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小兵  杨勤  邓国平 《广东化工》2013,(24):102-103
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电镀前处理、电镀处理、电镀后处理和退镀工序,讨论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法(强化混凝法、吸附法、微电解法、Fenton氧化法、生化法和组合工艺)、处理现状,并对电镀废水中有机物处理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璇  张蓓  李琛 《云南化工》2011,38(2):48-53,57
介绍了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种类,讨论了电镀废水的治理措施,叙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对电镀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电镀行业是通用性强、使用面广、跨行业、跨部门的重要加工工业和工艺性生产技术行业。本文从电镀废水有机物的去除方法入手,分析了电镀废水的处理工艺,并着重阐述了微电解法对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结合电镀生产工艺流程和电镀废水末端治理工艺流程,分析了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产排污节点、种类和特征。按照我国现行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电镀废水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指出电镀企业应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二级生物处理或深度处理,才能达到标准要求。结合实际调研,分析了电镀废水有机污染物达标难点,并提出源头预防与末端组合工艺相结合的污染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镍是第一类污染物,对人和环境危害很大。含镍电镀废水处理方法很多,有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沉淀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试验表明,使用单一方法处理大型电镀工业园区含镍电镀废水难以达到相关标准。将电镀废水分类,综合使用各种方法,物化法和生化法联合,可以将电镀废水中镍降到0.1 mg/L以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型钛基网状电极对电镀废水进行了电催化氧化研究,在间歇试验条件下考察了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和原水初始pH对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在连续试验条件下考察了工艺的稳定性,并结合GC-MS中间产物分析探讨了电催化氧化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间、电流密度和原水起始pH对COD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优化的试验参数为:电流密度100 A.m-2,处理时间3 h,起始pH为中性。在该条件下,废水COD可由439 mg.L-1降至70 mg.L-1,且装置运行稳定,吨水处理能耗为5.7 kWh。长链烷烃等大分子有机物在电催化氧化过程中被分解为短链烷烃和小分子有机物,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镀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复杂性,采用活性污泥法和铁粉-Fenton法联合处理电镀废水。实验结果表明:驯化的活性污泥在添加1.6 g/L硫酸铵作为氮源,pH 7.2的电镀废水中,摇瓶培养72 h,废水CODCr去除率达到30%以上,但还未达到排放标准。继续用铁粉-Fenton法对处理后电镀废水上清液进行氧化处理,在H2O2用量为0.5%,加入过量铁粉,pH 3.0,25℃处理120 min,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到64.66%,最终降低到35.62 mg/L,低于CODCr排放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8.
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混凝去除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烧杯搅拌实验和混凝前后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混凝去除机理主要是络合沉降和絮体吸附。各有机污染物的云除率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易在氢氧化物絮体上吸附或具有络合基团且无空间位阻的有机污染物,易被混凝去除。  相似文献   

9.
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中有机污染物存在的状态,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借助国内外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试验数据,探讨了去除和降低水中TOC、EUV、TTHMs的有关pH调整、絮凝剂剂量的控制问题,并建议水厂生产中将TOC,EUV列入常规水质检验工作,以求得TOC,EUV与TTHMs的关系,用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0.
物化—生化法处理水磨及喷漆有机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介绍在满足快速测定TOC的条件下快速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该法依据化学需氧量与TOC相关性来换算对应的化学需氧量,解决了废水样品受其氧化性环境的影响不能正常测定化学需氧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自配的复合絮凝剂处理电镀铬废液,用于除铜实验。除铜液酸度以30g/LH2SO4为佳,用一阶微商法求出除铜液CrO3最佳质量浓度为255.8g/L。处理后的排放液中CrO3质量浓度为0.4mg/L,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付海龙  黎阳 《化学工程师》2003,(4):45-45,66
本文对应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研究,精选出了适宜的工艺路线,提高了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14.
电石废水脱硫过程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含亚硫酸钠的脱硫循环水与投加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钙。通过沉淀分离将难溶的亚硫酸钙从循环水中清除,氢氧化钠溶于水循环使用,脱硫过程只消耗氢氧化钙。采用电石废水脱硫,脱硫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又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甲醇制烯烃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甲醇制烯烃生产过程中产品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换热管路堵塞、外排水有机物含量高、换热设备效率低下、装置频繁清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提高催化剂强度、控制催化剂粒度分布和堆密度,降低催化剂跑损,提高催化剂水热稳定性,开发控制水中有机污染物生成的技术是解决水净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楚昊  王倩 《贵州化工》2012,(1):30-32
贵州某有机化工厂主要生产20多种化工产品,企业产生的废水对周边水环境污染严重,废水产生量为4800t/d,进水COD为1500~3500mg/l、BOD为600~1400mg/l、SS为250mg/l、NH3-N为15~20 mg/l、甲醇为100~120 mg/l、甲醛为60~80 mg/l,针对这种水质设计采用前预处理+曝气+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为主体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放,运行稳定,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7.
使用光泽度仪、显微维氏硬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电镀过程中常见的6种有机物(包括乙醇、苯酚、丙酮、4-羟基苯甲醛、冰乙酸和甲基磺酸)在0.5、1.5和2.5 g/L的用量下对ZHL-02无氰镀银工艺所得银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在不同用量和不同电流密度下对镀层晶体形貌有不同影响,导致镀层光泽度和显微硬度有不同的变化。在工作电流密度为1.0~2.0 A/dm2范围内,不同用量的有机物对银镀层的光泽度影响不大;在低电流密度(0.2 A/dm2)下,2.5 g/L的苯酚或丙酮会明显改善银镀层的光泽度;但在高电流密度(3.0 A/dm2)下,乙醇和丙酮对银镀层的光泽度有负面影响。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引起负面效果的有机物进入镀液,而产生正面影响的有机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18.
煤气化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决定着处理药剂和微生物生长等,直接影响废水处理工程效果,DOM的光谱表征可反映各组分在氧化、降解或吸附等方面的特性。在分析某煤气化生产尿素企业的废水产生节点基础上,采集脱酚氨后废水,采用树脂分离方法对气化废水中的DOM进行6组分(HoA、HoB、HoN、HiA、HiB、HiN)分离,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其水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水DOM中HoA、HoN组分占比高达43.21%和33.65%,废水中含有较多非饱和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脱酚后废水各组分的E300/E400数值都较低,为2.88~5.00,说明废水的腐植化程度很高,主要为难生化降解的苯环结构物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煤气化废水DOM各组分的最强荧光响应区域对应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类腐植酸、类富里酸、类酪氨酸以及类色氨酸这四大类有机物,为控制和处理煤气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化学镀锡反应历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镀锡主要包括还原法化学镀锡、歧化反应化学镀锡和浸镀法化学镀锡,总结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反应机理。还原法化学镀锡和歧化反应化学镀锡的镀液稳定性差;浸镀法化学镀锡的镀液稳定性好,镀层厚度均匀,其沉积过程分为置换反应期、铜锡共沉积与自催化沉积共存期和自催化沉积期。化学镀锡工艺在微电子行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一硝基甲苯生产废水在国内均采用焚烧法处理,存在处理成本高,二次污染重等缺点。采用生化法经电偶氧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等单元处理,可达标排放。经一年多试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