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传统文化集中、风貌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段,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展现城市记忆与城市精神,成为城市更新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所特有的景观基因是储存街区基本构造和特性、还原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的唯一序列。以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OZO软件对语义编码,从街区空间格局、肌理风貌特征、街区建筑特征3方面构筑街区景观基因体系。同时对各基因进行详细图解和特征解析,厘清塞上老街景观基因的排列结构和空间特征,为草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快速进程导致社会空间分裂以及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环境的急剧恶化。显然,城市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遗存的重要载体,保护与再生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结合漳州石码古镇后港历史街区景观设计实践,围绕城市文化历史、空间特征、景观风貌、保护与再生设计等多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为后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景观视廊控制是以视觉分析为手段的城市设计方法,也是提高城市空间景观品质的重要途径。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廊控制应从街区空间形态、视廊布局、视廊要素控制三方面着手进行分层次引导。从而通过街巷方向,街阔比、广场边界的长宽比来控制公共空间内的视廊和视景,改善历史文化街区视觉环境品质,让视线呼吸。  相似文献   

4.
里弄街区作为上海特有的近代建筑空间形式,因其特殊的风貌、肌理、建筑,成为上海城市空间的重要名片。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这些特色空间正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如何保护里弄遗产、保存里弄记忆,成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而基于历史变迁视角下的里弄街区风貌与空间特征变化分析,能够为理解问题产生机制并选取更新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文章从历史变迁的角度,以斯文里及其周边空间为例,基于城市设计的方法分析其空间特色、成因机制及现状问题,提出“肌理风貌—功能空间—遗产与场所”3个层面的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城市历史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风环境是影响城市热环境和小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街区内的风环境进行研究,可有效缓解城市街区的空气质量和局部热岛效应,通过有效的规划研究及规划设计收费能提高街区的通风环境,改善城市局部空间的环境品质。为优化传统风貌街区的微气候环境,以江西赣州市新赣南路传统风貌街区为例,从风环境研究角度,运用流体力学的分析手法,探索传统风貌街区中风环境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广州状元坊及周边历史街区为例,对广州城南历史地段进行空间肌理演化分析论证.认知状元坊及周边历史街区的建筑高度、功能布局、地块性质及街道尺度等城市空间尺度,初步探索反映历史地段空间本质特性的视觉特征研究途径,籍此思考城市空间调研对城市设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涛 《浙江建筑》2011,28(6):13-16
以青岛老城区的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该市现状街道空间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系统总结出青岛城市核心街区空间与整体城市之间的关系,把握街区空间自身内在的关联性以及不同街区所特有的空间特性,归纳出青岛老城区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旧城更新中,历史街区的商业化会不同程度地对传统街道的内涵造成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会在城市风貌上直观地表现出来,因此利用视觉追踪对其进行分析是一个很好的研究突破口。本文利用空间眼动跟踪技术,通过多人群感知实验,以厦门市沙坡尾历史骑楼街为例,对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进行眼动跟踪实验,从深度视觉上分析不同人群对街道风貌的内在感知差异,揭示商业化历史街道风貌的人群感知影响的内在机理,为历史街区更新的风貌控制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于丰富城市风貌的视觉感知理论研究,对城市风貌的精细化设计与管理,都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仿古浪潮"和"嫁接风格"的泛滥,显示出建筑风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的缺失,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风貌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考验,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可实施的风貌管控。本次研究借助西安大明宫周边街区的风貌研究,探索历史文化风貌现代公共建筑的风貌控制策略。分析历史风貌基因,结合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需求,总结历史建筑元素与现代公共建筑结合的4种方式,提出建筑风貌分区的"二八原则"策略、风貌结构的"系统控制"策略、建筑立面的"三段控制"策略,以及地标街区的"黑白清单"策略,并为各街区制订建筑风貌图则,对建筑的尺度、高度、色彩、材质、界面等方面提出控制要求。通过以上策略,以期实现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既能体现地域特征,又能适应全球化下城市功能需求的"旧貌新颜"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10.
风貌感知是对历史地区综合人文特征的整体场域认知,研究人群背景差异对风貌特色感知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为风貌感知研究提供科学性支撑。文章应用可阐释心理认知及空间行为的VR眼动跟踪技术,分析不同背景人群对历史风貌的视觉关注行为,探索多元公众参与下的历史地区风貌特征感知和保护的科学方法。以漳州古城为例,进行历史地区风貌人群视觉感知实验,发现不同专业及文化背景人群对于城市风貌视觉感知存在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后基于此进行风貌要素分类,为风貌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城市特色风貌缺失的根源入手,以全国"城市双修"工作的计划实施为切入点,结合对城市特色风貌、历史街区环境和空间肌理的理论研究,分析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与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内在关联机制,继而以宁夏中卫为例,提炼解读该特定城市的特色资源与优势,着重从其自然风貌格局的修复、人文景观格局的维继以及城市空间肌理的渗透等层面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了中卫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7,(9)
烟台市广仁路-十字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工作,主要着力探索和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在对其物质和空间形态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史街区空间秩序的重构、建筑风貌的保护、空间活力的营造及地方历史精神的传承,对历史街区当中可控制的要素进行空间设计,进而实现对传统历史街区特色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快速进程中,陕西渭南老城历史街区的特质空间正在被"同质化"的建筑所替代。从基因视角,在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五个方面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基因进行定性与定量解析,梳理街区在空间方面特有的基因元素。在解析历史街区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识别与提取、还原与修补、遗传与变异三个历史街区空间修复设计策略,从而确保渭南老城在城市格局、街区肌理、历史性建筑三个空间层面维持原有的空间基因,并进行持续有效的空间生长。研究对以城市空间文脉传承、保持地域特征为目标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回族历史街区是回族千百年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城市历史的演进和回族穆斯林的传统生活方式,更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以河南省沁阳市北寺街历史街区为例,充分挖掘街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分析回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并深入调研街区,发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街区特色逐渐消失、风貌破坏严重、空间肌理混乱、街区活力下降等问题。文章从街区活力营造的视角,提出分层次激发街区活力,构建多元化空间体验、营造活力氛围,传承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的街区更新策略,为民族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的活力提升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黎懿贤 《城市建筑》2023,(10):50-53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保留着不同的空间特征。如何推进片区整体建筑风貌改造,以及对片区建筑进行置入、保护及修缮,是街区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难题。在符合城乡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的城市设计背景下,文章探究了将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与改造过程中的必要性,提出把握片区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的城市设计理念,并针对不同风貌的建筑提出不同的设计与改造路径:新建建筑置入、建筑单体改造、建筑群落整合、建筑功能置换。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街道是最能代表历史街区特色的内容,通过街道可以了解街区的风貌特征及发展进程。除空间形态、历史文化因素外,桂林市东西巷步行街的色彩也同样令人着迷,其独特的街道色彩进一步增强了东西巷步行街的魅力。从城市色彩的角度来探究其在城市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东西巷步行街的色彩展开相关的研究,了解城市建筑风格及色彩特征之间的关联,通过对东西巷步行街色彩的研究结论为城市色彩的实际应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胡一可  张天霖  王磊  何捷 《风景园林》2022,29(10):45-52
城市街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与游憩的重要空间环境,不仅提供物质产品,还可在精神感知层面提供景观服务,是提升人类福祉的关键。既往研究依赖于有限的数据源,难以对大规模城市街区景观的居民感知展开量化分析,不利于景观服务评价体系的完善。以街景数据为基础,提取绿视率、天空视率、建筑视率3种城市室外环境视觉景观要素;对城市街区居民安全、活力、美丽、富裕、压抑和无聊6项感知指标开展测度;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视觉景观要素与居民精神感知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城市中绿色空间、蓝色空间、灰色空间随城市功能特征均呈现聚集分布的规律:整体绿色视觉要素较匮乏;积极感知与消极感知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绿视率对于居民综合感知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大范围测度城市街区景观的感知情况为景观服务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指导未来的景观提升和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步入新时期,历史街区业态组织和提升成为历史传承与发展以及街区活力提升的关键。本文利用POI数据,以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商业密度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合网络分析方法和业态对应的消费群体,对业态模式进行整合归纳;通过量化街区活力指标识别街区空间特征,进而探讨业态模式与街区活力特征的相关性。从街区层面探索各类商业布局模式及集聚特征,为历史街区更新商业组织、空间布局及商业动态管理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历史街区成为旧城改造的重点,而空间形态又是历史街区古为今用成败的关键。文章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南后街、坊巷、水巷里弄三者空间形态的分析解读,分别提出和研究三者空间形态的优化设计方法,并总结经验,以期让历史街区真正得以传承和创新,从而完善城市风貌特色,提高城市的空间和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大量欧式商品房的建设破坏了古城风貌,为此,有必要探索和研究适宜该地区住宅建设的空间语境与建筑形式,使之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并能适应市场需求。课题选址于临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分析临海城市特质、传统街区空间形态以及传统民居空间、外观,归纳总结该地区地域街坊特征和建筑特色的基础上,采用"叠合"的手法,探索了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的现代居住空间、形态和建筑外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