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藻酸纤维医用敷料的制备及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海藻酸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在医用敷料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敷料相比,海藻酸敷料吸湿性高,止血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复愈后可无疼痛地揭除。主要介绍了海藻酸敷料的物化性能及制造工艺,各种海藻酸敷料和海藻酸与明胶、胶原、壳聚糖共混敷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介绍源于海藻酸盐离子交换特性的海藻酸盐纤维敷料的性能及其临床应用,重点介绍目前国产及进口海藻酸盐纤维敷料产品的情况,并从常规海藻酸盐纤维、海藻酸盐共混纤维、海藻酸盐纳米纤维和改性海藻酸盐纳米纤维等角度阐述海藻酸盐纤维的制备技术及发展状况,指出海藻酸盐纤维功能杂化、纳米纤维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海藻纤维的结构,重点介绍了海藻酸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与纤维素、海藻酸与壳聚糖、海藻酸与明胶、海藻酸与PVA、海藻酸与聚乙二醇、海藻酸与大豆、海藻酸与粘胶共混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4.
由海藻酸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在医用敷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敷料相比,海藻酸敷料吸湿性高,可形成凝胶,止血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伤口愈合,可无疼痛完整揭除。本论文通过选用适当甘露糖醛酸(M)和古罗糖醛酸(G)比例的海藻酸原料,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及针刺技术,制备得到同时具有高完整性和高凝胶性的海藻酸敷料。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海藻纤维在医用敷料产品领域的开发应用,选用不同的酸碱试剂处理海藻纤维,测试纤维的化学结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率、拉伸性能等,研究海藻纤维在不同酸碱性及不同质量浓度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酸碱溶液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海藻纤维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中酸性条件对海藻纤维的影响较大,海藻纤维比较耐碱,但不耐强碱;随着酸碱溶液处理时间延长,纤维的质量损失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经碱处理后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渐变小,而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医用敷料用海藻酸盐纤维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论述了该类型海藻酸盐纤维的物质构成、形态结构和加工工艺,总结了海藻酸盐纤维的优异性能,并指出了相关敷料的缺陷及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锌纤维的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含锌海藻酸纤维的抗菌性能,首先用不同质量的硫酸锌处理海藻酸钙纤维,通过离子交换制备含不同质量浓度锌离子的海藻酸钙锌纤维。采用3种方法测试了海藻酸锌纤维的抗菌性能。结果显示,由于锌离子从纤维上的释放,海藻酸锌纤维有明显的抑菌圈,并且能阻止细菌的扩散。定量的抗菌试验结果显示:纤维中的锌离子含量越高,其抑菌性越强;锌离子含量为164.4、124.6和84.9 mg/g的海藻酸锌纤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率分别为99.77%、28.18%和7.69%;纯海藻酸锌纤维对临床上常见的5种细菌的杀菌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8.
海藻酸纤维的成胶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海藻酸纤维的成胶性能。通过对纤维释放钙离子率、吸水率、吸 0 .9%生理盐水率等性能的测定 ,分析了海藻酸的化学组成和纤维中Ca(II)和Na(I)离子含量对纤维成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藻酸/明胶共混纤维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优良的物理性能、良好的止血性和高吸湿率,用于伤口敷料.主要论述了海藻酸/明胶共混纤维的成纤机理、纺丝工艺过程和它作为伤口敷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成胶性纤维在功能性医用敷料领域中的应用,在总结国际市场成胶性纤维的主要品种及产品性能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海藻酸、甲壳胺、纤维素的成胶性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分析了这类纤维在伤口护理中独特的凝胶阻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成胶性纤维在具有很高吸湿性能,同时能把大量的水分吸收进纤维结构中,由这类纤维制备的医用敷料在吸收大量的伤口渗出液后在创面上形成一层纤维状的凝胶结构。由于吸收在纤维中的水分能为伤口的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由成胶性纤维加工制备的医用敷料能有效加快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为构筑可自降解、抗菌消炎且轻薄柔软有助于伤口愈合的医用敷料,以聚乳酸为原料,通过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阿莫西林,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纳米纤维基载药敷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分析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润湿性能、药物缓释、抗菌性能以及自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纳米纤维敷料具有多孔结构,敷料纤维直径随载药量增加而降低,敷料载药量3%时,纤维平均直径达684 nm;载药聚乳酸纳米纤维基敷料中阿莫西林与聚乳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避免了阿莫西林的负面改性;聚乳酸纳米纤维基载药敷料润湿性与抗菌性能随载药量增加而增加,载药3%敷料的接触角降到110°,提高了润湿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91%。聚乳酸纳米纤维载药敷料具有较好的自降解性能和平缓的药物缓释能力,适合用作伤口敷料。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海藻酸钠/南极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的强度,采用聚乙烯醇(PVA)共混改性,并用湿法纺丝制备改性海藻酸钠纤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复合纤维基本结构,并用二阶导数和高斯拟合分峰表征复合体系中氢键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改性后复合纤维表面形貌、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A/AKP/PVA复合体系中氢键的类型和含量,随PVA增多自由羟基的数量由1.2%增加到3.6%,分子间氢键数量由57.8%减少到54.8%,而体系分子内氢键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复合纤维表面沟槽变细且分布更加均匀。随PVA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结晶度降低,力学性能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PVA含量为3.5%时,其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2.43 c N/dtex。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用于医用敷料的柔性金属电极的制备可行性和安全性,以涤纶非织造布为基布,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以锌为负电极、银为正电极的柔性微电流生物医用敷料。探讨了电极制备过程中的分散剂种类、分散剂含量及黏合剂含量对金属电极电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金属电极可能引起的细胞毒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丝网印刷技术能在基布表面均匀地负载锌、银微纳米颗粒;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5%的吐温-80分别作为锌、银颗粒的分散剂,能使金属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5%和1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分别作为锌、银金属电极的黏合剂,可使电极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当金属质量分数为0.5%~1.0%时,金属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生物医用敷料为伤口提供外源性微电流。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纤维医用敷料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程 《纺织学报》2006,27(11):100-101
为了研制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医用纺织品,采用高压水力缠结的方法成功开发了壳聚糖纤维医用敷料。对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和探讨,最终成功试制出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壳聚糖医用敷料,同时结合对医用敷料使用现状所做的分析,说明壳聚糖医用敷料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的电容性能,将碳纳米管(CNT)纤维进行阳极氧化预处理、金属化处理和电沉积聚苯胺后得到不同的电极材料,分别将CNT、CNT/聚苯胺(CNT-PANI)、CNT/阳极氧化/聚苯胺(CNT-O-PANI)、CNT/阳极氧化/金属化/聚苯胺(CNT-O-Ni-PANI)这4种电极材料组装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阳极氧化和金属化处理后,聚苯胺均匀、紧密地分散在碳纳米管纤维表面,并且无团聚、结块等现象;CNT-O-Ni-PANI电极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储能性能,其比电容和能量密度远高于其他3种电极材料;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和能量密度分别为357.8 F/g和178.9 W·h/kg;在10 mV/s的扫速下,其比电容高达1 246.3 F/g;采用CNT-O-Ni-PANI所制备的超级电容器稳定性能较好,在5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 0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其电容保持率仍高达99.7%。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聚已内酯(PCL)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在相变储能领域的应用,以PCL为壳层支撑材料,聚乙二醇(PEG)为核层相变材料,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作为导热增强材料分散至核层溶液中,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CL/PEG/MWCNTs-OH复合相变纤维膜,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相变纤维表面光滑,具有较为完善的核-壳结构;复合相变纤维膜呈现较高的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添加质量分数为4%的MWCNTs-OH时复合相变纤维膜的断裂应力为7.43 MPa,断裂应变为132.2%;核层中MWCNTs-OH的加入,提高了复合相变纤维膜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而其相变温度和焓值则无明显变化,相变温度在38.85~39.35℃之间,略高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在储能调温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节溶液质量分数、质量比、纺丝电压、供液速度、接收距离和辊筒转速等工艺参数,探讨不同条件对静电纺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影响,制备纤维形貌优良的复合纳米纤维膜。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并分析纤维直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质量比8∶2、纺丝电压19 kV、供液速度1.6 mL/h、接收距离19 cm、辊筒转速300 r/min。此时,可得到形貌良好、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120.8 nm的复合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8.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14,35(4):148-0
本文介绍了国际市场上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主要品种及产品性能,总结了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主要应用领域。结合世界各地对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介绍了该产品特殊的‘凝胶堵塞’性能、促进伤口愈合的性能、止血性能、降低伤口疼痛的性能、抗菌性能以及降低治伤成本的性能。由于海藻酸盐医用敷料有很高的吸湿性和成胶性,在下肢溃疡、烧伤、褥疮、手术伤口等具有高渗出液的伤口的护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A fraction of rice bran (RB), generated during the brown rice polishing, is utilized to extract oil, resulting in defatted RB (DRB).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ptimize the emulsification conditions to enhance the value of this byproduct by formulating potential vegan dressings and characterizing them.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the starch present in DRB yields the DRB concentrate (DRBC).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was appli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o select optimal conditions for an oil-in-water emulsion formula. Two formulations were chosen: one corresponds to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ith 26.5% of oil and 73.5% of DRBC dispersion ( eoptimal ), and the other one with 21.7% of oil and 78.3% of dispersion ( eED8 ). The eoptimal formulation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lower mean De Brouckere diameter (D4,3) value and higher viscosity when compared with eED8 . For both emulsions,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D4,3 remained unchanged during storage, whereas viscosity decreased, and backscattering (BS) increased. Initially, both emulsions exhibited solid viscoelastic behavior, which was partially lost during quiescent storage. The increase in BS was attributed to particle disaggregation, ultimately leading to the aforementioned change in rheological behavior. In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designed emulsions underwent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they were stable against gravitational separation. To improve stability during quiescent storage, it is suggested to incorporate a thickening agent. Hence, it is propose to proc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vegan dressing based on the eoptimal emulsion, as it exhibits superi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