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破坏机理及协调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问题,运用景观整体性原理,通过分析城市化建设对河道景观生态破坏的机理,阐明了城市化建设所引起的河道系统整体性破坏,是导致流域水灾加重、水质恶化及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运用景观规划原理,探讨了维护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特征的协调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城市河道改造中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景观改造的谨慎性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强调河道治理必须考虑到改造过程对城市防洪、景观、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推动城市水域空间规划设计的和谐处理,避免功能失效和景观生态缺失。同时,对城市河道治理的水利基本要素、城市河道断面的选择、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与景观效益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SD法的城市河道形态景观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水系统的一部分,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元素,为定量评估影响城市河道形态景观质量的关键因素,以郑州市金水河、熊儿河,许昌市清潩河以及迁安市三里河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外资料采集,基于河向学、河流生态学、景观设计学以及人文学等学科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制定出13组SD因子评判形容词对,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将SD法与主成分回归分析相结合构建城市河道形态景观质量综合分析回归模型,并对研究区河道景观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探究。结果表明:12项景观特征评价因子对于城市河道形态景观质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水深适宜度、城市融合度、空间连续度、坡度协调性、空间层次性、竖向丰富度、亲水空间丰富度、深潭浅滩交错度、蜿蜒度、弯曲度、空间开敞度以及植被覆盖度,且各研究对象指标因子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分值变动轨迹趋于一致。该结果可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以及河道形态设计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河道景观建设项目为对象,结合辽河景观建设,明确界定了基于环境共生的城市河道景观项目后评价概念,提出城市河道景观城市建设后的理论机制,对城市建设和评比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建立了河道景观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河道景观建设项目为对象,结合吐曼河景观建设项目,明确界定了基于环境共生的城市河道景观项目后评价概念,提出了河道景观城市建设后的理论机制,对城市建设和评比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建立了河道景观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福建省尤溪县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水景观建设实际,分析了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水景观建设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加强河道管理,构建人水和谐环境。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防洪系统和排洪河渠,这些渠道由于行业特点和历史原因往往功能单一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需要,治理河道污染并利用排洪河渠拦河蓄水构筑城区水景观已列入许多城市环境建设构思和计划当中。笔者曾参观、考察过国内多座河道治理成效显著、景观优美的城市,如成都府南河、上海苏州河、南京三汊河等,后完成珠海市凤凰河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此结合凤凰河整治工程扼要就城市排洪河渠拦河蓄水、构筑水景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将河道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相融合,促进了河道水面的净化,让城市的河道风貌得到了良好的开发。在城市河道工程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的将生态、景观和城市水利工程融合,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城市环境的关键。本文就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方面的原则、以及我国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促进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9.
袁晓平 《吉林水利》2015,(1):8-10,14
城市中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生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性,并将水利工程要和河道的生态性相互融合,能够起到还原水面滤化河道的作用。使城市中的河道风貌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目前在城市中任何工程项目建筑都要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为基础,所以进行水利工程将生态、景观因素相互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褚红梅 《江苏水利》2007,(11):22-23
城市河道整治中对景观要求越来越高,河道景观是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以人为本,以水为载体,营造水上、河边景观,给人以视觉享受和休闲场地的河道及河边空间环境的总和。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人水和谐的城市空间成为市民普遍的要求,城市景观河道建设也成为河道整治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深刻影响着城市热岛效应、大气环境、生态质量等诸多方面,是目前城市生态学和景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采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分别从全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尺度研究了2000~2010年成都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中心城区扩张导致的新旧城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破碎度进行了对比,最后结合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政策因素,分析了成都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成都市的景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建设用地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比例由5.65%上升至10.39%;耕地面积比例由61.41%下降至53.90%,但仍然是成都全市域的优势生态系统,比例维持在50%以上;中心城区城镇化景观变化更加明显,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3.41%,是中心城区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比例相应减少24.14%。人口规模的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的变化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流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城市河流的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水景观塑造等内容,其中,河流景观建设在大规模的城市河流综合整治背景下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规划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之中。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城市河流景观规划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景观的构成和规划的基本原则,重点对规划的内容,包括水景工程、桥梁景观、道路交通、小品设施、灯光夜景、植物配植以及生态修复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水"为中心释义了现代城市河流的景观规划思路,为城市河流的综合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北京山区小流域沟道的生态现状及受人类干扰程度,对沟道开展水文地貌普查十分必要且富有指导意义。针对北京山区567条小流域的主沟道,根据北京山区沟道水文地貌分级标准,对各沟道的水文地貌要素包括水文、地貌与沟道连续性等状况开展野外调查,在室内开展评价、实现对沟道的分类定级,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河流生态修复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流域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格局分析是评估生态状况、诠释生态过程的有效工具。本文在介绍流域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并以PLM景观模型为例,论述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研究的概况。最后,文中还讨论了流域景观格局分析在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状况评估、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景观格局变化评价的梯级水电开发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工程景观格局状况,通过建立水电开发建设规划方案的景观格局变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水电开发规划方案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本方法应用于黄河上游黑山峡河段水电开发建设方案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划方案实施后对原有生态环境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不同方案与研究区域生态现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和大柳树4个坝址均修建低坝的方案的景观格局指数最高,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最小。最终确定该方案为最优方案,该方案对区域原有生态体系性质和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河道景观多维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道景观四维属性基础上,拓展研究了其经济、文化、历史、人文、生态、社会等其他属性。提出了河道景观的多维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多维体系理论下的河道景观驳岸设计形式,列举了河道及沿岸不同高程位置的设计元素及方法。而且,从不同高度及角度对河道景观的不同观赏效果进行了研究,并探求随水位变化不同因变因素的设计方案,同时探讨了河道景观植物随四季变化的效果,分析了河道景观规划的其他维度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7.
河流生态修复的尺度格局和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哲仁 《水利学报》2006,37(12):1476-1481
通过分析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耦合特征,论证了流域尺度是编制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的适宜尺度。讨论了景观空间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在流域和河流廊道两种尺度上改善景观格局配置的方法。特别指出了在河流廊道尺度下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两个要点,一是增强地貌学意义上的空间异质性,二是改善生态水文学和生态水力学意义上的水文、水力学条件。本文还介绍了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生态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8.
堤防提升工程是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河道生态功能的恢复,水利防洪和景观生态功能的平衡,与周边城市的关系,营造出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以奶奶庙堤防提升工程为例,总结生态型堤防的堤线布置、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提升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提出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浅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河流与城市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且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城市河流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城市河流的现状,如直线化、平面化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劣、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水景观缺乏等,分析了造成城市河流当前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二是人类规划利用城市河流的理念不当。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方法(多自然河流建设,生态技术的应用,创造适宜的生境,利用城市水文循环过程等)及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的主要因素(合理的可见度、景观异质性、自然因子的有机融入、文化底蕴的挖掘等),并探讨了未来城市河道整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