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织物垂直芯吸法和表面液滴法来分析在织物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异形截面纤维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织物结构参数相同时,织物导湿顺序与纱线导湿顺序一致,与纤维形态结构和细度相关;液体沿织物经纬向的芯吸传导时间和芯吸高度呈指数关系;2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但在比较不同结构纤维织物的导湿性能时,采用垂直芯吸法测试较表面液滴法好。  相似文献   

2.
滴液法测试织物导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玉梅  张才前 《丝绸》2006,(7):42-43
传统织物导湿性能的评价方法多用于测试织物某一方向的导湿性能,无法获得织物其他方向的导湿性.使用滴液法测试8种织物的各向扩散最大位移、扩散最大面积、各向芯吸速率和织物芯吸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可较好区分不同织物的导湿性能.  相似文献   

3.
选用8种蜂窝状微孔结构改性聚酯纤维针织物和1种普通涤纶针织物,对它们的吸湿排汗性能,如吸水性、透湿性、湿阻、毛细效应、水分蒸发率等进行测试,分析了蜂窝纤维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蜂窝纤维织物具有优良的吸湿排汗性能,远优于普通涤纶织物;蜂窝纤维织物克质量和厚度越小,织物吸湿排汗性能越好;要获得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蜂窝纤维含量不应低于40%;芯吸高度并不能客观反映100%蜂窝纤维织物的导湿性能;蜂窝纤维织物的透湿量和湿阻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制的图像法导湿测试装置测试了织物的导湿性能,获得了织物在36 s内的液滴导湿扩散面积与时间关系.通过研究分析得出:(1)亲水性纤维的织物导湿面积扩占速度随时间的增加先快后慢,疏水性纤维的织物基本以恒定速度变化;(2)固定水量的导湿实验下,导湿面积的增大速度逐渐减小,一定时间后基本不再增加;(3)长时间导湿情况下,疏水性织物具有较好的导湿性能.  相似文献   

5.
改变柔软剂用量和处理温度等工艺条件对65/35涤/棉针织物进行柔软整理,采用垂直法和液滴法探讨柔软整理前后织物导湿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柔软整理后,织物的线密度、织物密度、厚度及面积质量有一定变化,织物的导湿性随着柔软剂用量的增加以及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有所改善,表现为芯吸高度增加,织物完全渗透所需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自制实验装置织物横向芯吸测试仪,利用表面力学原理,测试织物接触液体瞬间由毛细作用产生的芯吸压力、芯吸时间和织物正反两面的芯吸压力差,结合芯吸曲线,表征织物厚度方向上液态水的传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评价织物单向导湿性,试样芯吸压力的变异系数小于1%。该方法具有测试时间短、成本低、重复性好的特点,且该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成纱结构对短纤纱及其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以涤纶为原料,分别纺制28 tex的环锭纱、转杯纱和涡流纱。测试了三种纱的成纱结构及基本性能。采用毛细芯吸法和水滴扩散面积对比方法,分别对三种纱及其织物的导湿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织物芯吸高度与水滴扩散面积趋势一致,而纱线芯吸高度与相应织物芯吸高度和水滴扩散面积测试结果的趋势并不相同。认为:虽然涡流纱的芯吸高度较小,但其表面较少的毛羽对于提升织物导湿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电阻法测试原理,设计同心环辐射分布的电路和仪器参数,研制各测量点为环芯电极式的织物导湿性能测试仪,用于模拟汗液在织物表面的传导过程,并对涤/棉、纯棉和亚麻织物进行实际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获得织物面内多方向的如导湿速率、导湿扩散面积等精准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织物湿传递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为织物导湿性能的客观检测与评定提供一种精准、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织物经纬密、织物组织等对其导湿性能的影响。设计了10种织物,包括9种不同经纬密和织物组织的棉织物和1种Coolmax斜纹织物,介绍了每种织物的规格;采用条带芯吸法测试了各试样的经纬向芯吸高度,并进行了分析;同时,测试了试样5不同测试宽度的芯吸高度;计算对比了经密均为200根/10cm的不同织物的透湿率。结果表明:棉织物导湿性随着经密的增大变化规律不明显,且经纬密差值也影响其导湿性;3种基础组织的织物导湿性不同,其中斜纹织物导湿性最好,缎纹次之,平纹最差。认为:Coolmax织物的导湿性明显高于棉织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整理剂HF-2通过后整理方式赋予涤纶长丝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提高涤纶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改善织物手感和服用性能;同时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整理工艺进行探讨,确定了涤纶织物应用整理剂HF-2进行吸湿排汗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整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综合值、导湿综合值、干燥速率及耐洗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整理剂HF-1整理后的涤纶长丝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并能获得良好持久性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制织23种吸湿速干机织物,测取芯吸高度、扩散面积、干燥速率等吸湿速干性能指标,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方法,对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通过优先比秩位排序,综合评价织物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模糊相似优先比在织物比较方面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单分析弹性针织物(原料为涤纶、锦纶、氨纶)吸湿排汗的原理和测试方法.纤维的化学结构改性、物理形态结构改性,合理设计织物的组织结构,适当的后整理等措施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探索吸湿排汗助剂的饱和值,符合低碳节能降耗的环保理念.吸湿排汗的测试指标主要是吸湿性和速干性,这也是生产实现吸湿排汗的技术方向.织物吸湿排...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织物湿传导途径的基础上,分析织物的吸湿、润湿特性和导湿机制,推导织物中毛细管液态水运输总流量公式,并介绍五叶形涤纶纤维Coolfibre的截面形状和芯吸特性,得出芯吸时间与芯吸高度的回归方程。分析了人体出汗时如要迅速达到干爽,织物从内向外应具备的材料结构和几何结构。通过试验发现采用Coolfibre涤纶长丝作为经纱形成的经支持面织物,有利于保持皮肤与织物内侧微气候区的干爽。设计并分析了5种织物的强伸性能、透气性、透湿性、芯吸高度、润湿保湿性和干燥性能,为干爽织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萌  朱方龙 《纺织学报》2018,39(8):52-57
为研究低热流辐射环境下织物内的水分传递特征,借助红外成像仪及干燥理论方法分析了织物内部水分蒸发过程以及水分蒸发对织物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加热阶段,织物干燥速率和温度快速提高,水分含量缓慢降低;在中间阶段,织物干燥速率保持稳定,温度缓慢升高,水分含量快速下降;在最后阶段,织物干燥速率降低,水分含量缓慢减少。含水率较高的织物其隔热性能较好,但含水率低于20% 时,其隔热性能快速下降,致使织物表面温度快速上升。通过拟合水分干燥速率等数据,采用Page、Niwton 及Henderson 3种经典干燥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织物水分扩散机制。结果显示,Page 模型比较适合于描述低辐射热下织物内水分的动态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15.
Garments made from cotton fabrics can readily absorb perspiration during strenuous activities but give poo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wicking and evaporation of the perspiration, resulting in wet sticky feeling to the weare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sign and method of creating wicking channels on the moisture management and air permeability of cotton fabrics. The fabric specimens were printed with hydrophobic fluorocarbon finish using four different print designs, each with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rinting squeegee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type of print design and squeegee type significantly affect most of the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by selecting a suitable print design and squeegee type, moisture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cotton fabric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fabric air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16.
汪秀清  张昌  高猛 《纺织学报》2010,31(10):40-44
为探索单向导汗织物在潜汗条件下的热舒适性,建立织物在潜汗条件下传热传湿规律的数学模型。选用2种典型的单向导汗织物与1种普通织物,利用纺织品热湿物性参数测试装置作对比实验,获得了样品的总传热量、微气候和环境干湿球温度以及模拟的人体皮肤温度等数据。采用二元回归拟合出织物热舒适性能参数:干球系数和湿球系数。发现在潜汗条件下,不仅仅是普通织物正反面的热舒适性能相近,就是具有单向导汗功能的织物,其正反面的热舒适性能差别也不大。  相似文献   

17.
陈丽华 《纺织学报》2007,28(7):25-28
为了解十字形涤纶机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利用不同结构的十字形涤纶混纺纱线,设计开发了平纹和斜纹组织的交织物,并对其吸湿排汗性能如吸湿性、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及干燥性等进行测试,分析了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十字形涤纶机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面料的凉感效果以及解决现有面料凉感测试仪器无法检测水对面料凉感性能影响的问题,利用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为圈组织、纯棉靛蓝纱为地组织开发了2款针织牛仔凉感面料,并对面料的凉感性能、吸湿快干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进行了检测;搭建织物凉感性能可视化检测平台,用带有一定温度的水滴代替汗液,对面料吸湿后凉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面料吸湿以后导热能力显著提升,降温效果明显,面料的稳态凉感性能得到提升;水分对面料稳态凉感的影响大于纤维的导热性能,面料的吸湿性能越好,其稳态凉感效果就越好;水滴被样品面料吸收以后,会在面料的表面扩散成有规律的温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面料的凉感效果以及解决现有面料凉感测试仪器无法检测水对面料凉感性能影响的问题,利用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为圈组织、纯棉靛蓝纱为地组织开发了2款针织牛仔凉感面料,并对面料的凉感性能、吸湿快干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进行了检测;搭建织物凉感性能可视化检测平台,用带有一定温度的水滴代替汗液,对面料吸湿后凉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面料吸湿以后导热能力显著提升,降温效果明显,面料的稳态凉感性能得到提升;水分对面料稳态凉感的影响大于纤维的导热性能,面料的吸湿性能越好,其稳态凉感效果就越好;水滴被样品面料吸收以后,会在面料的表面扩散成有规律的温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20.
吸湿排汗整理织物的测试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翟保京  王贤瑞 《印染》2005,31(2):33-36
分析了评价吸湿排汗整理织物的吸水性、吸湿性、透湿性、快干性等指标的传统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内的最新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