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 LMA)、苯乙烯( St)和丙烯酸丁酯( BA)为共聚单体,制备速吸型吸油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树脂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功制备了三元吸油树脂;2、当St的用量为40%( w),m( BA)∶m( LMA)=1∶2时,制备的三元吸油树脂对3#喷气燃料和甲苯的最大饱和吸油率分别为8.25 g/g、12.77 g/g。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探讨了吸油树脂的吸油机理和吸油动力学,介绍了关于吸油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提高吸油树脂吸油速率的途径,并对吸油性树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吸油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吸油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吸收各种不同的油性物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工作就其合成、机理、应用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聚氯乙烯接枝丙烯酸丁酯型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轻度脱氯化氯的聚氯乙烯(PVC)、丙烯酸丁酯(BA)、二乙烯基苯(DVB)N原料,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BA含量、DVB用量、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等因素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该树脂对含氯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吸附性.最高可吸三氯甲烷38g/g,氯苯31g/g。其对甲苯等其它有机溶剂的吸附性能与烷基丙烯酸酯型低交联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5.
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低交联度的聚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讨论了单体结构、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吸油树脂中的物理交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萍英  单国荣  翁志学  黄志明 《功能材料》2002,33(6):601-604,608
提出在化学交联的吸油树脂中引入物理交联的设想,为物理交联的热可塑性和持久蠕动性可以解决吸油倍率低和放油可逆性差的缺点,介绍了物理交联网的类型与特性,综述了交联的缠结,拓扑因素,蠕动模型,横向扩散模型以及瞬变网模型,讨论了物理交联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应力松弛特性。  相似文献   

7.
胡婷  姚晓 《化工新型材料》2011,39(10):107-109
以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化学交联剂,采用乳液合成法制备吸油树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合成配方,即BA∶ St=2∶1,w(二乙烯苯)=2%,w(过硫酸钾)=1%,w(丁苯橡胶)=O%,二甲苯的吸收率达到8.73g/g.同时探索了单体配比、DVB用量、油品种类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吸油树脂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发展、性能以及合成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吸油过程及其应用 ;并对高吸油树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丁苯橡胶(SBR)为基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和乙酸乙烯酯(VAc)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甲苯溶液中通过溶液聚合两步法得到新型改性高吸油树脂(R-OAR)。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SBR、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作为单一影响因素对油品吸油平衡值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FT-IR表明,SMA、VAc成功接枝到SBR上,共聚形成了R-OAR;TGA表明,R-OAR热稳定性较高吸油树脂(OAR)好,分解温度提高了约50℃;单体配比为1.5∶1,SBR用量为5 g,BPO1和BPO2用量分别为4%和0.6%,交联剂为2%时,吸油平衡值达到最大,对柴油、甲苯、苯、四氯化碳分别为10.1 g/g,19.74 g/g,23.18 g/g,30.49 g/g;SEM表明,树脂中存在有利于提高其吸油能力的类交织状结构和织状间隙。  相似文献   

10.
多孔性丙烯酸酯吸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多孔性丙烯酸酯吸油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引入致孔剂时,溶剂萃取后的吸油树脂有着更好的油品吸收率,进一步证明了吸油率对树脂内部孔结构的依赖性。当单体用量27%(质量分数,以下同)、交联剂用量1.3%,引发剂用量0.7%,分散剂用量3%,水油比4∶1,所得树脂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吸油率分别达到18.082,9.831,9.064g·g-1;致孔剂乙酸乙酯的加入不仅使树脂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吸油率分别达到了30.174,18.233,16.333g·g-1,而且加快了吸油速度。  相似文献   

11.
高吸油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分类和性能.系统阐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自溶胀型的高吸油性树脂.考察研究了交联剂及分散剂的种类、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所合成的高吸油树脂可吸自重15倍以上的苯、14倍以上的二甲苯,且吸油后树脂强度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复合材料电热实验机,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CF/EP)试样进行通电处理,同时测试其表面温度变化,并得出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通电后的试样进行吸湿处理,获取扩散系数、饱和吸湿率与通电电流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FTIR、弯曲性能测试以及弯曲断口的表面形貌分析研究了通电对试样吸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电电流强度越大,CF/EP试样表面平衡温度越高,随着温度升高电阻率呈下降趋势;经4 A(ρ=66.8mA·mm~(-2))电流处理的试样,其扩散系数、饱和吸湿率均低于未处理试样,经5A(ρ=83.6mA·mm~(-2))、6A(ρ=100.2mA·mm~(-2))电流处理后,扩散系数及饱和吸湿率均高于未处理试样;小电流处理时,界面性能得到改善,提高弯曲强度,大电流处理对界面有一定损伤,降低弯曲强度,电热/湿作用下,CF/EP试样的弯曲强度下降,下降幅度与吸湿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树脂吸湿性能,充分发挥树脂在吸湿领域的实际应用,本文系统分析了多孔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吸湿过程及吸湿机理.通过测定多孔树脂在不同湿度下的吸湿量,得到其吸湿等温线,并确定其吸附类型;测定树脂在80%相对湿度下的吸湿曲线,采用动力学理论分析树脂吸湿速率,并与无孔聚丙烯酸钠树脂吸湿速率进行比较;测定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湿量计算其吸湿热力学参数,研究树脂吸湿所能到达的程度.结果表明:树脂满足Ⅲ型吸附等温线,对吸附等温线进行线性拟合,树脂吸湿过程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进行描述;树脂吸湿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且多孔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吸湿速率明显高于无孔聚丙烯酸钠树脂;树脂吸湿过程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均小于零,说明树脂吸湿过程是放热自发的.研究发现:树脂吸湿过程同时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为主;多孔结构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树脂吸湿速率;降低温度有利于树脂吸湿.  相似文献   

15.
纯化凹凸棒粘土与甲基丙烯酸酯复合吸油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纯化凹凸棒粘土(简称凹土)与甲基丙烯酸酯悬浮聚合制备了复合吸油树脂.使用傅立叶红外研究了纯化凹土与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情况,通过电镜观察了纯化凹土的加入对树脂形态的影响,测试了纯化凹土加入后树脂吸油性能的变化及热稳定性.研究表明,适当添加纯化凹土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能提高复合吸油树脂吸油量并明显提高吸油速率.  相似文献   

16.
运用正交设计实验法,研究了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作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湿性树脂的方法和其工艺过程,得到了影响产品吸湿量的主次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AA与AM的质量配比、中和度、单体浓度对树脂吸湿倍率的影响.在100%RH、30℃下,该树脂吸湿倍率可达2.57g/g,可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和民用产品的防潮包装中.  相似文献   

17.
CeO2填充环氧树脂,并用偶联剂KH560对CeO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CeO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分别通过拉曼光谱仪、紫外漫反射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CeO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防腐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的CeO2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所制备的改性后CeO2/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对镀锌板附着力达到1级;与水接触角达到82.5°;电化学防腐性能测试中其浸泡30 min阻抗值在109Ω·cm2以上,浸泡7 d阻抗值基本保持在107Ω·cm2左右,高于未改性的CeO2制备的复合材料和普通环氧树脂材料。改性后CeO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附着力、疏水性和化学防腐性能明显优于未改性的CeO2制备的复合材料和普通环氧树脂材料。  相似文献   

18.
碳团簇型材料/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亮  朱正和  蒋刚  李步云  刘波 《功能材料》2005,36(7):1131-1134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and dimension of carbon cluster-like absorber on the composite material have been studied. As the result, the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microwave absorbing capability has been attained. The material with density of 1.16g/cm^3 and thickness of 2 mm achieves maximum absorbing value of --27dB, and the minimum value of --10dB over the whole fre-quency ranges of 8.2~ 12.4GHz. The absorbing mechanism is discussed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钠离子在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过程中的迁移行为的研究,得出:在树脂吸水过程中,钠离子会发生迁移或者说被氢离子交换,不会一直处于树脂网络中,但最终钠离子又回到网络中.钠离子这一行为决定了树脂的吸水过程.又通过不同水环境(一个是静止状态的去离子水,一个是流动状态的去离子水)的吸水过程的考察,进一步阐述和证实了钠离子的行为对...  相似文献   

20.
环氧改性酚醛树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环氧树脂(PF)与酚醛树脂(EP)共混,再冷压-烧结成型得到改性酚醛树脂.通过在70%、50%、30%硫酸、50%盐酸、20%氢氧化钠溶液中改性酚醛树脂的腐蚀实验,证明环氧改性酚醛树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纯酚醛,其中耐腐蚀性能最好配方是PF:EP=100:50.改性酚醛树脂耐酸性能优于耐碱性能,且在非氧化酸性(盐酸)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优于氧化性酸性(硫酸)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热重分析(TGA)表明,环氧改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能较纯酚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