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农村公共人力资源的范围、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及现状,分析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加强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所侧重,运用参与式方法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的积极性;政府通过教育制度的创新、医疗保健服务的保障可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同时,引入NGO参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及意义,其次说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据课题组调查,网络应用高技能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村通信建设投入大与产出小、大量的信息需求与薄弱的信息服务体系等深层次矛盾是制约陕西农村通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快陕西通信业发展,亟需健全陕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以及农民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探讨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认为建国以来陕西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农村劳动力的正常转移(1952~1957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大起大落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阻(1958~1978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陕西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1979~20世纪初)等3个不同特征的历史阶段.得出在当今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进程中,陕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观,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部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省区,其发展缓慢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人力资源基础素质水平低、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经费的绝对量低、人力资源开发的软环境差是制约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和开发观、发展高等民族教育、推行持续性的教育和训练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注重农村女性健康,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最终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农村运动及其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给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启示.借鉴日本的经验,重庆可以从发展教育、建设农民组织、激发村民积极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政府作用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8.
日本新农村运动及其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给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启示。借鉴日本的经验,重庆可以从发展教育、建设农民组织、激发村民积极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政府作用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对策:创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创新机制;优先发展教育,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功能,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省武功县为例,着重分析了陕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对策,认为农村的环境问题是由于农业生产模式不科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以及农村人口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走可持续发展科技兴农之路、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等是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而提高农村人口的环保意识则是其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