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染苑精粹     
《印染》2015,(20)
<正>树状大分子改性萘酰亚胺荧光染料的染色性能2015191采用4-氨基-9-甲基丙醇萘酰亚胺荧光染料(染料1)与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G=-0.5)反应,制备萘酰亚胺-树状分子混合染料(染料2)。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合成染料的结构;通过测定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可见光吸收性能,评估了染料的溶剂化显色性能。当溶剂由三氯甲烷换成乙醇,溶剂极性发生改变时,观察到积极的溶剂显  相似文献   

2.
齐迪  丁洪  王祥荣 《纺织学报》2023,44(3):111-118
为开发植物染料对纺织品染色的新方法,提高染色产品的色牢度,通过儿茶素与Fe2+的相互作用,制备了铁离子络合染料C-Fe。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络合染料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络合染料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铁离子成功与儿茶素络合,获得络合染料结构;络合染料C-Fe上染蚕丝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90℃,pH值为4,保温续染60 min;络合染料染色的蚕丝织物耐日晒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耐汗渍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染色后蚕丝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为72,显示出优异的防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3.
李伟松  王丽 《印染助剂》2014,(6):26-28,38
制备了稀土(La、Nd、Y)铬(Cr)络合染料.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产物的稀土含量,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含量,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稀土铬络合染料结构中,稀土离子(La3+、Nd3+、Y3+)、铬离子(Cr3+)与配体染料分子中的羧基、羟基及偶氮基产生了配位作用.丝绸染色试验及其各项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稀土铬络合染料染色的丝绸比相应配体染料和铬络合染料染色的丝绸颜色鲜艳;茜素黄稀土铬染料染色的丝绸色牢度比相应的配体茜素黄染料和铬络合染料都要好.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橘红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二-乙醇基苯胺、吡啶和乙酸酐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阳离子橘红荧光半菁染料反式-4-[对-(N,N二-乙醇胺)苯乙烯基]-N乙-基吡啶溴化盐(DHEASPB r-C2);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仪,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其丝绸染色时的上染速率曲线、吸附等温线及荧光性能和各项染色牢度,并筛选固色剂进行固色处理。结果表明,DHEASPB r-C2荧光性能良好,固色后染色牢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煮练、漂白、荧光增白、染色等染整加工对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影响。棉织物的前处理(煮练、漂白)和荧光增白剂的使用都会引起织物紫外透过率的上升:而某些对紫外线有强烈吸收的染料则可以大大降低织物的紫外透过率,提高织物的紫外防护性能。通过这些普通染整加工来实现织物紫外防护性能的提高,既可以降低抗紫外加工的成本,又可以减少传统紫外吸收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散荧光黄10GN、荧光红R-G和紫外吸收剂HLF,用于涤纶织物染色及抗紫外一浴法加工,探究了染料、紫外吸收剂和分散剂用量,染色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涤纶织物染色和抗紫外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表观色深(K/S值)及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结果表明:荧光染料与紫外吸收剂HLF可采用一浴加工处理,最佳工艺为:染料1%(omf),紫外线吸收剂HLF 5%(omf),130℃保温60 min,染色织物的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4~5级,耐日晒色牢度优良,30次洗涤后的织物依然保持较高的紫外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植物染料的防紫外线性能,以茜草、槐米、黄柏为研究对象,测试其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了3种植物染料的紫外线防护机理,并对其染色织物的K/S值、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紫外线UVA透过率T(UVA)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植物染料茜草、槐米和黄柏分子结构中均存在较长的共轭体系,能够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其染色织物能够获得较好的紫外线防护效果,并且K/S值越大,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越好;植物染料的紫外线吸收性能和对织物的上染性能会影响染色织物的紫外线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槐米、黄芩、姜黄3种黄酮类植物提取液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从染料化学结构、染液的紫外光谱吸收、染色织物的防紫外测试等方面分析黄酮类植物染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并结合染色织物的耐日晒牢度,分析3种植物染料作为防紫外线整理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具有荧光及抗菌性能的多功能面料,以萘酰亚胺为主体,以反式-1,2-环己二胺为桥基,分别用氯化苄和溴代十二烷为季铵化试剂,设计合成了双子型季铵盐荧光抗菌染料D1和D2。将其用于改性涤纶织物染色,分别研究了染料和染色织物的荧光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两支染料在较低浓度时都可以达到10~7数量级的荧光强度,300μmol/L的D1和15μmol/L的D2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99%。D1、D2染色织物也可以达到10~7数量级的荧光强度,其中染料D1质量分数为8%(omf)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68.87%,而染料D2质量分数为6%(omf)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就已达到99.99%。季铵化组分为溴代十二烷基的染料D2染色的面料具有更好的荧光性能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王田 《丝绸》2020,57(10)
为提高蚕丝织物的附加值,拓宽决明子的应用领域,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决明子染料并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染色工艺,染色后的织物具有与合成染料相当的染色牢度,同时具有抗紫外和荧光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染色工艺为pH 3,温度60℃,时间60 min;媒染剂对颜色深度有较好的提升能力。染色后的织物的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为4和3级,皂洗变色和沾色色牢度均为4级,日晒色牢度为4级;决明子染料染色后的织物具有优良的紫外防护性能,UPF值可以达到74.8,同时染色后蚕丝织物的荧光强度可以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国内对含氟活性染料的需求,本论文研究了三种以2-萘胺-3,6,8三磺酸为重氮组分,与间脲基苯胺偶合为发色基团的含氟黄色活性染料,测定了各染料的光谱、活性染料染色特性参数及其湿处理牢度,并与相应结构的C.I.活性黄176进行对比。研究了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其染色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氟染料因氟原子的强吸电性及易离去的特性,使其与纤维的反应速度远远快于相应的含氯染料;尾基的不同也会影响分子的平面性和线性结构,从而改变染料的各种性能参数;除此之外,染料母体结构中不同取代基对光谱的影响符合现代发色理论中分子轨道微绕理论所提出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CIBA—GEIGY公司的三原色染料之光谱特性,以及相互配合成不同颜色的光谱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这些染料颜色纯度高、副色少,配合染料亦呈现较理想的吸收光谱,且为其原色染料的吸收值的加和.通过对皮革的染色试验证实这三种三原色染料具有非常相似的渗透率和上染率.  相似文献   

13.
荧光染料有特殊的光学性能,使得通常的配色软件不能直接用于荧光染料.通过对上染织物的荧光染料的光学特征的研究,将James S.Bonham的方法用于仅含一种荧光染料没有其它染料影响的织物的配色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光辐射对水溶性偶氮染料还原脱色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硼氢化物和硫酸盐混合物为还原脱色剂,对17个水溶性阴离子偶氮染料进行光还原脱色降解,考察求灯辐射光对其还原脱色反应的影响,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光对水溶性偶氮染料的还原脱色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种目标染料在光辐射下的脱色率也明显高于室内条件下的脱色率,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尤其以直接染料的表现更为突出。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在光还原脱色反应中,染料分子中的共轭体系和芳香环结构均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棉织物还原染料染色及近红外伪装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织物反射光谱法,测量不同结构的还原染料染棉织物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并与绿色树叶相比,对其伪装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还原染料所染棉织物具有与树叶类似的反射光谱曲线,不同种类还原染料所染棉织物的反射峰所处的波段不同,即染料结构决定了棉织物的近红外反射光谱。染色织物的反射光谱主要由红移量最多的染料反射光谱决定。  相似文献   

16.
李菊霞 《西部皮革》2005,27(2):33-35
以1-氨基-2-萘酚-4-磺酸为原料,用金属Fe、Al来合成蓝色生态金属络合染料,利用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性质和发色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戎  陈东辉 《印染》2001,27(6):12-14
荧光染料有特殊的光学特性,本文应用发射区荧光染料反射率表达式,对荧光染料配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M.H 《国际纺织导报》2009,37(6):43-44,46-48
活性染料只有事先在纤维素纤维上物理吸附,才能与之形成化学(共价键)固着。因此,染料的吸附行为在达到最大固着率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说明了如何直接通过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十分准确地测知其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的生态毒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杰 《印染》2001,27(11):36-42
从化学结构和应用两方面分析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的生态毒理特性,指出活性染料是一很有发展前途的染料,对环保型染料和绿色纺织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酸性和碱性染料对改性戊二醛鞣制皮革的染色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染色初始pH、温度、时间、染料浓度、液比以及固色条件,研究了影响改性戊二醛鞣制皮革染色的因素,确定了染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①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相比,碱性染料更适合改性戊二醛鞣革的染色。②染色前调节皮革及染浴的pH值是必要的。pH 4.0~4.7为碱性染料的最佳染色pH。③染色时应控制温度在40℃左右,染料的用量为2%,液比为2。④在pH4.0~4.7下染色60 min,然后逐渐加碱至pH5.5左右进行固色30~4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