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中城市群空间协调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虹  彭翀  顾朝林 《城市规划》2007,31(10):48-51
通过对国内城市群空间规划内容的分析和辽中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的实践,提出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应从城市群整体、都市区、城镇个体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都市区层次应作为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内容,重点进行研究。都市区空间规划主要通过对都市区内城镇个体的相关规划要素在空间上的协调,以达到统筹、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区域视角下大城市的功能疏解及广佛都市区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通过回顾西方和中国大城市规模控制与功能疏解的历史,指出当前中国大城市功能疏解需要基于区域整体的视角进行功能整合。其次,透过广州—佛山的案例论证了城市区域化和区域一体化是都市区视角下整合空间功能、实现大城市功能疏解的两种模式。最后,从人口和产业两个方面对广佛都市区的功能疏解进行了测度,并得出可供规划师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区消费空间的重构——以广佛同城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佛都市区的同城化为例,分析都市区经济背景,发展路径,经济联系和规划思路,在此基础上探讨同城化下消费的可能走势.随着广佛都市区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跨境居住一就业行为日渐普遍,消费空间也必然随着消费关系的变化而悄然变化.同时,随着武广高铁和广珠轻轨的建成和通车,广佛同城化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区域环境之中.借助中心-...  相似文献   

4.
郑斌  陈敏 《山西建筑》2008,34(11):68-69
深入研究了都市区规划的战略特征,论述了都市区规划的模式理论、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动力理论、都市区规划空间管制协调和组织运作理论等,表明了都市区规划在市政建设中的战略重要性,为深化市政建设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都市区发展阶段的城郊矛盾与管理创新──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区的发展既是中心城与郊区相互联系的结果,又对城郊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杭州已进入都市区形成与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都市区发展中面临的城郊矛盾及其诱发困素,提出了现阶段杭州都市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现行体制背景下促进都市区内城郊协调发展的若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重庆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都市区是山水特色突出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目前重庆正处于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及重庆市对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都市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的阶段,人口和产业呈集聚发展的态势,城市发展对城市空间产生的新的需求,而另一方面都市区内适宜城市建设用地有限,城市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城市发展需要制定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本文基于对都市区城市发展空间的上述认识,在对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的背景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空间在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都市区的空间组织结构、协调发展动力、区域合作困境与治理机制等逐渐成为规划编制关注的重点。文章以金义都市区为例,剖析交通、行政和市场等不同协调动力影响下其空间格局的演变历程,对"互联网+"时代下其发展面临的"等级化"或"扁平化"、"板块化"或"网络化"情景选择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影响下,未来都市区空间呈现"中心更聚,外围更散"的发展趋势,金义都市区应选择以差异互补的职能共筑金华—义乌强核心区,以及近期"靠板块促集聚"、远期"靠网络促能级"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Z2)
城际轨道交通是为促进城市群发展而建设的区域性交通设施,其站点片区具有重要的价值,通常站点两侧存在大量的开发需求。然而,由于城际轨道自身的特点及其选址的因素,在站点片区普遍存在空间被割裂的问题。广佛城际轨道"张槎站"片区采用TOD模式进行开发建设,针对空间割裂问题,结合站场特点优化具体的设计手法,实现了站点两侧的交通联接、功能联接与空间联接,发挥了轨道站场综合开发对片区的"缝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雄斌  卢源 《城市规划》2021,45(12):104-113
伴随着交通强国和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城际高速铁路服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应对都市区核心城市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郊区化和跨区域通勤趋势日益明显.理解都市区跨区域通勤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动高速交通导向的都市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一体化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京津城际通勤行为数据,理解都市区城际通勤规模和一般特征,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甄别城际通勤选择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京津跨城高铁通勤(含每日通勤、每周通勤和每月固定次数通勤的乘客)的比例约为7%.(2)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城市-城际交通接驳便捷性和出行时长、城市-城际出行经济成本、交通换乘便捷性和换乘成本、出行偏好和异地工作意愿等因素均会影响居民跨城通勤选择.(3)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下,模型结果表明,出行时间、换秉便捷度、出行成本和异地工作意愿等对跨城通勤选择有显著作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需求,本研究能为都市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优化、跨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罗捷  罗小龙  顾宗倪  唐蜜 《城市规划》2022,46(5):38-43,55
与一般都市圈相比,乌鲁木齐都市圈涉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政府两套管理体系,兵地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环境使得乌鲁木齐都市圈协调发展具有特殊性。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对乌鲁木齐都市圈协调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背后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都市圈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都市圈发展空间等方面有较多不协调,究其原因是特殊行政体制导致协调发展机制有待健全。为更好的实现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协调发展,文章提出构建都市圈协商机制、建立以功能为导向的规划体系、推动兵团体制革新的兵地融合下都市圈协调发展机制,同时也为兵地共存地区提供管理和制度上的借鉴,并弥补都市圈研究中有关兵地协调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不同层面揭示了三峡工程建设与乌江流域发展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乌江流域与三峡库区城镇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协调发展的策略重点,即:以推进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为龙头,加速乌江流域城镇化进程;建构合理的乌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实现城镇发展的区域协调。文章对乌江流域与三峡库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形态协调关系作出了具体设想,并以此文为契机,建议广泛开展流域城镇化与城镇体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如何实现交通与产业协调发展? 王振坡:经过三年的发展,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将京津冀三地收罗其中.津保铁路、张唐铁路、京津城际延长线已建成通车.随着《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的正式发布,未来这张网将覆盖、连通每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重要城镇和主要产业聚集区,将使产业在发展规模和速度方面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罗震东  汪鑫  耿磊 《城市规划》2015,(2):44-49,64
分析1997年至2014年中国都市区层面的行政区划调整行为,可以看到行政区划调整的阶段与特征与都市区化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都市区化进程所内生的空间与治理需求,在现行体制中只能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行政区划调整的负面作用所导致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自上而下约束,促使了地方层面进行更为谨慎、理性和多样的行政区划调整。内生动力和外在约束的共同作用塑造了两个阶段的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在1997年至2007年这一阶段,以撤县(市)设区为主,调整的核心目的是满足都市区空间扩容需求;在2008年至2014年,撤县(市)设区与区界重组并重,调整行为与都市区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两个阶段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都市区化的阶段特征,同时反映了行政区划调整作为都市区改善治理结构手段的适用性。作为一种干预都市区发展的行政手段,行政区划调整基本与都市区空间和治理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了大量都市区的快速发展。虽然其存在许多负面效应,而且进一步采用的阻力和成本不断加大,但它依然是当前政治经济体制中最为有效的处理空间不协调问题的手段。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研究更为合理的、负面影响最小的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平衡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基础:都市区绿地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当前城市发展迈向大都市区时代这一视角为切入点,提出新的都市区绿地系统概念。结合欧洲的规划经验,提出都市区绿地系统是平衡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基本要素的观点,探讨都市区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异现象,并设计新的规划程序,总结三种规划手段:保护、更新和新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十几年的国内绿色空间实施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我国都市区域绿色空间实施的发展趋势和问题症结。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都市区域绿色空间建设的几条策略建议:政府机制的完善和区域协调;促进广泛的合作关系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建立持续、明确、全面的的城市绿色空间政策体系;以及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以全域设区行动为抓手,各大城市陆续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并超越通过撤县设区破除行政壁垒的传统认知,将“城区”过渡为“都市区”,逐步实现了自身行政、空间与功能的多元边界重构,使得都市区化成为我国大城市能级跃迁的重要选择。据此,本文基于南京和杭州两市实践,围绕各自行政、空间与功能边界的重构逻辑,梳理了两市通过区划调整实现拓空间、强实力、扩影响的基本路径,比较了两市在全域设区进程中所显现的都市区化效应,阐释了两市系统调整行政边界、科学延展空间边界、全面优化功能边界的都市区化过程,总结形成了“行政—空间—功能”和“行政—功能—空间”两类都市区化模式,以期为同类城市的都市区化实践提供参考框架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的战略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广佛都市圈占据着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已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最集中区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轴心(如下页表1)。根据新的动态区域圈层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圈核心区与经济腹地已经不是简单的支配与依附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平等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关系中,广佛都市圈在制定空间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明确了城乡空间管理中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事权,并通过"三大阶段,十项制度"建立了协调高效的区域城乡管理新架构。其中,在规划编制阶段,建立省域规划和市域规划协调制度,协调编制过程;在规划实施阶段,通过分级、分类的空间管治制度、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同制度,以及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管理制度等,共同实施规划;在规划监督阶段,利用年度实施报告制度、动态监控信息系统、规划督察员制度等监督规划实施。并且在各个阶段均通过协调会议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保障协调任务的落实。新的规划管理架构将有助于协调规划过程,多方沟通协商,实现"协作规划";协调实施过程,落实规划要求,实现"务实规划";协调部门意见,统筹空间安排,实现"部门联动";协调公众意见,加强实施监督,实现"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9.
郑晓东  童宗煌  林飞 《规划师》2007,23(1):78-81
都市区将成为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空间载体,温州较早就提出了都市区规划,都市区规划的实施又是当前转型期整合优化城乡空间形态的战略选择.温州都市区规划实施存在着城市区域的整体规模效应还未显现、产业发展不适应都市区功能发展的要求等问题,应从立体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强化与提升城市功能,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着手推进都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武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与圈层分析方法,探讨了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的多中心圈层格局,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具有差异性;交通通达性、土地价格、商业集聚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文化创新环境是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商务服务业,影响其空间格局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