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亚磷酸二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甲醇钠、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无甲醛的磷-氮阻燃整理剂。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整理,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最佳整理工艺。采用红外光谱(ATR)对阻燃整理前后的亚麻织物进行定性分析;对经过阻燃整理前后的亚麻织物进行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测试,并将其应用于真丝织物。结果表明:亚麻织物经阻燃整理后炭长为5.8 cm,有焰和阴焰燃烧的时间都为0 s,远超过了阻燃整理织物的B1级标准。使用该阻燃剂对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炭长可达4.45 cm,对桑蚕丝织物染色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探讨无醛磷氮阻燃剂的合成条件及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效果。以亚磷酸二乙酯和三聚氯氰为原料,通过改变亚磷酸二乙酯与三聚氯氰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制得系列无醛磷氮阻燃剂,并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整理,以整理织物的损毁长度为指标优选反应条件。对最佳条件下合成的阻燃剂进行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亚磷酸二乙酯与三聚氯氰摩尔比2.1∶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 h。认为:最佳条件下合成出的阻燃剂整理亚麻织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3.
丁放  任学宏 《纺织学报》2020,41(3):100-105
为实现涤纶织物的低毒阻燃整理,以氯磷酸二乙酯、甲基丙烯酰胺为反应物,合成磷氮阻燃剂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磷酸酯(DMPP),通过浸渍方法整理到涤纶织物上,研究了引发剂过硫酸钾质量分数和浸渍时间对整理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浸渍时间为3 h,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结果表明:阻燃剂成功整理到涤纶织物表面;燃烧后整理织物炭长由大于30 cm下降到7.7 cm,极限氧指数提高到28.7%;对整理织物进行10次水洗后其极限氧指数仍达27.4%;整理织物的强力损失控制在了5%以内,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迪  赵欣 《印染》2021,(3):37-39,59
试验以三聚氯氰和亚磷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磷氮无醛阻燃剂,并将其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整理。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性能,优化阻燃剂合成条件。结果表明,亚磷酸二甲酯与三聚氯氰物质的量之比为2.1∶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时,制得的阻燃剂阻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亚麻黄麻织物阻燃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来久  张宁 《纺织学报》2003,24(6):77-79
用FK 10 3磷系阻燃剂及相应工艺对亚麻、黄麻织物进行阻燃整理 ,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交表及方差分析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亚麻、黄麻织物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以六氯环三磷腈、丙烯酰胺和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棉用耐久无醛阻燃剂.考察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优化了合成条件,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阻燃剂的结构.将合成的阻燃剂用于纯棉织物的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整理液pH对阻燃效果的影响,优化了阻燃整理工艺.最佳整理工艺为:阻燃剂用量200 g/L,交联剂用量80 g/L,160℃焙烘3 min,pH=6.热分析表明,整理织物的裂解温度明显降低,残渣量由12.10%升至34.28%.整理棉织物拉伸断裂强力损失低于20%,耐洗性好,阻燃性能良好,达到B1级.  相似文献   

7.
磷/氮系涤纶阻燃剂的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正交试验得出自制磷氮阻燃剂在涤纶织物上的优化整理工艺:阻燃剂300g/L,整理液pH值6.5,190℃焙烘90s.经优化工艺整理的涤纶织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皂洗30次后续燃、阴燃时间均为0s,损毁炭长15cm(符合国家B1级标准),限氧指数30%.经阻燃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5,(23)
将四种磷氮复合系阻燃剂进行复配,采用轧烘焙工艺,对88/12锦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质量浓度、焙烘条件、柔软剂质量浓度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阻燃剂FR-1质量浓度300 g/L,FR-2 180 g/L,FR-3 100 g/L,FR-4 100 g/L,柔软剂20 g/L,渗透剂5 g/L,催化剂C-3 7 g/L,焙烘条件为160℃,3 min。整理后织物的炭长达到9.2 cm,无续燃、无阴燃,且经50次家用洗涤后仍然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经阻燃整理的织物在燃烧过程中分解温度提前,降解速率变小,残炭量增加。该阻燃体系主要通过凝聚相和气相阻燃机理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磷-氮协效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应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双(2-羟甲基)氨乙基膦酸二甲酯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本质阻燃的磷-氮协效阻燃水性聚氨酯(PU);将其应用于涤丝纺织物,考察了织物阻燃性、静水压、色变和撕破强力等性能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PU整理的涤丝纺织物燃烧后的炭层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整理织物相比,用阻燃剂含量为15%的PU整理,涤丝纺织物的LOI值提高了5.1%,垂直燃烧性能达到GB/T 5455-1997 B1级;涤丝纺织物燃烧后表面形成致密、光滑、无孔洞的炭层,炭层中磷含量超过阻燃织物中原始含量,磷富集于炭层表面,覆盖在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阻燃能力;织物耐静水压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经PU整理的织物色变小,总色差值均小于1.8,织物呈原色.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酸铵阻燃剂对天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和催化剂用量、pH值、焙烘温度及时间对整理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得到天丝的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300 g/L,双氰胺50 g/L,整理液pH值6.0,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5 min。测试了阻燃整理后天丝织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表面形貌、热稳定性以及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炭长下降至4.5 cm,抗紫外线效果达到50+;经20次水洗后炭长为7.1 cm,抗紫外线效果为40+。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Lyocell织物的阻燃效果,对天然磷化物植酸进行铵化改性,并以双氰胺为催化剂应用于Lyocell织物的阻燃整理。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测定了阻燃整理Lyocell织物的特征红外吸收、表面形貌以及热稳定性能。对阻燃织物进行了垂直燃烧实验,测定了织物的燃烧性能,并对整理织物的耐洗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整理Lyocell织物相比,阻燃整理后织物的吸热降解质量损失率下降了20.11%,800 ℃ 时热解残炭量提高了27.98%,垂直燃烧的损毁长度下降至3.4 cm;极限氧指数高达36.6%,达到难燃的级别;且阻燃织物经20次标准洗涤后,仍能达到国家B2标准。  相似文献   

12.
基于DMDHEU树脂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存在甲醛释放量高的问题,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乙二胺基乙磺酸钠(AAS)和亚硫酸氢钠(NaHSO3)为原料,合成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防皱整理。探讨了水性聚氨酯制备的优化工艺,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制备的优化工艺为:n(—NCO)/n(—OH)=2.0,70℃预聚反应120 min,AAS用量3%,40℃扩链反应1 h,n(NaHSO3)/n(NCO)=2.0。经水性聚氨酯整理后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51.32°,并且无甲醛释放。  相似文献   

13.
孙玉发  周向东 《纺织学报》2019,40(12):79-85
为实现棉织物的无甲醛阻燃整理,以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和二乙醇胺(DEA)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磷氮聚醚二元醇的阻燃剂(PNFR)用于棉织物整理。借助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仪和垂直燃烧仪对PNFR的结构及其整理织物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DMMP和DEA的量比为 1.0∶1.3,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5%,反应温度为150 ℃,反应时间为5 h,合成的PNFR质量浓度为200 g/L时,整理后棉织物的续燃和阴燃时间均为0 s,损毁长度为12.1 cm,极限氧指数为28.4%,织物阻燃等级可达国家标准B1级;经10次水洗后,整理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下降至25.9%,其垂直燃烧性能仍可达B2级。  相似文献   

14.
叶宗保  潘云芳 《印染》2006,32(16):15-16,20
对染色涤纶牛津布用UV-531防紫外线整理剂、阻燃剂及银粉进行复合涂层整理,以赋予织物多种功能。比较了不同阻燃剂、UV-531整理剂用量和铝粉浆用量对涂层效果的影响,例举了底涂和面涂处方,并就相关工艺参数(底涂量的控制、刀的厚度、阻燃剂和溶剂的选择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选择磷氯类阻燃剂DJ-508和磷氮类阻燃剂共同作用,25%的UV-531防紫外线整理剂用量,合理选择银粉涂层整理工艺参数,可得到优良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的环保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植酸(PA)为原料,基于层层自组装(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构建PEI/PA阻燃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和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成功构建PEI/PA阻燃涂层;与未整理的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经过PEI/PA涂层整理后的涤/棉混纺织物LOI值可达32.3%,损毁长度降至98 mm,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都为0 s,无熔滴产生,且对织物的断裂强度和白度影响较小;涤/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形成稳定的炭层;经20次洗涤其LOI值大于26%,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织物的功能性且满足节能减排生态染整需求,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生物基PTT织物进行阻燃与三防一步法整理。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和优化法,分析了阻燃剂和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带液率以及焙烘温度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整理工艺:阻燃剂和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分别为390、43 g/L,带液率为42%,141 ℃下焙烘1 min。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PTT织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良好的三防效果,其阻燃等级达到国标B1标准,水相和油相接触角分别达到145.6°和129.2°;经20次水洗和50次摩擦后织物仍保持良好的阻燃和三防效果。实验研究的泡沫多功能整理方法为生物基纤维材料绿色清洁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广知  方进 《纺织学报》2022,43(7):90-96
为解决纯棉织物的阻燃及其耐洗性问题,以生物质植酸和双氰胺为原料,制备了无卤生物质环保耐洗阻燃剂PD,并应用于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能谱仪等分析表征了PD化学结构和元素组成,并对整理织物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阻燃及耐水洗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燃剂PD为多活性磷氮型阻燃剂;纯棉织物阻燃整理时,阻燃剂PD质量分数为35%;PD处理样在800 ℃热解残炭量为13.32%(氮气气氛),垂直燃烧的损毁长度为4.5 cm,极限氧指数达43.6%,且阻燃织物经40次标准洗涤后,极限氧指数仍能达到29.1%;制备的阻燃剂PD是一种阻燃效果和耐水洗性能优良的生物质环保阻燃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阻燃剂P-207Z和几种防勾丝整理剂,对日系本田汽车用内饰面料进行阻燃和防勾丝整理。分析了整理剂种类、整理工艺顺序、助剂用量、定形条件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先以6%水溶性聚氨酯溶液进行防勾丝整理,然后于160℃定形1 min,再以10%阻燃剂P-207Z进行阻燃整理,面料的防勾丝性能和阻燃性可达到本田汽车内饰面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纯棉织物低甲醛耐久阻燃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朱平  王仑  王炳  隋淑英 《印染》2003,29(6):5-7
采用多元酸作为交联剂对棉织物进行低甲醛耐久阻燃整理,研究低甲醛耐久阻燃整理工艺条件,探讨影响阻燃效果的各种因素。与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工艺进行比较,本工艺不仅显著降低织物中游离甲醛含量,还提高了阻燃效果,且阻燃剂、交联剂的用量大大减少,阻燃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20.
阻燃剂微胶囊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甲基膦酸二甲酯阻燃剂微胶囊.借助显微镜、扫描电镜、高性能粒度分析仪等对微胶囊制备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将制得的微胶囊与无甲醛交联剂联用,研究了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确定了最佳整理工艺条件.经整理后的棉织物阻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