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心 《中外建筑》2012,(3):90-92
目前城市发展迅速,以香港为代表的高密度化城市环境以及微型化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普遍的城市现象。为此,我们通过对密度和知觉密度的关系研究,归纳出影响人们知觉密度感受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现实可行的微型公共空间利用办法,使得高密度环境下有着舒适心理感受的城市公共空间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并不一定意味着拥挤和公共空间的高度匮乏,香港的成功经验表明,在高密度的生活环境下,也可以实现一个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图景。论文从滨水型、商业型、交通节点型和社区型等不同视角对多元化的香港公共空间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特色加以总结,以期为内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兰石 《建筑与文化》2016,(3):206-207
文章通过对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厦的设计理念进行梳理分析,这一设计通过环状建筑形式限定了线和空间,为北京城市CBD地区植入了大尺度的灰空间。由此引出思考,中国现阶段城市核心区建筑更关注自身形式而缺乏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分享精神。通过模糊边界,底层架空,竖向连续空间等手法,可以为城市核心高密度区营造出更多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小林 《中州建设》2009,(6):49-49
高密度化,是中国巨大城市不可避免的未来。如何创造高密度的生活空间,不仅是城市设计师的重大课题,也是全体城市居民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东京的某些经验,可资参考。具体说来,有效的私人空间利用、城市公共领域的扩展及城市空间文化等,都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6.
低层高密度旧住区是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遗留问题之一。低层高密度旧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居民物质和情感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对居民的邻里生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巢湖市河南网旧住区的设计实践,阐述了低层高密度旧住区内的公共空间的改造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逐渐成型局部高密度状态,在全球化灾害多发的环境下,城市高密度地区的易损性显著,应充分利用其立体化空间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地下空间具备先天的防灾特性,可以针对不同灾害中发挥相应的防灾作用,并与地面防灾空间协同构建立体化的防灾空间体系。根据地下空间在城市高密度地区的防灾角色与定位,提出了在地下空间建设中兼顾防灾的规划思路,通过分析适合防灾用途的地下空间特点,对其空间和功能要求进行了研判,并进一步提出了引导方法和规划策略,对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防灾空间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为紧张,公共空间使用状态发生改变,人们对街道品质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诉求。文中着眼于燕郊地区街道中的碎片化灰色空间,通过多维度、多方位景观设计策略,利用“城市针灸术”激活街道公共空间,促进城市与自然的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整治主要是在城市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对城市原有物质空间进行调整、改造和更新,通过环境综合质量的提高,满足市民的现代生活需求。论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原因、必要性、与经济的相关性的分析研究,从经济、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提出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区环境整治的理论与对策。论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论述我国转型时期环境整治的经济背景开始,着重探讨公共空间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国外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关系的分析,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探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化非常突出,在全球化灾害多发的背景下,城市高密度地区的易损性显著,应充分利用其立体化空间特别是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提高城市韧性.本文针对地下空间网络在灾时可以作为避难疏散通道的功能特点,提出了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网络的复合可达性评价框架,结合避难行为特点提出了地下空间网络的全局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