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靖西奥陶系马五段上组合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孔洞、孔隙和裂缝,以硬石膏结核溶模孔和微裂缝为主,溶洞、晶间孔和晶间溶孔等次之;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白云石晶间孔、晶间微孔和晶间溶孔为主,次为溶蚀孔洞,裂缝对储层储渗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马五段白云岩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岩溶古地貌两方面因素控制:膏云坪及含膏云坪是上组合古岩溶储层发育有利相带,颗粒滩及云坪是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相带;研究区储层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古风化壳岩溶斜坡部位,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非岩溶白云岩储层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除岩溶碳酸盐岩储层外,非岩溶白云岩储层也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突破。根据岩心观察、显微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6亚段的沉积微相,分析了非岩溶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岩类型以砂砾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溶蚀孔,属非均质性较强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沉积环境为局限台地,包括潮缘滩、云坪、灰云质潟湖、灰质潟湖和膏质潟湖微相;储层分布明显受古隆起附近潮缘滩微相和选择性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控制;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充填作用等多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导致了储层致密化;裂缝的存在改善了致密白云岩储层的物性,并且沟通了保存下来的孤立残余粒间孔和岩溶溶蚀孔。总之,潮缘滩微相中的埋藏白云石化、顺层岩溶作用和裂缝改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有利于相对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藏类型多样,发育有上组合风化壳型气藏和中组合白云岩晶间孔型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是对于盆地东北部研究区的储层发育和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规律认识较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已有勘探成果成藏规律分析,着重分析其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为良好的"源—储"输导体系和储层,储层发育主要为马五_1~3和马五_4~1风化壳溶孔型储层以及马五_5、马五_7、马五_9亚段白云岩晶间孔型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发育分布控制着不同油气藏的形成。首次系统分析了该区域的成藏主控因素。该研究对于预测东北部研究区天然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域作进一步理论指导,为今后该区域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以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天然气聚集程度最高,但其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复杂,导致勘探效果不理想。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钻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克里摩里组有效储层发育类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有效储层发育模式。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克里摩里组有效储层类型主要有白云岩晶间(溶)孔、灰岩岩溶缝洞和构造微裂缝,局部发育台缘滩颗粒孔型储层;有效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古岩溶风化作用及构造运动,其中潮坪相及台缘滩相为克里摩里组提供了原始储层的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岩早期的白云岩晶间(溶)孔和台缘滩颗粒孔型储层;埋藏成岩作用阶段,重结晶作用对原始白云岩储层改造明显,晶体骨架更加稳固,新的晶间(溶)孔形成或经历二次重结晶改造,同时台缘滩颗粒孔的原始结构部分被破坏、充填或改善,形成现今的台缘滩残余颗粒孔;古岩溶风化作用控制克里摩里组中上部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发育,高产井主要发育在岩溶斜坡沟槽地带的上槽方向及岩溶高地;多期构造运动不断改造、控制微裂缝系统的发育,形成断裂带周边分布的多孔介质储集体。因此,寻找克里摩里组潮坪相和台缘滩相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长期以来以奥陶系顶部的古风化壳地层圈闭气藏为目标,近期通过对白云岩成藏机制的深化研究,在古隆起东侧发现了奥陶系中组合新型岩性气藏,其储层主要发育于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简称马五5)白云岩中,储层特征明显不同于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受沉积环境控制,中组合马五5白云岩呈SN向带状展布,其中靖边西白云岩带由于临近古隆起,水动力条件强,滩相沉积发育,后期经白云石化后形成的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岩性纯,南北向连片展布”的特点,且晶间孔发育,为有利的储层。加里东末期,由于盆地整体抬升造成古隆起东侧中组合地层遭受剥蚀,从而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接触,构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受岩性相变控制,中组合马五5滩相白云岩在空间上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石臼坨凸起是渤海海域重要的潜山油气勘探和开发目标。基于现有的钻井、取心、岩屑、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石臼坨凸起427构造带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并对影响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427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石主要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晶间孔、溶蚀孔次之,储层类型有孔隙-裂缝性及裂缝-孔隙性两类。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主要受岩性、构造破裂作用、岩溶相带、古地貌等多方面因素控制:①岩性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有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局限台地相;②构造破裂作用是岩溶储层形成的关键,受边界大断层长期活动的影响,可形成构造缝且更易形成溶蚀扩大缝,是岩溶作用发育最有利的场所;③427构造带奥陶系可划分出2个岩溶带,即垂向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④岩溶古地貌中的岩溶高地和宽缓的岩溶斜坡2个二级岩溶带是最有利于溶蚀作用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深层白云岩储层近年来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具有一定勘探前景。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对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深层马家沟组马三段、马四段储层特征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马三段储层以海退蒸发环境的含膏云岩为主,马四段储层以海侵环境的灰质云岩、粉—细晶云岩为主;马四段、马三段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为溶孔(溶洞)、晶间孔、晶间溶孔、微裂隙;微裂隙、膏模孔、溶孔和粒间孔;孔隙结构复杂,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可划分为溶孔型、晶间(溶)孔型、微裂隙型和微孔型4种类型;现有资料显示马三段—马四段平均孔隙度分别为2.1%和2.3%,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19×10-3 μm2和0.22×10-3 μm2。中央古隆起、乌审旗—靖边次级古隆起以及神木—子洲低隆带控制了马三段—马四段沉积相带及有利岩相分布;沉积微相控制岩石原始沉积组构,一定程度影响储层物性,砂屑云岩、晶粒云岩及膏质云岩的储层物性通常相对较好;此外,成岩作用也是控制盐下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多种成因机制下的白云化作用是晶间孔形成的主要方式,表生成岩环境及埋藏成岩环境下的溶蚀作用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燕山期构造活动对储层微裂隙的发育起关键作用,显著改善了储层渗透性。总之,构造背景、岩石组构、成岩作用以及裂缝作用决定了盐下深层储层的储集性能,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期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膏盐下白云岩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为此,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对其岩石学、储集空间和孔渗特征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膏盐下储集层为孔隙型白云岩储层,纵向上分布在马五6亚段、马五7亚段和马五9亚段。马五6亚段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和斑状粉晶白云岩,马五7亚段和马五9亚段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三个储层段储集空间均以溶蚀孔洞为主,次为残余粒间孔、晶间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分别为5.84%、6.81%和7.03%。沉积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和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等因素共同控制膏盐下白云岩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研究认为位于盐岩边界线外侧的中央古隆起带和榆林-横山隆起带地势相对较高,颗粒滩沉积厚度大,在准同生期和浅埋藏期易于发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其内部赋存的孔隙不易被膏盐岩充填,是盆地内膏盐下有利白云岩储集层的发育区。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鄂尔多斯盆地马五5气藏有效储集层钻遇率,运用钻井、测井、录井、岩心及生产试气等资料,通过对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古地形等有效储集层主控因素分析,明确了马五5气藏白云岩分布规律,并对储集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优选出马五5气藏有利富集区。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5储集层呈局部透镜状分布,连片性不强,最有利的储集体是颗粒白云岩和粗粉晶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构造裂缝。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是马五5储集层的主控因素,颗粒滩是马五5储集层白云岩最有利的沉积微相;有效储集层主要受控于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和埋藏白云岩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改造程度;相对高部位的古斜坡是马五5气藏开发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岩心观察、镜下薄片、扫描电镜、压汞以及物性等资料,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对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储集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范围。马五5亚段储集层主要岩性为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孔、晶间溶孔;马五25小层的物性较之马五15小层更好。沉积相是储集层形成的物质基础,云坪微相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是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的重要保证,白云岩化、溶蚀作用等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有效补充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结合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为优质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研究区内经历了同生期层间岩溶、表生期风化岩溶和埋藏期埋藏岩溶3类古岩溶,形成了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为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提供了条件。马五41储层主要发育泥粉晶白云岩、(含)硬石膏结核泥粉晶白云岩、含膏白云岩/膏质云岩、膏岩及岩溶角砾岩,主要发育溶蚀膏模孔、晶间孔、晶间溶孔与微裂缝4种储集空间,溶蚀膏模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2个方面因素控制,其中:岩溶古地貌影响储层分布、物性差异、气水分布,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在岩溶改造后形成的孔隙系统基础上又经历了3期溶蚀作用,2种作用相互叠合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沉积岩石学、油气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大量钻井岩心观察、测井分析、薄片和扫描电镜鉴定、物性及压汞分析,研究了大牛地气田马五_5亚段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马五_5亚段储层岩石类型以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隙型为主,裂缝–孔隙型次之;平均孔隙度为5.41%,平均渗透率为1.05×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马五_5白云岩是表生期向下渗流的岩溶水与地层本身沉积的泥晶灰岩交代作用形成,其分布与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大牛地气田西部、北部的侵蚀高地以及东部、南部的侵蚀沟槽区,中部的斜坡台丘及斜坡区白云岩欠发育。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国欣  赵太平  石玉江  胡琮  陈阵  凡雪纯  李栋  赖锦 《石油学报》2018,39(10):1141-1154
基于岩心分析、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组合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岩性以粉晶、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孔为主,偶尔伴生成岩裂缝。根据成岩作用、成岩矿物和储层物性,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可划分出晶间孔相、溶蚀相、成岩微裂缝相、压实压溶相、钙质胶结相和膏质充填相6种成岩相。结合成岩相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引入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分析方法,实现了单井成岩相的测井识别,分析结果与试气资料吻合较好。成像测井孔隙度谱的定性分析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可揭示孔隙的发育状况和分布,判别测井成岩相,为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作为勘探的现实目标;同时认为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及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等三大领域发育多类有效储层及圈闭,成藏潜力巨大,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目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377.3×108m3。其中,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80%以上,而岩溶型储层贡献最大。在对大量起控制作用的钻井岩心进行系统、详细的描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镜下铸体薄片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的形成环境、成因类型、作用机理及岩溶型储层的特征。特定环境中沉积的具含量不一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和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表生成岩期和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缝、洞的发育和保存程度是能否形成良好储层的关键,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和构造裂隙主要在表生成岩裸露期形成的孔隙系统上叠加发育。储集类型可细分为裂缝-溶孔(洞)型,裂缝-孔隙-溶孔型和孔隙型,其中裂缝-溶孔(洞)型对储层贡献最大。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硬石膏结核粉晶白云岩发育的马五13、马五12小层,平面上分布在中部的硬石膏结核盆缘坪相带。  相似文献   

16.
马五_4~(1a)小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勘探新层系,有望成为继马五_(1+2)风化壳气藏后又一个储量产量规模增长区。为此,依据钻井岩心、微观薄片、阴极发光、物性数据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五_4~(1a)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①马五_4~(1a)储层岩性为含硬石膏细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硬石膏结核溶模孔,含少量硬石膏晶体铸模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为5.54%,平均渗透率为1.53×10~(-3)μm~2;②储层孔隙经历了硬石膏沉淀,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中晶方解石、石英、中—粗晶白云石和巨晶方解石充填作用和破裂作用;③古地貌控制的差异溶蚀作用与差异充填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平面分布。综合分析认为,榆林—靖边—延安以西的沉积古地貌高部位与岩溶斜坡叠合区域和红墩界—青阳岔地区储层溶蚀作用强,充填程度低,是优质储层的分布区,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2亚段具有多样性的储集岩类和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类包括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砂糖状中-粗晶白云岩、微生物碳酸盐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相应的储集空间有膏模孔、渗流物间微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窗格孔和砾间残余孔洞。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孔隙型。其中,储集性能以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最佳,但发育频率及规模一般;而颗粒云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储、渗性能略低于前者,但分布频率及发育规模更大。储层成因分析发现,研究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多期叠合型岩溶的控制,为典型的相控岩溶型储层。砂屑滩和膏云坪是储层发育和后期岩溶叠加改造的物质基础,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对膏质团块的溶蚀以及岩溶水沿早期砂屑滩孔渗层顺层流动溶蚀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而成熟期表生岩溶叠加改造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及其混合充填作用则使得先期储集层遭到破坏或消失。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位于岩溶高地,岩溶作用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主力气层横向不连续。为了明确奥陶系马五段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及各种分析测试资料对富县地区马五段喀斯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马五段地层角砾化严重,可以划分为4种岩溶相、3种洞穴相,岩溶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②马五段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储集空间主要为未被完全充填的溶蚀孔洞、膏模孔、裂缝及晶间溶孔,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北部马五6亚段顶部的裂纹—镶嵌角砾岩相中;③马五段储层发育规律主要受岩性、岩溶相—洞穴相和古地貌3个因素控制,岩性与古地貌控制岩溶相—洞穴相的形成与分布,岩溶相—洞穴相控制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高效开发渤中28-1油田,基于现有的钻井、岩心、岩屑、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分析渤中28-1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剖析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为白云岩、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碎屑岩,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溶沟和裂缝,以裂缝为主;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均较低,但裂缝极大改善了渗透率;储层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海底成岩、大气淡水成岩、埋藏成岩及晚期表生成岩等成岩环境;沉积相带、成岩环境、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储层发育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岩溶古地貌发育特征及储集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岩心、测井、露头、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古地质图法、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地球物理属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形态为:"西与西南为高地,高中可见鞍与台,台间洼地汇流水,水流沿坡向东流,坡中形成丘与台,丘台间有若干沟,沟沟相汇进入盆,盆中可见洼与丘"。研究认为,岩溶斜坡中残丘、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转换部位、古沟槽两侧上倾方向的斜坡带岩溶作用强烈,溶蚀孔隙发育。由于受后期压实、胶结、交代、溶蚀等成岩作用影响,原生孔隙保留很少,储层储集空间以纳米级晶间孔为主,其次为微米级的溶蚀孔。根据岩溶古地貌与古沟槽网络分布规律及储层储集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古沟槽控制的斜坡带及残丘区、岩溶高地的地貌单元转换带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