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分析新疆塔北地区碎屑岩储层低电阻率的影响因素出发,认为储层电阻率低主要是在高矿化度使电阻降低的基础上,泥质等造成的微孔隙较多,进一步降低了电阻率,缩小了气层和水层的电阻率差别,较多的微孔隙是造成气层和水层电阻率差别小的主要原因。据此,建立了含有自由水和束缚水的低电阻储层“双水导电模型”。根据该模型,在参考现有饱和度方程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塔北地区实测电阻率资料情况和侵入特性,从推导纯地层饱和度模型出发,建立了适合该地区含泥质碎屑岩低电阻储层的饱和度方程,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计算了包括束缚水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可动烃饱和度和不可动烃饱和度等饱和度数据,能有效地用于低电阻储层流体性质判别,为低电阻储层识别、储量计算提供可靠参数和科学依据。最后给出了利用饱和度数据判别低阻储层流体性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第四系下更新统涩北组气层普遍具有低电阻率特征,在高矿化度地层水环境下,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低阻气层与中、高阻气层的识别难度加大。为此,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录井、测井、构造及试气等资料,结合低阻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从地质及工程因素入手,对该区低阻气层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结果表明:涩北组低阻气层的主要地质成因是由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浅湖沉积环境下发育的岩性粒度细、黏土矿物含量高以及低幅度构造背景下的高束缚水饱和度,而地层水矿化度高、复杂的孔隙结构、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微裂缝发育进一步降低了气层电阻率;钻井液侵入与地层浸泡时间对电阻率测井造成的影响是外部工程因素。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变孔隙结构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侵入因子"与"镜像反映"的交会图以及电阻率—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交会图能够有效地识别气水层。该方法为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陈现  高楚桥 《石油物探》2011,50(1):93-98,20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地层沉积疏松、储层泥质含量高、低饱和度气层发育。低饱和度气层的三孔隙度曲线"镜像"不明显,地层电阻率低,难以识别。由于高泥质含量的影响,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效果较差,因此采用了可以消除泥质影响的印度尼西亚公式。影响束缚水饱和度的因素有很多,三湖地区主要受泥质的影响。基于纯气层处含水饱和度等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原理,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与泥质含量的定量关系,以此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在较准确地计算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基础上,结合录井和试气等资料,利用交会图技术建立了双饱和度法识别和区分低饱和度气层的解释标准。实际应用证明,双饱和度法能较好地区分低饱和度气层以及水层。  相似文献   

4.
安岳—合川地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其复杂的微孔隙系统以及较大的水膜厚度使其具有高束缚水饱和度,且高矿化度的地层水形成了异常发达的导电网络,形成低阻特征。文中结合储层的岩性、物性及水质等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实验分析,探索了研究区低阻气层的成因。结果表明,导致研究区气层低阻的因素包括粒度大小、高矿化度地层水、高束缚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5.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的主力层。该文从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相、储层物性等方面的分析入手,结合本区低阻气层特征,综合分析了低电阻率气层的成因,并对低阻气层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下石盒子组低阻气层主要受高束缚水饱和度、微孔隙的影响,另外高地层水矿化度以及泥浆深侵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层电阻率测量值。受沉积相控制,从纵向上看低阻气层在盒1段最为发育,盒2段次之,盒3段发育最少,从平面上看低阻气层在研究工区南部分布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气田低阻气层测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潮流  王树寅 《测井技术》2004,28(2):128-13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气田岩心实验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造成该地区低阻气层的主要原因在于高含以附加导电性强的蒙脱石为主的泥质,再加上岩性细、储层束缚水含量高、矿化度高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相渗实验,提出依据常规测井计算地层束缚水饱和度的模型,并根据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3个参数建立相应的解释标准来判识低阻气层.经5个已知层的检验,上述方法在涩北一号气田识别低阻气层的准确率可达100%,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引起束缚水饱和度高,测井显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为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研究了该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利用测井、岩心物性、压汞、薄片、水性分析、试油等资料,对正常油层长3和低电阻率油层长4+5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电性特征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评价.分析了6种因素对长4+5储层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影响,即:泥质、阳离子交换量、地层水矿化度、高孔隙度、粒度、束缚水饱和度.认为复杂的孔隙结构、高束缚水饱和度、岩性粒度细和高孔隙度是长4+5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精度.根据研究结果对白豹地区的B154井进行地质解释,其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低阻气层成因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的主力层。本文从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相、储层物性等方面的分析入手,结合本区低阻气层特征,综合分析了低电阻率气层的成因,并对低阻气层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下石盒子组低阻气层主要受高束缚水饱和度、微孔隙的影响,另外高地层水矿化度以及泥浆深侵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层电阻率测量值。受沉积相控制,从纵向上看盒1段最为发育,盒2次之,盒3发育最少,从平面上看下石盒子组的低阻气层分布在研究工区南部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9.
中东地区XT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低阻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XT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基本在1~3Ω.m左右,属于低阻碳酸盐岩储层。为了准确划分储层及识别流体性质,开展了碳酸盐岩储层低阻成因研究。通过铸体薄片、压汞、X-衍射、水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泥质含量、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导电矿物对碳酸盐岩低电阻率的影响,得出在高地层水矿化度的前提下,泥质含量和导电矿物对电阻率降低的影响很小,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高地层水矿化度是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低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马寨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寨油田沙三中、下段地层中存在着低电阻率油气层,其计算含油饱和度低于50%,束缚水饱和度可达60%以上。马寨地区地层水矿化度高,使地层导电能力增强,电阻率降低,形成低含油饱和度、低电阻率油层。根据这一主要特点,以确定地层束缚水饱和度为主要目的,从确定粒度中值入手,利用自然伽马及中子、密度测井资料来评价这一地层参数。利用钻井取心分析化验结果和粒度中值,计算地层束缚水饱和度。采用油藏理论综合分析储层流体动态,利用束缚水饱和度与地层含水饱和度评价油气层,并建立了一整套计算方程和解释图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气强度比较低但仍形成了一系列大气田(藏)的事实,针对其成藏研究存在的问题,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层水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地质背景,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水溶气形成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剖析。研究表明,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地层水比较发育,多层煤系烃源岩与多套砂岩相互叠置,具备很好的水溶气形成条件。气藏中地层水为CaCl2型,矿化度高,H、O同位素值远离大气降水线,天然气在独立的成藏系统中近距离成藏,说明地层水保存条件较好。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使川中地区大幅度抬升,上覆地层遭受剥蚀,地层水中溶解的天然气发生减压脱溶作用,释放出天然气可为已有的气藏补充额外的天然气,或在储集层高部位形成游离气藏。经过计算,须家河组整体抬升后,每立方米地层水大概可以释放出2.4m的甲烷。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田北部地区低阻油层研究与挖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油田北部地区馆下段和东营组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电阻率低、感应电导率高,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测井解释时,低阻油层往往被解释为水层或含油水层而被漏掉。通过对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利用钻井、测井、取心、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等数据,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动静态相结合建立了测井评价模型,确立了低阻油层的电性界限,有效地提高了对低阻油层的识别能力,在老井挖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低阻油气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试油证实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存在着低电阻率油气层,但其成因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化实验技术,对其储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及分布、孔隙结构特征、地层水矿化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形成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低阻的原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粘土附加导电性、高地层水矿化度.根据形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条件分析及导电机理研究认为,对于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应主要针对高含束缚水成因的低阻油层,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要考虑采用"双水模型";对于低阻油层的分布预测,应考虑在沉积相的弱水动力沉积区寻找低阻油层的富集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与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相对比,近年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蜀南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是否存在岩性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潜力一直为众人所关注。综合分析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并通过对该区须家河组构造背景、沉积砂体、烃源岩和储层等成藏条件、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蜀南低缓构造之间存在大面积地层平缓区,具备大面积岩性气藏形成的构造背景;须家河组一段、三段、五段及六段二亚段为广覆式分布烃源岩,具备面式生烃特征,为岩性气藏的形成奠定气源基础;大型敞流型湖盆内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一亚段和须六段三亚段以砂岩沉积为主,砂体分布广并多层叠置,具备较好储集条件;源岩层与储集层间互沉积,源储一体使蜀南须家河组与川中须家河组具有相似的面状供烃、近源高效聚集成藏特征。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岩性气藏形成基础,可形成大规模岩性大气区,勘探潜力巨大。该认识为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勘探部署提供充分地质依据,并指明低缓构造之间的平缓区域是下一步勘探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5.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天然气开发步入中后期,先后出现了一些低电阻率气层(以下简称低阻气层)井。这些低阻气层与水层的电性差异很小,由于缺乏足够的分析化验数据,并且对其成因机理的认识尚不清楚,因而给气层识别带来了困难、对储层产能评价和预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给东胜气田后期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在总结该区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从分析成因机理入手,开展了低阻气层常规测井识别方法研究,提出了测井曲线重叠法和四孔隙度差值/比值法等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低阻气层成因除了受到泥质分布形式、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以及钻井液侵入因素的影响之外,主要还有下述两种影响类型;②一种是由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及高可动水饱和度引起的低阻气层;③另一种则是由于复杂孔隙结构引起的高束缚水(毛细管水)饱和度,束缚水中主要是毛细管水,毛细管水又形成了较好的导电网络,造成储层呈现低电阻率特征。结论认为,采用所提出的常规测井方法来识别低阻气层,解释符合率可以达到83%,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的勘探和生产资料证实该区发育较多低阻气层,但低阻成因目前尚不明确,给该区低阻气层的流体识别和测井评价,尤其是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利用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资料,分析并总结出该区低阻气层的成因为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微孔隙发育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并基于该区低阻成因,总结了影响地层水导电性能的3类导电流体,即泥质(束缚水)、微孔隙导电流体(毛细管水)和大孔隙导电流体(自由水),建立了改进的“双水模型”及相关参数估算方案来计算低阻气层的饱和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杭锦旗地区低阻气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中效果良好,与测试结果符合较好;可为低阻气层测井评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川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相邻的阆中地区须家河组的油气资源潜力开始受到重视。由于前期针对研究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生、排烃演化以及生、排烃量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制约了须家河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文章从研究区的基础地质特征入手,运用三维盆地模拟技术开展烃源岩生、排烃演化史研究,并最终落实资源潜力。研究表明:须家河组烃源岩具有分布广泛、厚度大、处于生烃中心、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等特点;该组烃源岩从中侏罗世晚期开始大量生烃,到早白垩世末期生烃结束,生、排烃期与构造形成期之间匹配关系良好,有利于油气的近源成藏;该组烃源岩生、排烃能力强,单位面积累计生、排烃量分别达94.25×108m3/km2和90.18×108m3/km2,资源潜力大,须三、须四段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水微量元素与氢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秦胜飞 《石油学报》2012,33(1):55-63
近几年,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了大量天然气,同时也发现其普遍存在高矿化度的地层水。这些地层水不仅具有常量离子发育的特殊性,也具有稳定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布的特殊性。利用GV IsoPrime II型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对四川盆地二叠系-侏罗系的地层水进行氢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侏罗系的稳定同位素蒸发分馏趋势线,为该区地层水成因的判别确立了初步标准。受雷口坡组盐膏层的影响,雷口坡组三段-四段及其以上的陆相地层水同位素蒸发分馏演化特征是以δD快速加重为主,而雷口坡组二段及其以下的海相地层水同位素演化特征是以δ18O 快速加重为主。须家河组地层水是由雷口坡组上部高盐度地层水与须家河组沉积后埋藏压释水混合变质而来;同时,须家河组部分气田水中还存在较多的凝析水,凝析水的存在也指示须家河组有过强烈抬升与水溶气的脱溶成藏事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可动水饱和度预测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井产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预测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不同储层的产水特征,应用核磁共振结合离心的方法测试了大量岩样的可动水饱和度,并将测试结果引入到常规测井数据解释中,形成了可动水饱和度的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在分析储层可动水饱和度与气井产水特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绘制出了目标区块可动水饱和度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广安须家河组四段和合川须二段储层比广安须六段储层可动水饱和度高;储层可动水饱和度与气井产水特征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可动水饱和度越高,储层产水越严重,应用可动水饱和度能有效预测储层产水特征;广安2井区须六段储层中南部可动水饱和度较低,为低产水风险区;广安106井区须四段中部储层可动水饱和度较低,为8%~10%,属较低产水区,西南和东南两翼可动水饱和度高,产水风险较大。该研究成果对于井位优选、降低气井产水风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孝泉-丰谷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同一构造带内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气、水、干层共存,气水关系异常复杂。为弄清须家河组气藏气水分布的控制因素,利用气井历年地层水分析资料,结合生产动态数据研究了该区地层水的特征,认为钻井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包含了凝析水以及地层水与凝析水的混合水,地层水的产出与气藏含气丰度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采用洛瓦克相图分析了气水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须家河组气藏同一局部构造范围内底水、边水并存,地层水分布横向连通性差,平面上分布规模较小,为各自独立的气水系统;②古、今构造高部位均有利于水溶气脱溶成藏,但成藏期古构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③高地层水矿化度、低地层压力区更有利于游离气气藏的发育。最后,分析了须二段、须四段的油气勘探潜力,结论认为:须二段、须四段游离气、溶解气共存,须二段水溶气脱溶程度高于须四段,勘探潜力更大;合理利用及开采水溶气有利于扩大气藏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