稠油乳化的最佳HLB值为12.98,通过与多种未知HLB值的表面活性剂之间按不同比例的复配实验,分别确定出了表面活性剂OP-10、TX-10、FJC的HLB值分别为15.15、13.94、12.05。根据其形成乳状液的最佳HLB值,得到了该稠油的乳化降粘体系的两种配方,再进行耐高温实验,最终确定了乳化配方体系为30%OP-10+70%FJC,降粘体系在水相中的最佳加量为0.8%。降粘率达到95.56%。  相似文献   

2.
针对特超稠油粘度大,在地层难以通过搅拌的方法实现乳化的特点,实验用油选取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特超稠油,借鉴了医学上自乳化释药系统的思路,进行自乳化降粘体系配方研究,通过实验对比优选出了适用于超稠油的自乳化降粘的最佳配方:0.5%Na CO3+0.6%A P S+0.6%Tw e e n 8 0+0.9%P E G,使用该降粘体系后稠油降粘率可达95%以上。同时,实验得出:特超稠油降粘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当质量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降粘率基本稳定无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不断开发使用,原油的储量减少,轻质原油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对稠油的开发成为热点,而稠油存在粘度大且管道输送技术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乳化降粘法进行深入分析,从稠油的物理特性及管道摩擦等因素探讨了稠油降粘的最佳条件。本文首先对稠油的粘度与含水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含水率、温度、粘度的关系式,然后通过环道对稠油进行模拟测试,对管道输送摩擦及压降等因素与流量及输送时间的关系,并最终通过实验确定稠油输送的最佳含水率和温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加热输送工艺存在能耗高等弊端,研究加热输送以外的稠油降粘减阻输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稠油乳化降粘减阻输送技术的原理与技术经济特性、乳化降粘剂的类型与筛选方法、乳状液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破乳的机理与改善破乳效果的措施,并介绍了典型的稠油乳化降粘减阻输送技术应用的工程实例,最后总结分析了该技术现存的问题、发展方向,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针对目前超稠油加热降粘工艺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采用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为了保证油样具有代表性,分别在锦州采油厂联合站进站管线和21#采油平台井口取样阀取稠油样品,进行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试验,乳化降粘试验结果表明,稠油温度在40~80 ℃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尹娇  唐权龙 《辽宁化工》2013,(10):1206-1208
我国稠油富含胶质和沥青质,其具有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稠油掺热污水(不加药)和掺活性水的工艺特点,得出掺水乳化降粘的工艺技术是目前开发稠油油田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稠油石油酸盐及其对稠油乳化降粘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辽河稠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法,对稠油中的石油酸进行抽提,然后分离出石油酸盐回注到稠油中,进行乳化降粘。考察了复合萃取剂用量、抽提相分离温度、相分离时间、脱酸剂油比、碱酸摩尔比及萃取次数等因素对抽提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抽提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萃取剂用量60%,碱酸摩尔比1.0,剂油比2.0,80℃保温分相2 h,在该条件下,分三级萃取,环烷酸抽提效率达到92.20%,脱酸剂收率可达96.18%;并测试了石油酸盐对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结果表明,稠油石油酸盐与其它表面活性剂进行简单复配,对辽河稠油和渤海稠油等环烷基或中间基稠油有明显的乳化降粘效果,降粘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有效降低原油在井筒和管线运移阻力和粘度、替代电热杆、降低掺水量,研发新型稠油化学降粘减阻剂,需要对其分子结构进行全新设计。利于后期破乳的化学降粘技术是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稠油油藏开发方式,对自扩散降粘体系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自扩散降粘体系具有良好的降粘性、耐温性、耐矿化度,且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点,可对稠油油藏进行经济高效地开发。  相似文献   

10.
稠油热采中出现W/O型稠油,使得稠油的粘度增大,开采变得更加困难,利用化学剂来改变乳状液的类型,使W/O的稠油转变为O/W的乳状液,是降低稠油粘度的重要方法,通过降粘剂在稠油中的分散、乳化等作用,与稠油发生乳化,将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乳状液,达到乳化反转降粘的目的,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延长蒸汽吞吐周期,提高稠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稠油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和输送难等问题,综述了各种稠油降粘技术的降粘机理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各降粘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稠油的高效开采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稠油化学降粘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了稠油的组成及稠油高粘度形成机理。综述了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井下水热催化裂化降粘、微生物法降粘等)的研究与应用,并对其降粘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油溶性降粘技术和乳化降粘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思路:在降粘剂分子中引入稠环芳香基团、具有表面活性基团、含氟表面活性剂基团,以提高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中原油田在内蒙探区发现了一定规模的稠油油藏三级地质储量达7000多万t,按照稠油分类标准,分为普通稠油和超稠油两种类型.普通稠油区块有毛1块、毛8块等,主要位于查干凹陷乌力吉鼻状构造带;超稠油区块有锡14块、达9块等,主要位于白音查干凹陷南坡超覆带和北坡古尔构造.为加快内蒙探区稠油开发,实现储量有效动用,本文以内蒙探区毛8块、毛1块、锡14块等为目标,通过开展乳化降粘化学剂室内实验筛选、评价研究,研制适合稠油低温化学降粘驱油降粘剂及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我国东部的多数管线长期处于低输量或者间歇输送的状态,造成东部地区的稠油在输管中凝固,产量逐年降低,经济效益不高,对此,加强改进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极其重要。本文通过了解及分析稠油的高粘机理,简单阐述了我国相关的稠油化学技术及其降粘原理,根据不同降粘剂的降粘效果,适当采用相应的降粘技术,包括水溶性的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稠油化学降粘剂的降粘技术等,确保了我国稠油的顺利开采及输送,不仅有效降低了我国稠油的开采成本,而且为我国的稠油开采工程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稠油降粘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宇  宋天民 《河北化工》2009,32(11):27-29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轻油含量少的特点,使得开采和输送稠油的工艺难度大,增加了开采和输送的成本,为了能够合理、经济地开采和输送稠油,必须对其进行降粘。对目前稠油开采和输送中的降粘方法及应用概况进行了研究,包括开采中所应用的蒸汽吞吐、蒸汽驱、火驱法和输送中所应用的乳化降粘法、稀释法、低粘液环输送法、添加油溶性降粘剂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粘度大、开采过程困难等问题,为了提高泵效和油井的动液面,选用合适的降粘剂降粘。目前国内外稠油降粘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法降粘和化学法降粘。物理法降粘中包括超声波降粘、磁降粘、微波降粘、升温降粘等;化学法降粘中包括乳化降粘剂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水溶性降粘剂降粘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化学法降粘中降粘剂降粘技术的使用。主要从稠油降粘剂的种类、性质、降粘机理、影响因素、性能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最终找出最佳的降粘剂降粘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朝阳沟油田原油物性差、粘度高,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卡泵现象,本文就朝阳沟油田井筒维护困难的问题,对稠油井改性降粘技术进行研究。进行改性降粘剂室内试验,优选降粘效果最佳的药剂,配合现场降粘配套工艺应用,使稠油易卡井达到防蜡降粘、停机不卡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改性降粘技术可降低原油粘度、载荷,减少因蜡卡检泵井数。  相似文献   

18.
稠油化学降粘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稠油开采的常用方法(加热法、掺稀油法、稠油改质降粘法和添加化学药剂降粘法),着重介绍了添加化学药剂降粘法(催化降粘、加碱降粘、加表面活性剂降粘、加降凝剂降粘、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并阐述了它们的作用机理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降粘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稠油集输降粘方法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稠油集输中目前常用的降粘方法(包括稠油改质降粘、加热降粘、掺稀油降粘及化学降粘等)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分析认为,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等特点,在采出和集输过程中粘滞阻力较大,常规集输困难。稠油集输方法包括:掺稀法、加热法、化学法及掺水法等。本文主要针对掺稀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开展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降粘效果,其中,掺稀降粘效果受稀油的粘度和掺稀比例影响较大,稀油粘度越低,掺稀比例越大,混合后粘度越低;通过筛选实验,有三种乳化活性剂具有较好的乳化降粘效果,降粘率达99%以上,其中OA-6的乳液稳定性更适合于稠油集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