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研究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对哺乳动物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为一种新的抗辐射蛋白的作用机制。将PprI蛋白或生理盐水注射入小鼠肌肉内,观察辐照后第1、7、14、28天小鼠外周血象以及小鼠骨髓、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注射组相比,PprI蛋白注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于照后第28天显著增高(p〈0.05);外周血小板数和淋巴细胞百分率于照后第1、7天显著增高(p〈O.05);PprI蛋白注射组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在照后第1、7、14天明显降低(p〈0.05);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率于照后第14和28天明显降低(p〈0.05);骨髓细胞凋亡率在照后第1、14和28天明显降低(p〈0.05);并且骨髓细胞凋亡率于照后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对哺乳动物急性放射损伤有着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3周龄雄性BALB/c幼鼠80只随机分为假辐照组和辐照组两组。假辐照组给予假辐照处理,辐照组给予场强200kv/m、脉冲数400个的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 EMP )辐照,每天一次,持续照射2周。分别于最后一次照射后的第1、7、14和28天处死幼鼠,对比分析两组幼鼠的体重和睾丸重量;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睾酮(Testosterone,T)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的水平;生精小管直径以十字交叉法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MP辐照期间,辐照组小鼠体重自照射第10天起增长速度减缓。辐照结束后,小鼠体重从第4天开始下降明显。与假辐照组相比,EMP暴露组小鼠的睾丸重量、睾丸指数均有下降,血清GH、T和GnRH水平降低明显,且生精小管直径亦有所缩短。提示幼鼠经电磁脉冲辐照会影响其生殖系统发育,表现为性激素水平的降低、睾丸指数下降、生精小管直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BALB/C小鼠受60 Co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后,探讨不同剂量组以及各剂量组照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液及肝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IR )基因表达的水平。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采用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BALB/C小鼠,照射剂量为1.0、2.0、4.0 Gy ,于照后6小时、照后12小时、照后24小时分别提取小鼠血液及肝脏组织样品中的RNA ,观察比较IGF-IR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照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液及肝脏样品中IGF-1R和β-actin的溶解曲线均为单峰,均为特异性扩增产物;IGF-1R在小鼠血液及肝脏组织中的表达趋势总体为下调,其中血液中4.0 Gy照后24小时下调表达量最低,肝脏组织中4.0 Gy照后6小时下调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实验测定了100rad受照小鼠肝、脾和睾丸组织的荧光产物含量以及肝和脾组织的Se-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在照后的15天内肝荧光产物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在照后7天至15天脾荧光产物含量明显增加(P<0.01);睾丸除照后3天降低外(P<0.05),在观察的7天内无明显变化。从照后1天至5天肝SeGSHPx活性增高(P<0.05),到照后7天有恢复趋势;脾Se-GSHPx活性在照后3天明显升高(P<0.01),照后5天和7天转为降低(P<0.0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抗辐射球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对哺乳动物急性放射损伤的影响,探讨一种新的救治放射损伤的转基因技术。将自行构建的pCMV-HA-pprI质粒注入接受γ射线照射的小鼠肌肉内,采用活体基因电转导技术将该基因导入细胞内,观察照后第1、7、14、28和35天小鼠死亡率、血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6Gyγ射线可引起小鼠急性致死性放射损伤,转基因组小鼠死亡率(1/1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小鼠死亡率(4/10)。与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比较,pprI基因转染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红细胞总数于照后第7天显著增高(p0.05);血小板数于第7、14天显著增高(p0.05);血淋巴细胞百分率于照后35天恢复正常;pprI基因转染组脾细胞凋亡率于第7、14、28天显著降低(p0.05);胸腺细胞凋亡率于第1、7、14、35天显著降低(p0.05);骨髓细胞凋亡率于第1、7、14和28天显著降低(p0.05),并且胸腺细胞和骨髓细胞凋亡率均于照后28天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抗辐射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对动物急性致死性放射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γ射线诱导的小鼠血液β-肌动蛋白(β-actin)、凝血因子和IL-8表达改变的时相关联性,了解β-actin在急性放射损伤中的作用。BALB/C小鼠经60Coγ射线6Gy剂量照射(剂量率0.81Gy/min),收集照后立即及照后第1、2、3、4、7和14d小鼠外周血及脾脏。磁珠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β-actin含量;STAGO血液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三项凝血指标;Realtime-PCR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DNA表达。结果发现,小鼠经6Gy辐照后血浆β-actin立即升高,并于照后1d达峰值,随后直至照后第4d快速下降,照后4―14d下降速度趋缓,但血浆β-actin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照后不同时间PT、APTT、FIB和IL-8的变化趋势与β-actin类似。其中,FIB上升达到峰值及下降的时相过程与β-actin基本一致。从照后第4d起FIB下降直至低于正常对照水平,而PT、APTT和IL-8DNA表达约在照后2―3d升至峰值,然后下降,但PT和APTT值仍高于未照射对照,而IL-8DNA表达则可下降至未照射对照水平。受照小鼠血中凝血指标PT、APTT、FIB,炎性指标IL-8和β-actin均发生相似时相变化。结果提示,辐照后血中β-actin的量和量变的时间动力学过程研究,对于了解电离辐射诱导机体损伤的新病理因素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终浓度(0、5、25、50、250和500μg/m L)四君子汤及其单味组份作用48 h对AHH-1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终浓度(0、0.4、2、10和50μg/m L)四君子汤及其单味组份预处理AHH-1细胞2 h后对经4 Gy60Coγ射线照射的细胞存活的影响。将BALB/c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四君子汤低剂量组(0.75 g/kg)、四君子汤中剂量组(2.25 g/kg)、四君子汤高剂量组(6.75 g/kg),检测各组照后3天和7天的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以及照前7天至照后7天小鼠体重的变化,研究四君子汤对60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小鼠体重及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相比,5、25和50μg/m L四君子汤及其单味组份作用于AHH-1细胞48 h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但50μg/m L四君子汤可显著提高受照后24 h AHH-1细胞的存活率(p0.05)。四君子汤中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与照射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并且四君子汤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弱受照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的降低,同时四君子汤可以减轻辐射损伤所致的体重下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四君子汤对受照射AHH-1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防护作用;四君子汤通过影响受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促进体重恢复,减轻辐射所致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四君子汤的抗辐射有效部位,本文通过检测小鼠受照射后3天和7天的外周血象、胸腺系数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探讨比较了四君子汤不同提取部位对受照小鼠的辐射损伤防护作用。将6~8周的BALB/c小鼠192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四君子汤水提取物组、乙醇提取物组、水提醇沉50%部位组、水提醇沉60%部位组、水提醇沉70%部位组、水提醇沉80%部位组,以3.5 Gy 60Co γ射线全身单次照射造成小鼠电离辐射损伤模型,给药方案为照前连续7天给药,照后连续7天给药。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照后3天,四君子汤水提醇沉80%部位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醇沉50%、60%、70%部位均能显著降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p<0.05);照后7天,四君子汤水提醇沉70%、80%部位组小鼠的胸腺系数显著升高(p<0.05),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醇沉60%、70%、80%部位可显著降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p<0.05),其中水提醇沉70%、80%部位组小鼠的微核率最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提醇沉70%、80%部位可能是四君子汤抗辐射活性的主要部位。此结论为明确四君子汤抗辐射损伤作用的化学成分及抗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开发四君子汤抗辐射中药新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X射线全身照射对成年小鼠睾丸Smad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4在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睾丸中表达变化及其意义。采用不同辐射剂量0.1 Gy、0.5 Gy、1.0 Gy、1.5 Gy和2.0 Gy对成年BALB/c小鼠进行全身照射,于照射后16h、1周、2周、3周、4周分别取小鼠睾丸组织制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Smad4的表达及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汁学分析。正常小鼠睾丸Smad4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间质细胞,支持细胞有少量表达,生精细胞呈阴性反应。照射后各时间点Smad4在间质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少;而Sertoli细胞的表达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均无明显变化。照射后16h 2.0 Gy组,Smad4在生精小管的减数分裂前生精细胞内出现少许表达,从第2周起,1.0 Gy和1.5 Gy组生精细胞内也出现少量表达;第3周,各照射剂量组Smad4在减数分裂前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内呈强阳性反应,持续至第4周。统计学分析,随辐射剂量增大,观察时间延长,Smad4在减数分裂前生精细胞内的表达量逐渐增加。Smad4在小鼠睾丸不同剂量全身辐射后不同时间点表达及分布的变化,表明Smad4及其介导的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小鼠皋丸辐射损伤及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探讨Smad4与电磁脉冲照射后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场强为400kV/m的电磁脉冲照射对成年Balb/c小鼠进行全身照射,于照射后1d、7d、14d、21d、28d分别取小鼠睾丸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运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和原位末端标记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 method,TUNEL)观察各照射组及对照组小鼠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测照射后Smad4在照射组睾丸内表达强度及分布的变化.HE染色显示照射后1d即可见大量凋亡与坏死生精细胞向管腔排放,至照射后28d生精小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mad4于照射后在生精小管中出现强阳性表达,照射后7d、14d、21d在间质细胞胞质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照射后各时间组生精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果提示Smad4及其介导的TGF-β/Smad信号通路可能在电磁脉冲照射后睾丸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5G手机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RFR)对成年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24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暴露组(Sham)和4.9 GHz暴露组(4.9 GHz RFR),每组12只。暴露组小鼠接受功率密度50 W/m2、频率为4.9 GHz的RFR全身暴露,每天1 h,连续暴露21 d。暴露结束后,通过检测精子数量和畸形率评估精子质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中GDNF和SCF以及血睾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水平。与Sham组相比,4.9 GHz组睾丸形态、精子数量和畸形率无显著改变;血清中FSH和LH含量无明显改变;睾丸内GDNF、SCF、ZO-1和Occludin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但是血清中T和GnRH含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本实验...  相似文献   

12.
采用4、8Gy137Cs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于照后不同时间ELISAKit检测小鼠血浆凝溶胶蛋白(gelsolin)含量变化;6Gy137Csγ射线照射小鼠,照后不同时间STAGO血液凝集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分别于照后2、7天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GSH)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小鼠4、8Gy照后24h时,血浆gelsolin水平升高,24~72h持续下降,下降程度与照射剂量正相关。6Gy照射后初期及中期,gelsolin给药组血浆PT、APTT显著高于单纯照射对照组,FIB低于单纯照射对照组。6Gy照后后期,gelsolin给药组PT、APTT显著低于单纯照射对照组,FIB低于单纯照射对照组。6Gy照射小鼠2、7dgelsolin给药组GSH、SOD显著高于单纯照射对照组,MDA显著低于单纯照射对照组。说明gelsolin在急性放射损伤中对改善辐射出血损伤、清除辐射诱导自由基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s在电磁脉冲辐射后成年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采用场强为400kV/m的辐射场对成年Balb/c小鼠进行全身照射,于照射后1、7、14、21、28d分别取小鼠睾丸组织制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Smad4、Smad1和Smad5的表达及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以及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辐射组小鼠Smad4、Smad1和Smad5在睾丸中的表达部位发生了细胞和时期特异性的变化,表达强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结果提示Smad4、Smad1和Smad5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小鼠睾丸辐射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别经尾静脉给对照、妊娠17天和泌乳(分娩后1天)的BALB/c小鼠注射1.85×10~4Bq/g体重~(147)Pm(NO_3)_3溶液,于注射后不同时间活杀母鼠及子鼠,以便确定当时~(147)Pm的滞留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3组动物体内~(147)Pm的存留有显著差异。尽管3组动物肝脏初始摄取~(147)Pm的量均约为注射量的60%,但两实验组动物肝脏~(147)Pm生物半排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注射后1,14和21天,股骨中~(147)Pm活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组仔鼠体内~(147)Pm含量在注射后1和4天比妊娠组仔鼠高20多倍。妊娠晚期母鼠胎盘及胎膜~(147)Pm含量明显高于胎鼠,提示,胎盘屏障限制了~(147)Pm向仔代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分别经尾静脉给对照、妊娠17天和泌乳(分娩后1天)的BALB/c小鼠注射1.85×10~4Bq/g体重~(147)Pm(NO_3)_3溶液,于注射后不同时间活杀母鼠及子鼠,以便确定当时~(147)Pm的滞留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3组动物体内~(147)Pm的存留有显著差异。尽管3组动物肝脏初始摄取~(147)Pm的量均约为注射量的60%,但两实验组动物肝脏~(147)Pm生物半排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注射后1,14和21天,股骨中~(147)Pm活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组仔鼠体内~(147)Pm含量在注射后1和4天比妊娠组仔鼠高20多倍。妊娠晚期母鼠胎盘及胎膜~(147)Pm含量明显高于胎鼠,提示,胎盘屏障限制了~(147)Pm向仔代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以p53、cyt-c和apaf-1为观察指标,选用性成熟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模型组、3 mg/kg、6 mg/kg和9 mg/kg给药组,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蒸馏水。给药结束后,给药组和模型组动物以100 mW/cm2的高功率微波照射15 min,大鼠分别在微波照前、照后第3、7和10天解剖取睾丸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的目的蛋白,再用Image pro plus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含量。结果表明:大鼠经高功率微波照后第3、7和10天,模型组睾丸细胞p5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给药组明显高于辐照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睾丸细胞cyt-c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组虽然也降低,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于apaf-1而言,辐照模型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给药组则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7.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复方芍根口服液正常剂量预防组(照后当天给药),复方芍根口服液大剂量预防组(照后当天给药),复方芍根口服液正常剂量治疗组(照后7天给药),复方芍根口服液大剂量治疗组(照后7天给药),西药治疗组(照后7天给药).用60Co γ射线一次性局部照射43 Gy诱导大鼠食管炎的发生,然后采用不同方式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饮食和饮水情况,体重变化情况;于照后14天处死大鼠,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制作食管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粘膜的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器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复方芍根口服液及西药对食管的放射性病理损伤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复方芍根口服液正常剂量预防组的细胞器恢复正常.复方芍根口服液预防、治疗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饮食量和饮水量均增加,尤以中药大剂量预防组饮食、饮水量增加明显.西药治疗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饮食量略下降,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下降.复方芍根口服液各给药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可提高淋巴细胞百分数.复方芍根中药口服液具有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作用,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Northern blot杂交法研究了低、高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细胞cyclin B1和cdc2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h及12-24h小鼠脾细胞cyclin B1 mRNA表达量略有升高,分别为假照组的1.25、1.27和1.22倍,48h回降至假照水平;而2.0Gy照射后4h开始下降,12h降至最低,与假照组相比降低了39%,48h恢复至假照组水平。同时观察了cdc2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假照组相比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48h的各时间点小鼠脾细胞cdc2 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而2.0Gy照射后的时程变化与相同剂量照射后cyclin B1的变化基本一致。结果提示:低剂量辐射可诱导小鼠脾细胞cyclin B1转录水平增高,进而促进其细胞周期进程,但对cdc2转录水平无影响;相反,较高剂量辐射可诱导cyclin B1和cdc2转录水平均明显降低,最终发生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19.
周美娟  丁振华 《辐射防护》2006,26(3):188-192
为探讨湿热环境对辐射损伤动物的影响,将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鼠放人自然湿热环境(HHE)及模拟HHE中,观察其对小鼠存活时间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HHE暴露条件,7Gy照射,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缩短,死亡率增加;9Gy照射,暴露60分钟以上,小鼠一周内全部死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各组均在照后显著下降,但室温(RT)组比HHE组下降幅度小且恢复较快。(2)自然HHE暴露条件,7Gy照射,小鼠存活时间缩短,死亡率增加;9Gy照射,除HHE暴露3h外,小鼠存活时间缩短,死亡率增加。RT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速度低于各自然HHE组且有顿挫回升。所以,自然及模拟HHE环境,使受照小鼠生存指标明显下降,加重照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20.
成年雄性小鼠46只置于2450MHz(兆赫)的微波远区场中,平行于磁场向量受辐射(腹侧)。两个辐射组功率密度分别为20,32mW/cm~2左右,算得睾丸中吸收比率(SAR)分别为8,12.8mW/g。辐射时间均为30分。另设一对照组。小鼠分批于辐射后1,3,5,9周处死,检查副睾中精子的形态。结果表明,在高强度组辐射后第5周,精子形态异常发生率最高(9.48±4.7%),与对照组(2.2±0.99%)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显示出初级精母细胞对微波的作用最敏感。在辐射后9周,精子形态异常的发生率(2.75±1.7%)恢复到对照水平。高强度辐射组在辐射后7天,精子形态异常的发生率(4.39±1.62%)也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胖头”状异常型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