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压榨工艺、脱胶方法、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对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毛油经滤纸抽滤后氧化稳定性提高,但进一步脱胶脱出磷脂后氧化稳定性大大降低。迷迭香提取物和没食子酸对花生油均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以0.07%迷迭香提取物和0.04%没食子酸复配的天然抗氧化剂可有效提高花生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将10种常见的具有抗氧功能的性食源物料与花生先混合后压榨的新型油脂制备方法,对制得的混合压榨油进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研究不同食源性物料混合压榨油的过氧化值、总酚含量、ABTS·+和DPPH·清除率、油脂产品诱导期、抗氧化系数,货架寿命等,筛选出对于花生油抗氧化效果较好的混合压榨食源性物料,试验结果表明:10种食源性物料中,迷迭香、白芝麻、黑芝麻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预测食源性物料中的多酚类物质在油脂中起到了自由基清除作用,使油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研发结果为高抗氧化性花生油制作和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及电子鼻对不同压榨工艺下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6种不同压榨工艺花生油中共检测到10类3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含19种风味成分。在热榨花生油中以呋喃类(63.43%~66.68%)、醛类(10.04%~5.47%)、酚类(8.83%~7.18%)为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在冷榨花生油中以酯类(26.43%)、醛类(23.47%)、酸类(22.10%)为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此外,热榨花生油检测出少部分吡嗪、吡啶、酮类关键风味成分,其在冷榨花生油中并没有检出。电子鼻结果基本与GC-MS一致,硫化物、芳香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甲基类化合物对花生油整体风味贡献率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K-mean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种花生油挥发性成分变化差异显著。6种花生油脂肪酸组成都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含量可达到90%以上。然而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花生油脂肪酸组成发现随着压榨温度的升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加速。综上,对比不同压榨工艺下花生油风味和营养成分的变化发现高温条件压榨下花生油的风味成分显著增加,花生油品质略有下降,利用电子鼻可快速区分不同压榨工艺花生油。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花生油,处于激发态的等离子体可能会引起油脂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因此以花生油中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维生素E、氧化稳定性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等作为检测指标,来评估低温射频等离子体去除黄曲霉毒素过程中对其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100 W、200 W和300 W的等离子体处理花生油10 min后,花生油的酸价从0.87mg KOH/g分别减少到0.28、0.25和0.26,差异显著(p0.05)。碘价在10 min范围内的变化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验所处理的范围内,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均未超出6 mmol/k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离子体对花生油中的维生素E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小。说明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技术降解花生油中的AFB1的方法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也不会影响花生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油食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优化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工艺,分别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水平等方面研究4种吸附剂(活性白土、膨润土、改性蒙脱土A、改性蒙脱土B)对花生原油中AFB1的吸附效果以及对花生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1%~1.0%时,4种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率随添加量增加而提高,达到一定水平后,吸附率维持动态平衡;吸附时间为20~60 min、吸附温度为45~115℃时,4种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率均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和吸附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花生原油中AFB1的污染水平对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花生原油经4种吸附剂处理后,污染物(总砷和铅)未检出,脂肪酸组成(油酸和亚油含量)无明显变化,酸值、过氧化值、维生素E含量、角鲨烯含量以及甾醇含量均变化不大;4种吸附剂对花生油中的风味物质均有吸附,其中活性白土吸附程度最大,仅保留30.6%的风味物质,而改性蒙脱土B对风味物质吸附最...  相似文献   

7.
几种天然香料对花生油储藏期中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种天然香料对花生油储藏期中品质影响试验表明,在花生油中分别添加0.4%花椒、0.2%桂皮和0.1%大茴香可以延缓花生油酸价的上升,但对防止油中过氧化值、羰基价的增值效果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油葵为原料,研究了炒籽对压榨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和炒籽时间的延长,葵花籽油的出油率逐渐降低,色泽逐渐加深,最终呈现深红色,过氧化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酸价是逐渐升高的,氧化诱导时间呈现升高的趋势;而炒籽对葵花籽油脂肪酸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温炒籽可以提升葵花籽油的香味以及氧化稳定性,但炒籽温度最好不超过170℃,炒籽时间不超过40 min。  相似文献   

9.
压榨是生产半硬质和硬质干酪的重要工艺。通过检测干酪的化学成分、质构特性、流变特性,研究了压榨过程中压榨时间、压强等参数对干酪品质特性的影响,并且结合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等手段分析了压榨工艺与干酪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压榨时间增加、压强增大,干酪样品的水分含量下降,脂肪和蛋白含量升高。随着压榨时间的延长、压强增大,用质构仪测得干酪的硬度和咀嚼性增大,弹性减小。流变仪测定结果显示干酪的弹性模量增加,熔化性减弱。干酪微观结构图显示,随着压榨时间的延长,蛋白网络更加致密有序;随着压榨压强的增大,脂肪球大量聚集,蛋白分子重列。研究结果揭示了压榨过程影响干酪品质的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仁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60℃)、热榨法(150℃)和水酶法3种制油工艺对花生油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活性成分(生育酚、多酚及角鲨烯)、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花生油色泽(Y19. 5R1)最浅,酸价(KOH)((0. 66±0. 05) mg/g)最高,过氧化值((2. 05±0. 00) mmol/kg)最低,氧化稳定指数((3. 95±0. 11) h)最高,油酸含量最高((50. 73±0. 43)%);热榨花生油中α-生育酚、总生育酚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4. 57±0. 03) mg/kg、(206. 61±3. 24) mg/kg、(44. 27±2. 60)mgGAE/kg;冷榨花生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为(477. 20±10. 31) mg/kg;热榨花生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抗氧化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给油莎豆油精炼过程的品质控制提供支持,对2个不同品质的油莎豆原油样品进行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蒸馏脱臭,对精炼过程中油莎豆油质量指标,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原油品质和精炼过程对油莎豆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2个不同品质的油莎豆原油的酸价(KOH)有明显差异(分别为2.03、12.21 mg/g),但精炼后酸价(KOH)(分别为0.16、0.33 mg/g)和过氧化值(均为0.01 g/100 g)均显著优于LS/T 3259—2018《油莎豆油》中的指标要求;磷脂含量分别从6 874.10、312.29 mg/kg降至88.61、88.28 mg/kg,脱除率分别为98.71%和71.73%;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甘油酯组成中甘三酯含量有所增加(分别从98.46%、97.68%升高至98.74%、98.06%),但变化不显著;甾醇总量分别从220.21、253.44 mg/kg降至175.14、182.33 mg/kg;多酚含量分别从26.38、88.65 mg/kg降至8.45 mg/kg和未检出;维生素E总量分别从225.91、177.33 mg/kg降至180.01、13.09 mg/kg。品质不同的油莎豆原油经精炼后,质量指标都能达到行业要求,但酸价高的油莎豆原油精炼过程中有益伴随物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大花生为原料,应用滚筒式微波设备,通过调节其功率及时间,自动旋转翻炒油料,液压冷榨得花生油,对花生的出油率和花生油的酸值、色泽、氧化稳定指数(OSI)、脂肪酸组成、VE含量及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有利于提高花生出油率;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和微波时间的延长,花生油酸值和色泽增加,但均在国标范围内;微波处理最优条件下(1 000 W,18 min),花生油氧化稳定性最佳(OSI值5.52 h),VE含量最高(344.97 mg/kg),综合感官评定风味最佳,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加工花生高级烹调油的原料油可以为二级花生油、预榨花生油和浸出花生油,对于不同的原料油加工成花生高级烹调油要采取不同的工艺,这样得出的各项质量指标才能稳定,白土、磷酸、液碱、柴油等辅料消耗也低,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广花生蛋白基胶黏剂在胶合板中的应用以减少甲醛的释放,优化花生蛋白基胶黏剂应用于杨木胶合板热压条件,分析热压条件对胶合板湿态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湿态胶合强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涂胶量热压压力;胶合板的最佳热压条件为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8 min、热压压力1. 2 MPa、涂胶量220 g/m~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胶合板湿态胶合强度为1. 09 MPa,符合GB/T 9846—2015中I类胶合板的要求(≥0. 70 MPa),且该热压工艺条件在工业化生产中能够实现。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固化后花生蛋白基胶黏剂亲水性基团减少,同时酰胺键增加,说明内部基团发生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5.
张丽霞 《中国油脂》2022,47(1):113-118
以花生仁为原料,先红外辐射预处理,再采用酶解法提取浓香花生油脂体。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浓香花生油脂体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 1、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与木聚糖酶比例63∶ 24∶ 13)加酶量460 U/g、pH 5.5、酶解时间110 min、酶解温度51 ℃,在此条件下浓香花生油脂体得率为50.89%。所得浓香花生油脂体呈半流动态乳液状,淡黄色,具有浓郁的烘烤花生香,平均粒径为(3.49±0.61)μm,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39 mg/100 g,氨基酸总量为13.50 mg/100 g,冻融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紫外照射去除黄曲霉毒素工艺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花生油为原料,选取酸值、碘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维生素E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等参数作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紫外照射剂量下,紫外线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工艺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有效照射剂量范围内,花生油的质量指标除过氧化值显著增加(在国标范围内)外,其他并无变化.紫外照射技术用于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不仅有效,而且对花生油品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展油料产地化低残油压榨技术装备研究,以紫苏籽、花生仁为原料,研究2种油料的物性(包括原料成分及硬度和脆性)。采用小型榨油机(该机为榨螺和榨轴一体的单螺杆榨油机,测量并计算其理论压缩比为11)压榨,以压榨饼残油率为指标,考察油料入榨含水量,入榨温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2种油料压榨饼残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压榨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为4%,入榨温度为65℃,环境温度为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苏籽压榨饼残油率为9.82%;花生仁压榨饼残油率为8.21%。由于出饼温度小于80℃,随着紫苏籽压榨饼和花生仁压榨饼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其氮溶指数与原料相比也有所增加,说明蛋白质尚未变性。另外,利用透射电镜对2种油料种子子叶细胞及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压榨饼进行微观结构观察。证实了油料种籽子叶细胞中油脂以脂类体形式储存在细胞的内质网状结构以及蛋白体和糊粉粒的间隙中,压榨时在外力挤压作用下油料细胞结构严重变形并被破坏,油被压榨出并同时实现与饼的液-固分离。  相似文献   

18.
花生冷榨过程中的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冷榨过程中的基本特性及变化规律,冷榨下整粒花生仁和碎粒花生仁的出油压力与出油应变、出油率、应力-应变关系、实际压缩比等问题。建立了花生油料出油率与压榨压力的经验公式,应力-应变经验公式和实际压缩比理论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