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遗产的价值被公众广泛理解并得以持续传承,需要依赖有效的阐释,阐释已成为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叙事视角的引入为建筑遗产阐释开辟了新的路径。它不仅可以拓展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表征空间,提升建筑遗产的可读性,也有助于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提升公众对遗产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度,承担起建筑遗产保护中的精神传递使命。提出并探讨了"叙事性阐释"的概念、特征及策略,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传递遗产价值的方式。"叙事性事件"是一种基于遗产场所感营造的利用性阐释策略,能够为建筑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宋菊芳  柳佩  李军  陈庆泽 《新建筑》2021,(2):116-121
近年来,以历史性城镇景观为核心、应对新时代新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管理框架开始构建。历史性城镇景观指的是自然和生态环境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已经成为国际遗产界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最新系统性认知。遗产的阐释与展示是提升公众对遗产价值理解及认识的关键手段,对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遗产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近现代居住类遗产——汉口里份为例,探究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里份阐释与展示策略,为同类型城市遗产的保护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UNESCO亚太遗产保护奖的原则和标准为参照,基于对我国获奖项目的调查研究,探讨世界遗产保护发展趋势下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策略;并基于中国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全体制保障、适应区域条件、提升工程完成度、改善建筑性能、提升人文环境、鼓励公众参与、利用信息平台、发展应急防灾几个方面研究我国遗产保护策略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石油工业遗产见证了城市工业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座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缩影。工业遗产阐释作为联系公众与遗产地之间的纽带,是遗产解读与保护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通过分析石油工业遗产特性和目前文化遗产阐释存在的问题,引入情境阐释理论,提出通过构建遗产情境的方式解读遗产,并且借助数字可视化表达的方法,再现遗产的历史情景,将遗产置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解读。以大庆石油工业遗产——萨55井为研究对象,运用情境叙事性的阐释方式,从遗产宏观和微观维度对石油生产场景进行情境化解读,希望为建立遗产的情境阐释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详细探讨了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概念及遗产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其次,分析了国外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再次,分析了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将其划分为起步、探索和发展3个阶段,描述了各阶段的实践、理论研究的特点,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揭示了公众参与从被动逐渐过渡到有限参与再到积极参与的过程。最后,分析了建筑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并提出促进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建议,为推动当代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结论为理解公众参与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对促进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蔚  张露 《华中建筑》2022,(11):172-176
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是西南大区时期在重庆所建设的重要建筑遗产,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大田湾体育场由于其作为建筑遗产的更新设计共性和其钢筋混凝土主体建筑的材料特殊性,其保护更新设计更加值得探讨。该文从大田湾体育场的保护价值出发,基于现状问题,从遗产保护的视角分析了更新设计中的保护和更新两方面的策略,并阐释了“真实性原则”下具体的修缮设计方法,全面展示了大田湾体育场在遗产保护原则下的保护更新设计方案,为今后的相关项目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丰富的要素,诠释了对活态区域的理解和独特的文化特质,凸显多元价值。以安徽万涧村为例,研究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传统村落,通过对村落选址、空间形态、建筑形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综合分析村落自然景观资产,总结万涧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提出保护策略:构建"区域—文化—空间"的价值认知体系;吸纳多元,提高公众参与;立足生态,发展特色产业;活化历史,传承场域精神;实施数字化遗产景观保护。为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建成后的一百多年间变换了不同的使用功能,体现了地域性、日常性城市遗产的价值。对这栋建成遗产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城市更新设计可以让历史建筑保持生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文章通过剖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开展的以"黑龙江省博物馆街区复兴策略研究"的课程设计方案,阐释学生对城市环境群体空间设计的理解以及对建成遗产保护、更新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0.
公众在使用新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中能够感知多媒体的社交娱乐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经济成本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新媒体感知价值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意愿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媒体三个维度的感知价值直接影响公众使用多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积极态度,感知社交娱乐价值还直接影响公众使用多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更新语境下,探索成都都市圈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活化策略。通过对现有的文创产业园、商业空间、博览建筑、城市公园四个模式进行分析梳理,发现地区工业建筑遗产存在荒废与拆毁、更新模式同质化、改造绿色效能较低、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以及公众认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延续工业文化价值、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城市功能性再拓、融合文化品牌再塑、完善政策法规、提高公众参与度的解决方案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遗产建筑的室内更新需要统筹到整个建筑遗产的保护发展工作中.本文以文学中的互文性理论为基础,面向近现代建筑遗产的普遍价值特征及工业遗产建筑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互文性理论在室内更新中的目标原则与适用范畴,初步建立了以遗产价值和空间性能为主的评估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互文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军队建筑遗产是一种新的建筑遗产类型研究对象,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文化意义.基于当下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研究背景以及军队新时期文明建设需要,对其展开研究具有开创性、紧迫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军队建筑遗产研究不仅有利于支持全军正在开展的营区文物保护工作,为展开全面系统的保护工作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更可以有效填补我国建筑考古、建筑历史教学、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等诸多领域中的研究缺项和空白.目前,军队建筑遗产研究处于基础性研究阶段,在文献调研与实例调研的基础上,阐释了军队建筑遗产的概念、内涵与类型,并结合典例实例分析了军队建筑遗产在价值构成上的具体内容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建筑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目前的建筑遗产保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情感价值重视不足。建筑的情感价值是一种以场所感为核心,与时间价值紧密关联的复杂情感的审美意象。本文以意大利天空之城为例,从欧洲社会文化的多维性角度探讨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拓展我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日趋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理解误区。文章从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真实性"概念入手,在人文视角下分析"真实性"在古代中国建筑发展和当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呈现,对理解和呈现建筑遗产的"真实性"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旧工业建筑纷纷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着被拆除的情况,其中不乏一些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并具有极高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建筑,对此国内也兴起一股对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热潮。基于遗产建筑所具备的多重价值,提出适用于工业遗产建筑的适应性节能改造策略,并对"适应性"进行解读,梳理了适应性节能改造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论述,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建筑的节能改造再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遗产保护领域的两项基本原则。如何理解两项原则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效运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从两项原则的通用定义、专业阐释和实践规定3个方面入手进行概念解析,提出遗产保护两项原则的T字型概念框架。真实性是遗产价值得以成立的首要原则和必要条件,完整性拓展了遗产价值的广度和厚度,是确保真实性在某一程度上不被质疑的充分条件。两项原则共同实现最全面充分地传递人类文明信息的保护目标。基于上述概念框架提出一种遗产保护的评析方法,形成具体的评析提纲和标准。以上海两处遗产地块为案例,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动态的遗产策略是应对现代"纪念物悖论"而产生的时代选择。遗产是一个高度可塑的概念,无论概念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保护实践都在不断变化中被讨论、批判和逐步认可。荷兰作为典型宽容社会,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随之产生的动态身份,针对遗产保护和区域空间规划提出了"通过发展进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基于建筑师的立场,从文化、经济、历史三个维度讨论遗产保护改造策略的动态性,结合案例从整体策略和具体方法的层面进行剖析,阐释该种动态的荷兰模式对于历史区域整体性保护的积极影响,为现代遗产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在七个典型城市进行的近代体育建筑遗产案例调查,在三个层面总结了近代体育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的模式:功能活化模式、结构修缮模式及风貌延续模式。归纳了调查中发现的三对矛盾: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物质功能废弃和历史价值凸显、遗产保护和商业开发。探索并讨论了中国近代体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四种思路:建立近代体育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抓住近代体育建筑遗产为城市发展提供的契机、倡导共建共治公众参与的发展方向、引入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保护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要徐州近代建筑的整体空间环境融合着外来文化、战争文化、地域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等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聚集文化遗产价值的场所。该文从价值认知的视角切入对徐州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的探讨,以价值认知为导向,从文物本体、文物内涵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理解李家大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使李家大楼为代表的近代建筑遗产价值得到系统清晰的认知,最后从最小干预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视角提出对李家大楼的保护策略,以期李家大楼能够得到普遍的价值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现再利用,亦对类似遗产空间的延续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