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球铁奥氏体化后淬入380℃等温液中,不同时间取出淬冷,试样中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可用本文提供的方法进行测量,这种根据导磁率设计的磁性方法,简便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靠,可供设计和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光学金相、电子金相、显微硬度、X射线衍射、磁性和膨胀等方法研究了中温和低温回火对18Cr2Ni4WA钢渗碳层中残余奥氏体(A_R)的影响。结果表明,220℃回火时A_R中的位错线上已可观察到碳化物(K)析出,350~480℃回火时A_R中析出大量的魏氏组织碳化物(K_W),520℃以上回火时K主要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马氏体(M)对A_R向贝氏体(B)转变有明显促进作用,冰冷处理能增加这种转变,所形成的B的回火抗力很高,难以用高温回火工艺进行球化。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介绍了一种评定工具钢中初级碳化物体积分数的新方法。该法利用电解提取碳化物,然后对碳化物进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通过对某种碳化物化学成分与总体碳化物成分进行比较,以便得到各种磁化物的重量分数;其体积分数则可由计算所得的碳化物理论密度求得。该方法还可得出基体的密度及化学  相似文献   

4.
1.41%C超高碳钢淬火高温回火球化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对碳的质量分数为1.41%超高碳钢进行球化处理,研究碳化物超细化的机理,确定最佳的球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850~1100℃范围内淬火时,随着温度的上升,碳化物不断溶入奥氏体,使粗大碳化物颗粒变小,回火后不仅从针状马氏体中析出均匀细小的碳化物,同时在残余奥氏体中也析出大量均匀细小的碳化物,碳化物数量增加。钢中含有抑制碳化物长大的Al和Cr元素,在550~750℃高温回火时,温度越高球化效果越好,即使在1100℃淬火+750℃回火后碳化物颗粒尺寸仍然保持在0.1~0.3μm。  相似文献   

5.
GCr15钢等温马氏体转变及残余奥氏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GCr15钢奥氏体化后淬入稍低于M_S点热油中等温,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的变化。其中,马氏体多阶段形成,细化了马氏体领域,残余奥氏作量大且分布均匀;利用奥氏体热稳定化和等温马氏体形成,可得到不同的残余奥氏体量。采用显微硬度和TEM等研究了等温马氏体对回火组织的影响。指出等温马氏体形成推迟了先转变马氏体的分解,但不能阻止残余奥氏作内碳化物析出,且等温马氏体具延长残余奥氏体分解孕育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等温淬火球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等温温度的升高,单一等温淬火所得奥贝球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而延伸率和冲击韧性提高;采用阶段等温淬火可得粒状贝氏体球铁,这种球铁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7.
27SiMnA钢进行亚温等温淬火得到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占50%)复相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理想的强韧性配合。亚温等温复相组织中的贝氏体类似低温上贝氏体(B_Ⅱ)。马氏体晶体外貌除了有条状外,还有枣核状。被强化的未溶铁素体呈不连续块状分布。马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晶体细小、马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中碳化物弥散分布以及少量薄膜状形式分布的残余奥氏体是亚温等温淬火复相组织(B+M+F)强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 38Si2 Mn2 Mo钢等温下贝氏体中和淬火回火后马氏体中析出的碳化物。在下贝氏体中存在两组 ε碳化物 ,它们与贝氏体铁素体保持 Jack位向关系 ,而与奥氏体无固定取向关系 ,ε 碳化物的惯习面为 { 10 0 } b,未见碳化物在奥氏体一侧析出。表明下贝氏体具有碳过饱和度 ,ε 碳化物是从贝氏体铁素体中析出的 ,具有与回火马氏体相似的切变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某些钢中,当奥氏体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时,会出现一种形核于奥氏体晶粒内的“星”形组织。用扫描电镜详细地观察了0.32%Mo高纯度共析钢等温转变所形成的星形显微组织特征,发现这些星是由若干平行的分枝构成,分枝内部是存在于针状铁素体中的平行的长棒状碳化物和这些区域间的短棒状碳化物或碳化物粒子组成。连续磨片试验说明这些分枝是针状而不是片状。有迹象表明,贝氏体星界面前沿贝氏体区的形核促进了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用粉末冶金热压制备了不含石墨以及添加了3%石墨的镍铬基合金,考察两种合金在900℃时的等温氧化行为,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材料的氧化产物。结果表明,不含石墨时,合金表面氧化生成尖晶石结构的NiCr2O4以及Cr2O3,从而抑制了材料的氧化速度。加入石墨后,由于石墨的氧化分解,在材料表面生成了疏松的Cr2O3,使材料的氧化增重增加。  相似文献   

11.
X射线成像中图像的综合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X射线检测中,图像中散射噪声、射线束的不均匀性等是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分析X射线图像中散射的分布规律和低频噪声对图像的质量劣化影响,以求得散射的理论分布公式,为实际射线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的综合校正方案,首先利用上述理论依据,获取低散射的原始图像;再采用多分辨分析的图像校正方法,对其进行校正,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种多分辨分析法不仅具有普适性和实时性,同时也避免了不同检测物体和不同检测条件下的重复建模.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 钢中碳化物的分离鉴定是研究新钢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而几乎所有的中低合金钢在回火过程中都要析出渗碳体。渗碳体的析出不仅影响钢的性能,而且当它和其它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共存时,要影响到其它碳化物的X-射线定性鉴定和化学定量测定。在我们实验的很多钢中经常是渗碳体与其它类型的碳化物多相共存,有时要对其它合金的碳化物定性和定量时,必须把渗碳体首先定量溶解才能达到目的。例如我们对一种合金钢(文章中提到的6~#、8~#钢)进行碳化物测定,渗碳体M_3C与VC、Cr_7C_3三相共存,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所仿照日本的钢料成分自制了高碳高铬钢叶轮片,性能比日本的好。为此,对两种钢料进行了相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个不需定量收集碳化物而能定量得出碳化物析出数量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4.
枪管钢重要发展方向是采用二次硬化效应确保高温强度,然而这类钢韧性普遍偏低。为改善韧性,研究了30Cr2Mo V新型二次硬化枪管钢中碳化物溶解与析出规律及其对韧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碳复型和相分析技术对碳化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8501 050℃)升高,碳化物溶解越多,回火时二次硬化相析出动力越大;在950℃温度(略低于MC型碳化物全固溶温度)淬火时,奥氏体晶界处未溶MC型碳化物可有效抑制原奥氏体晶粒长大,冲击功保持较高水平(107 J);在950℃温度淬火后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600700℃)升高,M_3C型碳化物不断溶解,M_2C型碳化物逐渐析出,M_7C_3型碳化物在略小于650℃时开始析出,MC型碳化物含量几乎不变,碳化物总量减少约14%;在600℃、625℃和650℃温度回火时冲击断口分别呈准解理、解理和韧性断裂;625℃温度时解理断裂原因可能是在625℃温度回火时M_3C型碳化物向M_2C型碳化物转变过程中发生了晶内强化和晶界弱化、有害元素向晶界偏聚和碳化物粗化。  相似文献   

15.
选用GCr15轴承钢为基体,WC颗粒为增强相,采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备WC/钢复合材料—LGJW20。用金相分析、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及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材料铸态的相变过程及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LGJW20显微组织中基体主要为细小的珠光体组织,基体中析出大量M23C6及MC型等细小碳化物颗粒;WC原始颗粒以各种复式碳化物的形式析出,分别形成枝状或鱼骨状共晶碳化物、网状二次碳化物及大块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16.
工业X射线透视成像中的散射及其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树越  路宏年 《兵工学报》2004,25(2):163-166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工业X射线散射对无损检测成像质量的影响、散射规律及其校正方法.通过研究散射系统的设计,用实验得出了射线散射随试件厚度的变化关系,修正了以往人们常用的散射模型,提出了指数幂散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X射线散射用维纳滤波法进行了校正.实例表明,本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散射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使透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与校正前相比提高了56%,取得了较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QP980钢在高应变率拉伸下的相变规律,在通常的Hopkinson拉杆装置入射杆和透射杆之间增加应变受控装置,根据试件应变预值设计装置尺寸,进行应变受控Hopkinson拉伸试验。利用回收试件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试件中应变对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的影响规律。分析发现QP980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呈非线性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高应变率拉伸下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随着应变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与准静态拉伸下的变化规律几乎一致。根据Olson和Cohen建立的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理论,结合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得到了单轴拉伸下QP980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和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函数。  相似文献   

18.
枪管钢重要发展方向是采用二次硬化效应确保高温强度,然而这类钢韧性普遍偏低。为改善韧性,研究了30Cr2MoV新型二次硬化枪管钢中碳化物溶解与析出规律及其对韧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碳复型和相分析技术对碳化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850~1 050 ℃)升高,碳化物溶解越多,回火时二次硬化相析出动力越大;在950 ℃温度(略低于MC型碳化物全固溶温度)淬火时,奥氏体晶界处未溶MC型碳化物可有效抑制原奥氏体晶粒长大,冲击功保持较高水平(107 J);在950 ℃温度淬火后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600~700 ℃)升高,M3C型碳化物不断溶解,M2C型碳化物逐渐析出,M7C3型碳化物在略小于650 ℃时开始析出,MC型碳化物含量几乎不变,碳化物总量减少约14%;在600 ℃、625 ℃和650 ℃温度回火时冲击断口分别呈准解理、解理和韧性断裂;625 ℃温度时解理断裂原因可能是在625 ℃温度回火时M3C型碳化物向M2C型碳化物转变过程中发生了晶内强化和晶界弱化、有害元素向晶界偏聚和碳化物粗化。  相似文献   

19.
X射线工业CT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射束硬化伪像。研究一种有别于软件校正模型的更为简单实用的射束硬化伪像校正方法。该方法对X射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硬化,通过实验获得预硬化材料种类及射束硬化伪像的校正规律。结果表明,铜、铅为理想的预硬化材料,预硬化材料厚度与射束硬化伪像校正效果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铁纳米颗粒的热行为及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梯级加热的方法对铁纳米颗粒进行了处理。根据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的表征结果,在时间上反演了铁纳米颗粒的被加热过程,同时对铁纳米颗粒的热行为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铁纳米颗粒具有突变型的氧化行为特征,其在大气中的氧化转变临界温度在523K左右,此温度以下该种铁纳米颗粒能够保持成分及性质稳定,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