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生产状况;说明了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物的结构、国外相关织造设备的特点以及国内碳纤维多轴向经编机的研发进展;介绍了碳纤维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能源开发领域、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在该领域内最新产品的生产情况;分析总结了碳纤维原料生产和碳纤维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行业现状对我国碳纤维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李冰  马丕波 《纺织导报》2022,(5):36+38-42
文章分析了经编技术的发展及优势和经编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经编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土工建筑、生物医用、汽车内饰、体育器材、风力发电等多领域的应用;阐述了经编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随着经编技术的革新、经编结构材料的不断细分,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经编结构材料在产业用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介绍经编间隔织物的特性,指出经编间隔织物在座椅包覆、鞋材、箱包和床垫等方面的常规应用及其优势,并根据当前经编间隔织物结构和原材料的发展,详述经编间隔织物在时装面料、成型鞋材、卫浴产品、建筑增强材料、农业无土栽培和包装材料等方面的新应用,得出经编间隔织物的三个未来发展方向——个性产品、功能产品和智能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介绍了经编轴向织物、经编间隔织物和经编/非织造复合织物等3类土工布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和相应的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经编技术在高强度、耐环境土工布中的应用优势。为经编技术在高强度、耐环境土工布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经编间隔织物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生产方法和我国双针床经编机的产品发展,以及经编间隔织物在国内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经编间隔织物的开发前景,对其在服装、汽车用纺织品和褥垫类产品领域内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分析建筑用经编材料的研究现状,探讨经编轴向织物、经编间隔织物和经编网眼织物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阐述目前适用于建筑用经编织物的纤维原料特点和应用范围。指出由于经编织物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灵活多样、组织结构独特和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加并且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基于此,提出经编织物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并给出建筑用经编材料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间隔织物是一种传统的经编产品,经编行业拥有一些技术储备。随着关键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全面普及,以及研发、生产与应用领域的深入合作,经编间隔织物的独特结构和优越性能将得到更加充分发挥,经编间隔织物在服装用、装饰用及产业用方面都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将进一步为高端制造服务。  相似文献   

8.
双针床经编技术是一项产品范围广、变化能力大、织物结构可塑性强的针织技术。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双针床经编在机器技术高精化、生产技术数字化、产品加工成形化和织物结构立体化4个方面的技术发展;接着通过服装、装饰和产业三大应用领域的十大类最新双针床产品的介绍,阐述了双针床经编技术发展带来的产品创新;随后提出了双针床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以及双针床产品的个性化、功能化和智能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指出双针床经编技术有待进一步发挥潜力,与其他现代技术融合,提供面向未来的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9.
介绍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的定义、成形技术和编织原理,并与传统经编间隔织物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经编间隔织物的发展前景,重点阐述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在医疗救护、运动娱乐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内的产业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原理与设备,以及国内外双针床经编机发展状况。结合目前国内经编间隔织物的发展,对其在鞋服、过滤材料、坐垫、枕头、文胸等产品领域的应用和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双针床贾卡经编机上生产的无缝成形产品,已在服饰、产业以及医疗等织物的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研究了无缝经编织物的研究现状及编织工艺,分析了双针床贾卡提花经编织物的原理与技术,并总结了贾卡提花经编织物根据其提花原理不同而形成的衬纬型、成圈型、压纱型和浮纹型等四种不同类型贾卡经编织物的织物。  相似文献   

12.
经编网格织物在产业用领域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大,随着产业用网需求的增加,经编网格织物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10种常用经编网格织物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其中组织结构包括两梳和三梳组织,满穿和空穿组织,以及普通组织、缺垫组织和衬纬组织。分别对这10种织物进行克质量和厚度等物理性能的测量以及单向拉伸断裂、双向拉伸断裂和顶破性能等机械性能的测试,并做数据分析,得出不同组织结构形成的经编网格织物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经编全幅衬纬是机织与针织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这种织物在手感、尺寸稳定性等方面类似机织物,而在外观上却保留了针织物的风格,而且由于纬纱原料不受编织工艺限制,扩大了经编产品范围,而在生产效率上仍然具有高速高产,翻改花色品种方便的特点,故全幅衬纬经编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经编工业最近十年主要技术进展之一。 下面就从经编全幅衬纬产品的编织工艺、织物的机械物理性能、影响织物质量的因素、经济效果以及衬纬产品的应用范围与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出发,详细分析了该产品与普通经编间隔织物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阐述了超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加工设备和编织原理,重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织造工艺,并介绍了织物涂层后整理的方法;最后对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柯薇  梁艺馨  王文  邓中民 《纺织导报》2023,(1):50+52-54
随着纤维和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编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向着更加科技化、更具功能性的方向发展。经编产品由于可设计性强、应用领域广等特点,发展潜力巨大,逐渐成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文章从材料应用、加工工艺、设备发展等多个方面阐释了产业用经编材料在医疗、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以设计为引领,以技术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拓展贾卡类、弹性类、提花类、网孔类间隔织物的研发经编间隔织物流行趋势的发布,从几大类间隔织物的研发导向、到发挥其优点的扩大应用,再到提升其设计与应用,充分体现了经编间隔织物产品的成长和进步。由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研发技术的加速普及,经编间隔织物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7.
张丽哲 《纺织学报》2012,33(12):145-149
经编针织物三维仿真技术是CAD技术在经编领域的推广应用。三维仿真相对于二维仿真具有更直观、更逼真的效果,但三维模型的建立较为困难,仿真速度较低。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研究,三维仿真技术在经编领域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从纱线、线圈和织物结构3个层次阐述了经编针织物三维仿真技术的研究历程,分析总结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优势与不足;并就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认为三维仿真技术在仿真方法、适用织物品种和应用范围3个方面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以上分析,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开发可广泛投入生产应用的负泊松比针织物,阐述负泊松比针织技术及产品发展情况。目前负泊松比材料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将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纤维或纱线织造成负泊松比织物;二是采用常见纤维或纱线通过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几何结构模型来实现。在针织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后者,使用针织技术生产负泊松比针织结构包括二维经编结构、三维经编结构、二维纬编结构和三维纬编结构。本文通过分析负泊松比针织产品在服用领域、产业用领域和医疗领域中的创新应用,指出目前负泊松比针织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材料组合、工艺结合和领域拓宽是负泊松比针织产品的发展前景,为今后开发负泊松比针织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产业用经编产品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和成型性,但据资料介绍,目前,经编产品只占整个产业用纺织品的6%~10%,随着经编机械的发展,产业用经编产品将会迅速发展起来。经编工业可提供用于产业领域的织物有:(1)普通结构:尺寸稳定或具有较人潜在形变;(2由衬纬拉舍尔经编机衬或不衬非织造织物的单向或双向织物结构;(3)衬或不衬非织造织物的多轴向拉舍尔经编机生产的多轴向织物结构;(4)衬垫结构或圆筒状结构。这些织物可用于农业、L业、L厂布、建筑业、医药业、包装、航空和车辆制造、通讯业、运动和休闲、水利和渔业、过滤和安全保…  相似文献   

20.
提出将经编弹力泡泡纱应用在内衣等服用领域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思路、组织结构设计、编织工艺参数设计和后整理等。以锦纶、氨纶丝为原料,在E32 RSE4-1拉舍尔经编机上采用不同穿纱方式及垫纱运动规律,开发出3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新型经编弹力泡泡织物。详细阐述3款经编锦氨弹力泡泡织物的编织关键技术和织物风格特点。最后对3种织物的拉伸性能、外观保形性能、钩纱性能、透气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编锦氨弹力泡泡织物不仅具有均匀凸起的小泡泡外观,还具备良好的弹性、优异的回复性能,以及稳定的水洗尺寸等良好物理性能。该面料适合应用于内衣服饰,对经编泡泡弹力面料的设计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