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错位纺对赛络纱性能的影响。分别纺制了三种线密度的左斜赛络纱、右斜赛络纱和常规赛络纱,对所纺纱的强力、毛羽、条干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结合纺纱三角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错位纺纱技术对成纱强力影响不大;对于Z捻赛络纱,右斜错位能够降低成纱毛羽和断头,使成纱条干稍有恶化,但总体而言,成纱质量得到了提高。认为:错位纺改变了纺纱三角区内纤维内外转移及张力分布,可用于改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2.
浅谈钢领的使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桂芬 《纺织器材》2009,36(2):27-30
针对钢领与钢丝圈是决定成纱毛羽和纺纱断头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分析钢领对纺纱生产和质量影响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国内钢领的基本要求,制造、使用现状及国外轴承钢钢领的特点,并对国产GCr15轴承钢钢领的研发特点及纺纱情况进行了阐述。指出国产钢领在使用时应注意根据所纺品种选用相应直径及钢丝圈,同时注意加强周期管理,加强维护和保养以发挥其最佳效能;轴承钢钢领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淬透性能,可以提高其使用性能,建议我国钢领应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发具有自主品牌的新型钢领,为纺纱业的高产、优质、低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探讨钢领钢丝圈对纱线毛羽的影响.通过钢领铜丝圈的使用时间及使用周期、相互配套、钢丝圈型号、钢领直径及表面状态等方面对成纱毛羽的影响试验分析.指出:钢领钢丝圈的使用时间是影响成纱毛羽的首要因素,要根据运行进入衰退期后出现毛羽大幅度恶化的特点,确定合理的使用周期,以保持成纱毛羽的稳定:需根据纺纱品种及相关工艺条件选用适宜的钢领类型、直径以及与之相配套钢丝圈型号,以使成纱毛羽保持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谭宝莲  徐原  张春燕 《纺织器材》2016,(4):48-52,56
为了降低纱线毛羽,提高筒纱质量,结合粘胶集聚纺11.7tex纱的生产实践,对影响纱线毛羽指数的几大因素,如器材专件、车间温湿度、络筒工序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验证车间温湿度、钢丝圈钢领使用时间、络筒速度等对纱线毛羽指标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指出:粘胶集聚纺11.7tex纱筒纱1mm毛羽偏高的主要因素是纺纱湿度和络筒湿度;要减少纱线毛羽,应合理设置工艺,配好器材专件,做好车间温湿度控制并加强管理及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5.
探讨钢领在使用周期内的磨损及成纱毛羽的变化.在细纱机上同时使用进口钢领和国产钢领进行纺纱,并对3种钢领进行为期9个月的跟踪检测.利用光学图像法对钢领磨损及成纱的毛羽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国产钢领走熟期较长,稳定期时的成纱毛羽和进口钢领的成纱毛羽接近,较早进入衰退期,而进口铜领从9个月的磨损图像上看磨损较少,成纱毛羽稳定.指出:应正确认识和把握铜领的耐磨性能,合理确定钢领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6.
张凤  周湘祁 《毛纺科技》2012,40(6):12-15
从纺纱器材和纺纱工艺出发,探讨影响纯苎麻纱线毛羽的因素。分析对比不同的钢领型号和表面状态、细纱锭子速度、导纱钩直径、细纱加捻程度、槽筒速度、络纱张力等条件下纺制的16.7 tex纯苎麻细纱,在标准状态(温度20℃,湿度65%)下采用长岭YG172A型毛羽仪测试纱线毛羽情况,了解不同纺纱条件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制定改善措施,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实验表明:细纱、络筒速度是影响纱线毛羽的关键因素;4 mm以下的纱线毛羽占80%~90%,毛羽主要在细纱工序产生,络筒工序增加较快。因此,优选合理的纺纱器材和纺纱工艺,采用新的纺纱技术和纱线后处理技术是减少纱线毛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钢领选型对细纱毛羽、细纱产量及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号碳素钢钢领为例,说明了不同材质、不同直径的钢领对细纱毛羽、细纱产量和成纱质量及钢领寿命的影响;分析了国产新型材质钢领与普通钢领纺纱性能与价格的关系;指出20号碳素钢钢领已不适应当前纺纱要求,合金钢、轴承钢钢领性价比及成纱质量好,纺纱成本低,综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磁铁机械式紧密纺纱原理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磁铁机械式紧密纺纱装置的纺纱原理及成纱质量情况.分析了ROCOS磁铁机械式紧密纺纱装置的结构、纺纱原理和磁铁机械式紧密纺与负压气流式紧密纺集聚原理的异同点,对磁铁机械式紧密纱与普通环锭纱的质量进行了测试对比,并对磁铁机械式紧密纺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磁铁机械式紧密纱相对普通环锭纱强力略有提高,强力不匀减小,成纱条干水平改善,1 mm~2 mm毛羽大量增加,3 mm以上毛羽明显减少.磁铁机械式紧密纺装置改造成本低,维护简单,不增加动力消耗,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位移纺纱对成纱质量及加捻三角区形态的影响。通过在细纱机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之间加装横动导纱钩装置,就可实现偏移方向和偏移量可控的位移纺纱方法。纺制偏移方向为左斜和右斜,且偏移量分别为0 mm、6 mm、12 mm、18 mm的5种线密度纱线的纺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并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分析了加捻三角区形态和受力状况。结果表明:位移纺偏移方向是影响毛羽的决定性因素。对于Z捻纱,采用右斜纱路纺纱可使加捻三角区形态对称,受力均匀,从而使毛羽得到改善,且在位移量为12 mm时效果最好,而左斜纱路纺纱会使毛羽恶化。位移纺对成纱条干没有显著影响。位移纺更适用于纺制线密度较粗一些的纱线。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纱线毛羽,介绍赛络集聚纺纱技术的优势和斜位纺纱技术机理,基于纺纱三角区形态变化,以纯棉400 tex粗纱纺16 tex纱的工艺参数及试验步骤为例,在棉纺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右斜、垂直、左斜3种纺纱方式进行试纺;测试对比3种纺纱方式的成纱条干、毛羽及断裂强度,分析斜位纺纱的技术要点及其对赛络纺棉纱质量的影响,并反思试纺结果。表明:右斜纺纱的纱线条干均匀度最好、毛羽最少;垂直纺纱的断裂强力最大,右斜和左斜纺纱均影响成纱强力;试纺条件所限,斜位纺纱时吸棉笛管孔位置、纺纱截面尺寸及试纺温湿度变化会导致成纱性能不稳定,生产中应关注笛管、导纱钩及钢丝圈的选配;未来的斜位纺纱发展方向应能实现以纱号及品种决定错位量的精确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盛庆石 《纺织器材》2022,(3):26-27+38
为了提高精梳集聚纺9.72 tex纱质量,在同机台、同锭位条件下应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钢丝圈进行纺纱试验,根据试验测试的成纱毛羽指数判断钢丝圈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BS516型细纱机上,使用直径为38 mm的布雷克泰腾钢领,配用布雷克22.4号蓝宝石C1 ELu dr 10/0型钢丝圈,精梳集聚纺9.72 tex纱成纱毛羽指标好,性价比优。  相似文献   

12.
超洁平面钢领的性能特点及纺纱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军昌 《棉纺织技术》2002,30(11):38-40
钢领是环锭纺设备的关键部件,其质量的优劣决定着纺纱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成纱毛羽,同时也决定着生产费用的高低.平面钢领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表面硬度和光洁度是其优劣的关键因素.表面硬度高而光洁度差的钢领,纺纱张力大而且不稳定,钢丝圈也易磨损;硬度低的钢领虽然表面光洁,但使用中易被钢丝圈磨成沟痕,经纱张力不稳定,成纱毛羽增加,钢领衰退期快,使用周期短,不利于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紧密纺纱技术在麻纺细纱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麻纺细纱机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苎麻纱毛羽多且长,影响织物质量.分析了传统麻纺细纱机的纺纱特点以及利用紧密纺技术进行改造的方法,对紧密纺纺纱原理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麻纺细纱机紧密纺装置的构成.纺纱结果表明,紧密纺苎麻纱与传统环锭纺苎麻纱相比在毛羽、强力、条干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4.
纯涤纶纱及高比例涤纶混纺纱毛羽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纱线毛羽直接影响织机的织造效率 ,为了降低纯涤纶纱及高比例涤纶混纺纱毛羽 ,通过对纺纱过程进行分析和对毛羽的测试比较 ,发现纤维的细度、纤维的梳理与伸直度、梳理隔距、粗纱的定量与加压、细纱纺纱三角区纤维的状态、钢领及钢丝圈的型号、槽筒的防静电性能、络纱张力及络纱速度对纯涤纶纱及高比例涤纶混纺纱毛羽影响显著 ,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强磁化钢领的纺纱性能,在涤棉、纯棉五个品种上,采用S6、S7型强磁化钢领与抛光钢领进行了纺纱试验,测试对比了成纱毛羽、强伸性能及条干水平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强磁化钢领纺纱质量优于抛光钢领,特别是改善成纱毛羽和强伸性效果明显.用闪光测速仪观察发现,钢丝圈在强磁化钢领比抛光钢领运行平稳,这可能是强磁化钢领能改善成纱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两种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集聚纱和赛络集聚纱的成纱性能。分别采用网格圈式和空心罗拉式集聚纺装置纺制牦牛绒20.8tex集聚纱和16.7tex赛络集聚纱,并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纺制20.8tex牦牛绒集聚纱,两者毛羽水平相当,空心罗拉式集聚纺所纺纱强伸性能显著提高,条干均匀度略好;纺制16.7tex牦牛绒赛络集聚纱,空心罗拉式所纺纱强伸性显著提高,毛羽明显减少,条干均匀度显著改善。认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纺纱品种和质量要求,合理选择集聚纺装置和赛络纺工艺,能够纺制出性能较好,质量满足要求的牦牛绒纱。  相似文献   

17.
成纱毛羽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探讨影响环锭纺纱毛羽的因素及控制措施.通过分析纤维长度和细度,清棉、梳棉、精梳落棉,粗纱捻度.细纱锭子速度、钳口大小、钢领、钢丝圈,络筒工艺参数对成纱毛羽的影响,指出:环锭纺纱毛羽的产生与纺纱原料、工艺配置、纺纱专件使用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重点在细纱和络筒.减少毛羽首先要合理配棉,控制好原料细度和短绒;合理配置前纺工艺及落棉,控制半成品短绒含量;正确选配粗纱捻系数、细纱速度、钳口等工艺参数;合理选配和使用钢领、钢丝圈;选用金属槽筒并合理配置络筒速度和张力,可使成纱毛羽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提高棉纤维的成纱性能,利用自主研发的假捻装置,在加装假捻装置的环锭细纱机上分别控制装置的速度、位置和纺纱方式,纺制了28.1 tex 棉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假捻器在纺纱过程中的最优转速为300 r/min,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纱线的强力和毛羽;假捻点与前罗拉钳口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夹角的正切值为0.7 时成纱效果最佳,假捻器的位置可改变纱路进而影响加捻三角区的大小和状态,纺纱过程中优选假捻器的合适位置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假捻器与斜位纺结合使用,改善了单一假捻纺纱情况下的纱线性能。  相似文献   

19.
纺纱过程对成纱毛羽影响之研究(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毛羽形成的机理,并把成纱毛羽分为加捻毛羽和过程毛羽,进一步分析认为加捻毛羽受加捻三角区大小影响;过程毛羽除受钢领、钢丝圈、导纱钩、隔纱板、导纱杆、张力盘、槽筒等纺纱器材影响外,还与回潮率、各种工艺速度、工艺条件有关.详细介绍了前、后纺各种纺纱器材的优选和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其他控制成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稳定纱条张力,提高成纱质量,降低纺纱断头,分析了细纱机加捻卷绕过程中纱条张力的分布规律,纱条张力与基本卷绕工艺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纺纱张力曲线的变化,纱条张力测试方法、设备、一落纱中典型位置纺纱张力测定示例,及其在细纱变速上的应用。指出:①卷绕过程中纱条张力分布一般规律为TW>T0>TR>TS;②纱条张力与基本卷绕工艺的关系是TR与锭子速度平方(ns2)、钢丝圈重力Gt、钢领半径R(直径DR)成正比;③纺纱张力不是恒值,而是一个不断波动的变量,张力波动和张力脉动是管纱卷装型式客观条件决定的;④由高速摄影记录曲线发现,当纱条转到机台正前方、脱开导纱钩孔眼而悬空时,Tsmax=T0,即在纺纱张力测试时,同时也可测得气圈顶端张力;⑤细纱机上变频调速装置可降低毛羽,调节范围广且节电,纺纱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