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对色纺加工中机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变化而导致的色纺纱线选配调整难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均匀三元结构描述子的图像混合特征提取算法,对色纺机织物组织结构与呈色一般规律展开研究。以聚类分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特征类内距离的呈色特性分析模型,并用于色纺纱线与其机织物呈色特性与颜色传递的表征。结果表明:建立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与呈色特性分析模型具有理想的色度学指标表征与判别能力;对于具有不同质量配比与捻系数的色纺纱而言,不同的织造过程均会降低其呈色的差异性与层次感;同时,相较于平纹与缎纹,斜纹对织物呈色差异性弱化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针对色织物加工中存在颜色管理效率低下、色样传递周期长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离散Fréchet 距离准则与色差分析公式的色度学指标联合表征模型;同时,以聚类分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类内距离与类间距离的色度学指标差异性判别准则,并应用于原色纤维混配色织物的色度学指标主要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色度学指标联合表征模型与差异性判别准则具有理想的色度学指标表征与判别能力;当原色纤维质量配比总体差异大于1%时,其色纺织物的色度学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原色纤维的长度、种类以及捻系数差异均会导致其色度学指标的显著改变。研究结果对于最终建立原色纤维混配色预测模型以及色纺企业的实践生产均具有积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色纺加工中染色纤维整体呈色特性难以准确描述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混合色彩空间的独立特征颜色分析模型。对Lab与HSV 2种颜色空间中具有相同属性的颜色分量进行独立融合,并构建混合色彩空间;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三阶颜色矩和局部纹理统计特征对色纺织物图像的颜色信息进行表征与融合。结果表明:对于色纺针织物或梭织物而言,所建立的颜色表征模型不仅能够对较大范围内的质量配比变化进行有效表征,而且对于染色纤维细微调整而导致的颜色改变亦能准确表达,具有理想的鲁棒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图像的低层特征实现了图像高层情感语义(happy和sad)的分类:通过在HSV颜色空间中提取图像的全局颜色特征,并利用黄金分割原理提取位于视觉中心位置主要区域的局部颜色特征,结合二维Gabor小波变换提取全局图像的纹理特征,实现对自然风景图像进行情感特征提取.采用PCA方法对情感特征进行降维,将降维后的特征向量结合BP神经网络,完成情感语义分类检索.  相似文献   

5.
探讨应用纱线序列图像进行色纺机织物仿真的方法和效果。利用纱线图像采集设备获取5种色纺纱序列图像,然后采用灰度变换、图像阈值分割、形态学运算等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纱线主体彩色图像。通过对横截面、长度以及弯曲三个参数的调整,建立织物结构模型,将获得的色纺纱主体真实颜色信息填充到模型中,最后根据建立的织物组织变化模型,实现了5种色纺纱平纹、一上三下左斜纹以及二上二下方平织物的外观仿真。认为:该织物仿真方法能够将纤维颜色在织物中的分布效果快速且准确地反映出来,品种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翡翠市场暂时未建立起评价绿色翡翠颜色的统一标准。基于HSL色度学的绿色翡翠颜色分级理论与技术,本研究拟采用机器视觉法。根据色度学原理,以HSL颜色空间模型为理论基础,在色温5 500K白光光源下,通过彩色数码摄像头采集绿色翡翠样品的色彩,对每个样品图像颜色进行HSL值分析,从而量化绿色翡翠颜色的参数指标,并将所得到的HSL数值按不同色相(H)投点到二维的SL图像上,得到翡翠绿色色彩的HSL分布区间及其色度学特征,确定绿色翡翠各种色彩类型的HSL值边界,从而区分和确定绿色翡翠的色调,划分绿色翡翠的颜色浓度和明亮度,量化绿色翡翠的色彩类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色纺织物组织点参数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混合色彩空间与多核学习的色纺织物组织点自动识别算法。首先,将YUV、HSV和Lab 3种色彩空间中具有相同颜色属性的分量通道进行独立融合,并构建混合色彩空间;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取色纺织物组织点图像的局部纹理统计特征与三阶颜色矩特征,用于织物组织点特征参数的表征;最后,通过多核学习算法构建支持向量机,实现织物组织点特征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色纺织物组织点识别算法,不仅能够对府绸、斜纹与缎纹等典型结构的组织点进行有效识别,而且对于纤维种类、成纱工艺与织物组分的调整也具有理想的鲁棒性与普适性,其平均识别率达到91.2%。  相似文献   

8.
色相、饱和度及亮度是翡翠颜色分级的基本参数,通过彩色数码相机采集翡翠图像,提取出色彩的HSL色度学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利用Visual C++语言编写计算机分析程序,对绿色翡翠样品图像进行像素点的扫描与分析,进一步进行色彩类型分类,获得颜色色级、均匀度等结果。为了验证这一程序的可靠性,对样品色彩进行主观分级、GemDialogue色卡描述及HSL色度学参数分析,结果显示与计算机颜色分级的数据吻合,说明绿色翡翠基于HSL色度参数的计算机颜色分级系统运行稳定快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很好的完成对绿色翡翠图像各种绿色像素点的分类与计算,并能针对不均匀翡翠根据各种绿色像素点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并最终给出分级定名,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对绿色翡翠色彩的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9.
色纺纱配色是色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从色纺纱与染色纱颜色形成的对比分析中,探索出了另外一种色纺纱配色方法:固定标准色棉的颜色和数量,根据色纺纱颜色标准,选择合适的标准色棉配出所需色纺纱的颜色。  相似文献   

10.
山东蓝宝石在反射光下近黑色,无法适应国际上较通用的有色宝石品质分级体系。文章根据该产地蓝宝石的颜色特征,通过对比实验探讨最佳颜色测试方法,为山东蓝宝石颜色分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透射法测试能更好地表征与区分蓝宝石的颜色。本实验根据色度学原理,以CIE1976Lab均匀色空间为载体,对透射条件下山东蓝宝石的颜色参数(明度、色调、饱和度)进行量化分析,为山东蓝宝石颜色分级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纺纱技术无法精确调控纱线色彩分布规律纺制色彩渐变纱线的技术弊端,提出了在线调控成形纱线色彩渐变的三通道数控纺纱机制并成功纺制了色彩渐变纱.设计了三色彩纤的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了包含全体混合子样的混合比矩阵、混合色谱矩阵及其混合色谱;基于混合比矩阵规划了行渐变、列渐变和对角渐变等3类渐变路径,并给出了对应的渐...  相似文献   

12.
袁理  熊莹  谷迁  王丹书  霍达  刘军平 《纺织学报》2021,42(5):122-129
为缩短色纺纱线打样周期并提高制成率,提出利用光谱与颜色特征对纤维与纱线间存在的复杂颜色传递规律进行分析;针对样本自身呈色具有的随机波动性,建立了基于类内与类间特征的类别可分比模型和呈色差异性判别准则。结果表明:当染色纤维混配物形态发生改变时,其光谱特征与颜色特征均存在显著改变,且与配比参数无关;当色纺纱线捻系数改变时,其颜色的一致性会有所提升,且明度值存在变化;色纺纱线的颜色不仅与纤维配比参数相关,而且与工艺参数紧密关联,是典型的双参数呈色模型。本文研究对于探索色纺纱线的颜色表征与分析建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能够为色纺纱线快速打样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色纺纱线中有色纤维配比的经验性及耗时性等问题,在结合视频显微镜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色纤维颜色分类及比例测定方法。首先将色纺纱线解捻获得色纤维,在轻微张力下排列在载玻片上,利用视频显微镜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采用投影方法定位色纤维,再提取出每根纤维中心线上的像素点,分别取所有像素点的R、G、B分量的平均值构成特征向量来表征该根纤维;最后将RGB模型的特征向量转换到L*a*b* 模型并通过聚类算法对色纤维进行分类,确定图像中各颜色纤维所占比例。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实现色纺纱线中色纤维种类的确定及比例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3种不同成纱方法对混色纱中各色纤维混合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3种成纱方法、2种条混方式(1道并条工序、3道并条工序)纺制6种混色纱,并制作6种混色纱的横截面切片样本,通过计算汉密尔顿指数,表征混色纱中各色纤维径向分布的均匀程度,分析不同成纱方法的纤维混合规律;同时测试6种混色纱的成纱性能,分析不同成纱方法混色纱的成纱质量。结果表明:转杯纺混色纱纤维混合效果优于环锭纺和喷气涡流纺,环锭纺次之,喷气涡流纺纤维混合最不均匀;经过3道并条工序的混色纱纤维混合效果优于经过1道并条工序的混色纱;环锭纺混色纱的强度最高,喷气涡流纺混色纱的毛羽最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环锭纺细纱机纺制段彩竹节纱,饰纱须条受双区牵伸作用,存在段彩竹节复合片段长度波动较大,彩节形态稳定性差,影响织物产品花式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区牵伸的两通道纺纱装置纺制段彩竹节纱新方法,并解析双区牵伸、单区牵伸纺纱方法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成纱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借助纱线图像连续采集装置,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单区牵伸两通道环锭纺的段彩竹节纱,其段彩竹节片段长度稳定性和段彩竹节形态均优于双区牵伸环锭纺段彩竹节纱,20 mm短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30.5%降低至16.3%,80 mm的中长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10.1%降低至6.2%。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棉色纺纱更精准的配色,以色纺纱配色中常用的光学 Stearns-Noechel 模型为基础,采用青、品红、黄、黑、白5种颜色的棉纤维,按照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混合比例进行纺纱制样,并利用分光光度仪测量光谱反射率值。针对 Stearns-Noechel 模型中的待定参数,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到3个新的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将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系列研究,所得到的参数值更加合理,对应的修正模型在配方预测上更加精确,利用该模型得到的预测样与标准样之间的色差在3个修正模型中最小,总平均色差0.75 (CMC(2:1)),可满足棉纤维配色中的色差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有些企业用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在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然而所得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能否被接受的问题,本文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三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色仪测色,比较不同纺纱流程下纱线之间的色差,并对造成色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36CMC(2: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95CMC(21: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转杯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77CMC(2:1)单位,造成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成纱方法不同,引起纱线结构与纱线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反射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适应色纺纱线个性化、高档化的市场需求,开发一种基于数控耦合牵伸理论的色纺技术。其技术关键在于两组合后罗拉由两个伺服电机驱动,与中罗拉形成相互独自的两个后牵伸区。通过调节伺服电机速度控制两根粗纱随机且相互耦合的牵伸比,在前罗拉钳口处形成具有等线密度的色纺段彩纱。分析了双组份耦合牵伸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其配色花型分布控制的基本方程,用实验验证了等线密度段彩纱随机性花型的可设计性与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