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复方树莓籽粉对小鼠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防护作用。健康成年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及不同浓度(低、中、高)的复方树莓籽粉溶液处理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用蒸馏水灌胃,复方树莓籽粉溶液处理组用不同浓度的复方树莓籽粉溶液灌胃。给药第15天,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在结束灌胃后即刻进行全身X射线一次性辐照,剂量为4 Gy,辐照后继续给药直至实验结束。辐照后第3天,取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与尼氏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Fas、Caspase-9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见模型组脊髓白质内神经纤维肿胀且排列疏松紊乱,灰质内部分神经元细胞萎缩甚至消失,伴有炎症反应;尼氏染色见模型组尼氏体溶解,神经元细胞消失;免疫组化见模型组Fas与Caspase-9染色程度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复方树莓粉溶液处理组Fas与Caspase-9染色程度降低,且随着浓度增高,染色程度逐渐降低(p0.05)。复方树莓籽粉能够对抗辐照引起的脊髓损伤,并抑制Fas与Caspase-9的过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且随着浓度增加,保护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重离子辐照小鼠头部对脾脏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为重离子放射治疗癌症和太空防护提供基础数据。80MeV/u能量的^12C^6+对BALB/c小鼠头部给以0、0.5、1、2、4、10Gy的照射,用流式细胞仪测脾脏细胞周期分布。重离子辐照后36h,小鼠脾脏细胞S期细胞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显著减少(p〈0.05);0.5Gy组、4Gy组和10Gy组出现G0/G0期阻滞明显阻滞(p〈0.05),1Gy组和2Gy组无显著变化(p〉0.05);0.5Gy组G2/M期细胞显著减少(p〈0.01),其它剂量组明显阻滞(p〈0.05)。重离子辐照小鼠头部对小鼠脾脏细胞周期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维生素D对基因组稳定性作用,观察维生素 D 对60Co 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象、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PCE)微核率和骨髓有核细胞(Bone marrow cells,BMC)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使用60Co辐射制备损伤模型,维生素D制剂(阿法骨化醇胶丸)灌胃,观察外周血象、PCE 微核率(Giemsa法)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BMC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小鼠辐射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显著下降,骨髓造血损伤,染色体损伤,而维生素D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外周血象的恢复,抑制微核率的发生.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辐射后 24h,维生素D干预组,BMC的G0/G1期细胞比例较辐射损伤组明显减少,G2期和S期细胞较辐照组增多.这说明维生素D可能成为-个新的辐射防护剂.  相似文献   

4.
研究低剂量12C6+子全身辐照对小鼠胸腺、脾脏细胞周期进程及DNA损伤的影响.以0、10、50、75、100和250mGy 12C6+离子全身辐照小鼠,照射后6h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辐照小鼠胸腺、脾脏细胞在各细胞周期的百分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受辐照小鼠胸腺脾脏细胞的拖尾率和拖尾长度.所有照射组G0/G1期胸腺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0~100mGy照射组S期胸腺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照射组(G2/M)期胸腺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照射组G0/G1期脾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期脾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彗星电泳结果显示低剂量12C6+离子辐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小鼠胸腺脾脏细胞DNA迁移长度及拖尾率的增加.低剂量的碳离子辐射可促进小鼠胸腺细胞DNA合成,对小鼠脾脏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使其发生G1期阻滞;同时对胸腺及脾脏细胞造成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预先给小鼠口服不同剂量的硫苷粗提物,两周后给予2Gy12C6 离子束全身均匀辐照.辐照后8h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辐照小鼠脑、肝、肺细胞在各细胞周期的百分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受辐射小鼠脑、肝、肺细胞的拖尾率和拖尾长度.与单纯辐照未给药组相比,口服较低剂量的硫苷粗提物,可以使12C6 离子束全身辐照后小鼠的脑、肝、肺细胞中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G2/M期和S期的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p<0.05),受辐照损伤细胞的拖尾率和拖尾长度也显著降低(p<0.05),而在中、高剂量组间差异都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较低剂量的硫苷能够降低12C6 离子束辐照时对小鼠脑、肝、肺细胞的损伤,说明硫苷对小鼠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低剂量重离子束预辐照对小鼠肝脏辐射损伤程度的影响.分别用低剂量12C6+离子束全身均匀预辐照处理小鼠,剂量分别为0、0.05、0.1、0.25、0.5 Gy,剂量率为1 Gy/min,4 h后用4 Gy的12C6+离子束全身均匀辐照,照射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辐照小鼠肝脏细胞在各细胞周期时相的百分率,并用单细胞电泳技术检测辐照损伤小鼠肝脏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低剂量预辐射处理可以减轻辐照损伤小鼠肝脏细胞G0/G1期和G2/M的阻滞,促进肝脏细胞在S期的积累.此外,辐照小鼠肝脏细胞的拖尾率及拖尾长度也显著减少,其中以0.1 Gy处理组效果最为显著(P(0.01).提示:低剂量重离子预辐照能使细胞产生适应性反应,有效减轻辐照小鼠肝脏细胞G0/G1期和G2/M的阻滞,并显著减轻肝脏细胞DNA的辐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sXc(System for s Xposure of cells)辐照系统、GSM talk信号、频率1950 MHz、SAR值为3 W/kg的射频辐射,辐照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TM3细胞,连续照射24 h,同时设假辐照组。辐照后,将部分辐照组和假辐照组细胞接种于9块96孔板内,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照射后1-9 d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生长曲线。另一部分辐照组与假辐照组细胞接种于不同的10 cm培养皿中,分别于照射后1、2、3、4和5 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照射后2-9 d辐照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假辐照组细胞(p0.05);照射后1-5 d,辐照组细胞周期S期比假辐照组延长(p0.05),且于照射后3-5 d辐照组细胞周期G1期比假辐照组缩短(p0.05);而照射后1-5 d辐照组细胞凋亡与假辐照组无差异。频率1950 MHz的GSM talk信号射频辐射照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24 h后,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周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影响TM3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发挥,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文波  庞华  周静  吴宏  姜蓉 《辐射防护》2016,(4):218-223,231
利用直线加速器全身均匀一次性照射昆明小鼠,建立放射损伤模型,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枸杞多糖(LBP)50、100和200 mg/kg,连续注射观察14天,计数小鼠外周血WBC、RBC、PLT及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检测BMNCs的细胞周期、凋亡率及BMNCs表面黏附分子CD49d和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照射后小鼠表现为饮水、进食减少,行动缓慢、嗜睡,毛发凌乱,光泽性差,说明放射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在相同时间点下,N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s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0.05)、BMNCs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G_0/G_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BMNCs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p0.05)、黏附分子CD49d和CD44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各LBP组与NS组相比,外周血各项指标、BMNCs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5)、BMNCs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多(p0.05)、G_0/G_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黏附分子CD49d、CD44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上结果说明,LBP可能通过加速BMNCs细胞周期由G_0/G_1期向S期转换、降低BMNCs细胞凋亡率,提高放射损伤小鼠BMNCs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上调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9d和CD44的表达,来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研究重离子辐照小鼠头部对骨髓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为重离子放射治疗癌症和太空防护提供基础数据.80MeV/u能量的12C6 离子对BALB/c小鼠头部给以0、0.5、1、2、4、10Gy的照射,用流式细胞仪测骨髓细胞周期分布.随着重离子辐照剂量的增加,G1/G0期细胞出现明显阻滞(P<0.05),而G2/M期细胞出现显著减少(P<0.05).说明重离子辐照小鼠头部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分布有明显影响,也同时表明电离辐射对骨髓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也有一种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雄性昆明小鼠为对象,探讨低聚壳聚糖和岩藻低聚糖对其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辐照对照组、低聚壳聚糖低剂量组[每天0.9 mg/kg(体重)]、低聚壳聚糖高剂量组[3 mg/kg(体重)]、岩藻低聚糖低剂量组[0.9 mg/kg(体重)]和岩藻低聚糖高剂量组[3 mg/kg(体重)]6个组,采用灌胃方式,连续灌胃25天。空白对照组和辐照对照组则给予等量去离子水。在第17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接受一次性全身4 Gy的 60Co γ射线照射。照射后第1天和第7天,对小鼠的免疫、遗传和抗氧化三方面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灌胃低聚壳聚糖和岩藻低聚糖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显著升高,未表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两种多糖可能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器官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灌胃多糖的小鼠股骨骨髓DNA含量显著增加,低聚壳聚糖高剂量组表现更突出,表明两种多糖能够减轻辐射诱导的遗传损伤;灌胃多糖的小鼠肝脏、心脏和肾脏的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表明两种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和岩藻低聚糖对辐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为保健品开发可能性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雄性C57小鼠60只平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0 Gy)、模型对照组(1.0 Gy)、阳性药对照组(1.0 Gy+523片)、西咪替丁(Cimetidine,CMD)低、中、高剂量组(1.0 Gy+33.3、1.0 Gy+100、1.0 Gy+300 mg/kg),采用60Cog射线全身照射至吸收剂量1.0 Gy,剂量率为8.33 m Gy/min。CMD于照射前连续灌胃给药6 d,每天1次,照射后5 h给药1次。照射后24 h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数和血清中IL-2、IL-4、IL-6、IL-12、IFN-g和TNF-α含量。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后24 h,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CD3~+、CD3~+CD8~+T细胞和CD3~-CD19~+B细胞数量均下降(p0.01),血清中的IL-4、IL-12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与辐照模型组比较,CMD各剂量组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CMD给药组血清中IL-4、IL-6、IL-12、TNF-α和(40)FN-g含量显著增加(p0.01,p0.05),CMD高剂量组的CD3~+、CD3~+CD4~+和CD3~+CD8~+T细胞及CD3~-CD19~+B细胞数量均显著上升(p0.01,p0.05)。结果提示,CMD可有效改善g射线辐照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低剂量辐射诱导哺乳动物抗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损伤的免疫适应性反应。小鼠接受低剂量γ射线作用后6h,再给予损伤剂量的MMC,然后通过脾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Con A和LPS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观察小鼠脾细胞数、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变化。1mg/kg的MMC(B)组小鼠脾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A)组,50-100mGy照射加MMC(C、D、E)组小鼠脾细胞数明显高于B组。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细胞周期分析表明,D组、E组G0/G1期和S期细胞相对百分率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B组。而LPS刺激组,除E组G0/G1期外,D组、E组G0/G1期和S期细胞相对百分率也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B组。低剂量γ射线可以诱导MMC损伤小鼠脾细胞数和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对酿酒酵母细胞进行辐照处理,然后以罗丹明123(Rh123)为荧光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X-射线辐照后,酵母细胞ΔΨm较对照(0 Gy)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辐照后3、6、12、24和48 h时间点的剂量-效应,及不同吸收剂量下时间-效应关系的研究中发现:3 h以前(包括3 h),ΔΨm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相比于0 h点的ΔΨm,3 h点略有上升,但仍低于对照;3 h以后,辐照组的ΔΨm维持在高于对照的水平,且随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上升的程度和最初吸收剂量的大小有关,吸收剂量越大则最终的ΔΨm越高,48 h时趋于平衡,整个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规律。以上结果说明,在X-射线辐照引起酵母ΔΨm变化的过程中,ΔΨm并不只是单纯下降,而是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四因素两剂量按正交表L8(27)设计用家兔和小鼠在密闭舱内进行8组试验。γ射线的两剂量,对家兔为0.0375和0.0075Gy/d,对小鼠为0.0473和0.0095Gy/d,苯、甲苯和一氧化碳两浓度分别为182±33和40±15mg/m3、407±68和90±30mg/m3、278±8和93±4mg/m3。实验每天2h,每周5d,持续8周。结果如下:(1)γ射线、苯和甲苯对诱发家兔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SCE以及家兔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都有明显影响,但未发现一氧化碳对诱发家兔和小鼠细胞遗传学效应有明显的作用。(2)γ射线和苯诱发家兔血液淋巴细胞双+环、总畸变细胞、微核和微核细胞以及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单体畸变和总畸变细胞,γ射线和甲苯诱发淋巴细胞畸变细胞以及小鼠骨髓细胞无着丝粒,苯和甲苯诱发淋巴细胞无着丝粒、总畸变、畸变细胞和总畸变细胞以及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总畸变细胞等,都呈现明显的交互作用。(3)8组试验的复合细胞遗传效应中,各指标均以四因素皆为高剂量组合的①号组试验最高。但即使是四因素皆为低剂量组合的⑧号组试验,各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且除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Exchang  相似文献   

15.
有机硒牛磺酸制剂辐射防护作用小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清洁级昆明种小鼠,观察口服给予有机硒牛磺酸制剂对小鼠30天存活情况、骨髓有核细胞数和微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给药组小鼠30天存活率提高显著,平均存活天数提高7.9 d;给药组GSH和抗体积数升高显著;中剂量和高剂量SOD活性增强;高剂量脾脏系数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胸腺和脾脏基因表达对X射线全身照射的反应,为探索可行的辐射生物标志物打下实验基础。研究中选用细胞周期调控和DNA损伤反应相关基因Cdkn1a、Ccnd1、Ccnb1、Gadd45a、Atm和Fdxr,以Gapdh为参考基因,观察0.5、1、2、4、6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4和24小时上述基因在胸腺和脾脏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同时计数骨髓细胞涂片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上述6种基因对电离辐射全身作用都出现变化,但以Cdkn1a、Ccnd1和Ccnb1三者对全身照射的剂量效应关系较为明显,其中Cdkn1a和Ccnd1基因的表达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升高,Ccnb1基因的表达随辐射剂量增加而下降。剂量效应曲线可拟合为线性-平方方程,其相关系数r为0.851~0.998,p0.05~0.01。但与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进行对比,Ccnd1和Ccnb1的表达只有部分结果与之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Cdkn1a的表达量则不仅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升高,而且与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明显相关,在两器官和两时间点其相关系数为0.950~0.975,p0.01。另一方面Cd-kn1a表达量变化的幅度较大,照射后4小时和24小时胸腺的最高表达量分别为11.2和11.3倍,脾脏的最高表达量分别为20.6和9.3倍。鉴于实时定量PCR技术适用于快速、高通量检测,通过进一步在人体观察验证,Cdkn1a基因表达变化有可能成为研制新的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7.
采用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在普通光镜及流式细胞仪(FCM)下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照射剂量在2-8Gy范围内,脾脏、胸腺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凋亡率最高在照后8-12小时。肝脏细胞凋亡率最高峰出现在照后24小时,S期和G2/M期细胞阻滞增多。脾脏、胸腺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肝脏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阴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抗辐射球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对哺乳动物急性放射损伤的影响,探讨一种新的救治放射损伤的转基因技术。将自行构建的pCMV-HA-pprI质粒注入接受γ射线照射的小鼠肌肉内,采用活体基因电转导技术将该基因导入细胞内,观察照后第1、7、14、28和35天小鼠死亡率、血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6Gyγ射线可引起小鼠急性致死性放射损伤,转基因组小鼠死亡率(1/1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小鼠死亡率(4/10)。与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比较,pprI基因转染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红细胞总数于照后第7天显著增高(p0.05);血小板数于第7、14天显著增高(p0.05);血淋巴细胞百分率于照后35天恢复正常;pprI基因转染组脾细胞凋亡率于第7、14、28天显著降低(p0.05);胸腺细胞凋亡率于第1、7、14、35天显著降低(p0.05);骨髓细胞凋亡率于第1、7、14和28天显著降低(p0.05),并且胸腺细胞和骨髓细胞凋亡率均于照后28天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抗辐射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对动物急性致死性放射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12C^6+离子辐照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和P53、MDM2及P21表达的影响。采用0、1.0、2.0、4.0、6.0Gy^12C^6+离子束辐照细胞,用克隆形成法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同时在辐照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P53、MDM2及P2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重离子辐照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1.0Gy、4.0Gy和6.0Gy照射组发生G0/G1期阻滞,而2.0Gy照射组出现G2/M期阻滞;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细胞辐照后MDM2的57kD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而76kD蛋白表达水平随辐照剂量逐渐上升;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随辐照剂量增高。以上结果提示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照射可激活SMMC-7721细胞不同的细胞周期检测点,其中G0/G1期阻滞与P53和P21蛋白以及MDM2截短体76kD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对小麦、玉米和黑麦萌发种子进行~(60)Coγ射线照射,取根尖分生组织作电镜制片观察。剂量:77.20 Gy、144.75 Gy和289.50 Gy;剂量率:1.42±0.019 Gy/min。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和辐照后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液泡化程度逐渐加强以致呈强烈液泡化状态。内质网膨胀形成带状、环状和网状液泡。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与细胞的液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细胞核变形并形成微核。线粒体嵴减少,基质呈电子透明态,最后双层膜局部破裂形成细胞内的残损结构。高尔基体、细胞膜及细胞壁等结构没有明显损伤。本文讨论了辐射处理后细胞的液泡化过程、微核的形成及细胞器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