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后,最能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是内源性营养盐。研究不同富营养化湖泊中内源性营养盐的不同比例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能为解决湖泊内源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根据藻类的经验分子式,确定以磷为限制因子时的N∶P=7.2∶0.4和以氮为限制因子时的N∶P=4.6∶1来调控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比例,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生长影响程度很大;内源性营养盐对富营养化湖泊的影响程度依次是:重度富营养化湖泊〉中度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化湖泊,磷作为限制因子比氮更能有效抑制湖泊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2.
海水营养盐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水营养盐的组成,形态,分布规律以及营养盐限制对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等内容作了系统总结,提出通过人为调节海水营养盐的浓度和组成比例来调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从而有效控制赤潮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原位实验是在纳米乃至皮米尺度上实时研究物质在不同场环境中的原子和电子结构变化、探寻材料在使役条件下性能根源的一类实验研究方法,在基础科学探索与产业技术研发的源头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高分辨透射电镜原位实验研究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进展.按照原位电镜实验实现手段进行分类,概述原位电子束照射、环境透射电镜、四维超快电镜、原位加热、加电、力学、光学、液体、气体样品杆等各类高分辨原位电镜实验的实验技术、原理以及应用的最新进展.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分辨原位电镜实验正向着芯片化、复合化和定量化的方向发展,而目前所遇到的电子束、磁场的干扰以及成像速度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白鹤滩成库前原水水样,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通过人工添加NH4Cl、NaH2PO4•2H2O和葡萄糖的方法,改变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营养水平,试验设置了原水浓度、富营养化浓度、重度富营养化浓度三个营养水平。通过定量测定水体中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叶绿素(Chla)含量,定性观察水体中优势种群,同时探究藻类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增殖规律以及营养物质与藻类生长的相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高营养水平水体中,TN的相关度较高,而低营养水平中,TP的相关度较高。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多重线性回归优化拟合得到方程N(藻类个数) =2.641+0.88TP+0.16Chla可知白鹤滩成库前藻类生长影响关键性因子为TP,从而证明了三种水质因子中TP是白鹤滩库区富营养化防治的控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5.
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增温试验,以试验水样叶绿素a含量作为藻类生物量指标,测定水样增温关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生长,种类组成,优势种都有影响,影响的程度与环境水温及增温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增温试验,以试验水样叶绿素a含量作为藻类生物量指标,测定水样增温前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生长、种类组成、优势种都有影响,影响的程度与环境水温及增温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实验条件对肌酸比色法测定双乙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利用肌酸比色法测定双乙酰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此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取灌河口现场海水于实验室不同光照度下培养,观察光照对微藻在海水中吸收氮磷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0 lx光照度下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吸收效果都显著于3000JX光照度,磷酸盐在6000 lx光照度下在12,24,36,48,60h的去除率分别为3000 lx光照度下的3.53,3.03,1.21,1.23,1.13倍,硝酸盐分别是5.83,4.44,3.13,6.11,2.83倍,与氮磷营养盐吸收变化紧密相关;培养期间藻类叶绿素n质量浓度在6000 lX光照度下在48h时可达到初始值的36.79倍,而在3000 lx光照度下叶绿素a在60h时达到峰值,为初始值的18.55倍,无光照下磷酸盐呈释放状态,硝酸盐吸收不明显,而叶绿素a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高校中水的处理与回用率,首次提出了优质中水的沉淀-SOBMR-过滤原位处理系统模式,并设计和制作了处理设备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实现无动力、自动化运行,尤其适合于盥洗和洗浴废水的处理。设备处理出水满足杂用水水质对BOD5、SS、NH4-N要求,可用于冲厕和杂用。每套处理装置可节约水资源151.2m^3/年,设备投资回收期为2.01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设置生态围隔,人为调控围隔水体中的营养盐(N、P、Si)的含量和组成,开展营养盐对实验海区浮游植物生长以及对叶绿素a和藻细胞密度响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为生态围隔中的关键性营养盐,硅酸盐含量对浮游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NH4+-N更易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PO43--P可以促进浮游植物对NO3--N的吸收;N、P更易促进叶绿素a的生成,而Si更易使藻细胞分裂生长加速。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三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实测葛洲坝枯水期日内出库流量过程,比较了典型实测日调节流量波形与设计方案的区别.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水位、流量沿程波动特性,以及对典型浅滩通航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方案与实测流量过程在波形、日均流量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日调节波动影响范围为距坝约95 km的枝江断面附近;在日调节非恒定流影响下,芦家河的局部比降过大、枝江河段的通航水深不足等碍航问题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峡水库入库水沙条件及实际运行方式的变化,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方案变化对水库泥沙运动及变动回水区航运条件造成的影响.采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蓄水方案对水库泥沙淤积情况的影响及各方案间的差别,进而对方案调整后变动回水区重点浅滩的水深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的水沙条件及考虑上游建库的影响下,蓄水方案调整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6~11 a,并随水库运行时间的延长而缩小,不会对变动回水区浅滩河段通航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三峡库区内支流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来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选取三峡库区库尾一级支流御临河上的5个断面:河口区、回水区(排花、舒家、梅溪)和不受三峡库区调度影响的上游来水区(东河)对PAEs进行了原位调研。基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御临河水体中6种PAEs的来源以及主要PAEs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监测断面中6种PAEs(DEP、DMP、DBP、BBP、DEHP和DnOP,US EPA)的总浓度为0.42~0.77 μg/L,5个监测断面PAEs平均总浓度依次为:河口(0.771 μg/L)>排花(0.638 μg/L)>梅溪(0.613 μg/L)>东河(0.566 μg/L)>舒家(0.421 μg/L)。通过对6种优先控制PAEs的解析发现,御临河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DBP、DMP和DEHP。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BP和DEHP显著正相关,可能与工农业生产活动及其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有关;DMP和DEP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性,可能与当地居民的人为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关洲河段属典型的主流年内交替型分汊河道,地处三峡大坝下游,受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带来的水沙变异影响,河道冲淤响应较早,但因河床组成差异呈现出不同于沙质河床的河势调整规律。松滋口作为分泄长江水沙进入洞庭湖的重要通道,其分流特性变化与上游关洲河段河势调整密切相关,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两者的影响关系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基于近10年来的河道实测资料和水文观测数据,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关洲河段的河道演变特点;从关洲河段河道冲淤、左汊发展和左汊主汊的维持时间等三个方面研究了上游河势调整对松滋口分流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2002.10~2013.11),关洲河段河道枯水河槽冲刷幅度较大,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90%,且冲刷主要集中于左侧低滩及左汊,致使左汊中下段深泓高程低于右汊,枯水期同流量下左汊分流比呈现增加的趋势;当上游来流小于20000m3/s时,同流量下松滋口分流能力下降,但这一影响随着关洲河段河道冲刷的趋于平衡而逐渐削弱;关洲左汊的发展有利于增加较大流量时松滋口的分流比,且这一流量持续的时间越长,即左汊维持主汊地位的时间越长,松滋口年分流比越大。此外,左汊的过度发展可能会引起关洲河段主流不再年内交替,而是将长期稳定在左汊河道,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关洲河段左汊河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河流中的悬浮态泥沙对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输移转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展开研究,通过室内平衡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对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的泥沙粒径、初始泥沙浓度等关键要素对磷酸盐吸附特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三种泥沙粒径在不同泥沙浓度时的吸附特性,认为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泥沙浓度和粒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通过Langm iur吸附等温式的拟合,求取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认为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是Langm iur型第五类吸附,在清样浓度和吸附量较高时出现吸附最大值,并随着清样浓度的继续增加而减少;(3)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磷酸盐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4 h。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规模急剧膨胀,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土地资源短缺与人们生存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严重影响到库区城镇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三库区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走内涵集约型土地利用的途径,以期协调城镇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动力机制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小城镇生活垃圾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小城镇生活垃圾污染形势严峻,为了解三峡库区小城镇生活垃圾特性,该文以典型调查的方式,对三峡库区13个不同经济水平小城镇进行实地调查,并对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等进行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总结出三峡库区小城镇垃圾的特点,得出小城镇生活垃圾特性与经济水平的相关关系.调查结果为三峡库区小城镇垃圾处理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地区小城镇垃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形成后,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的环境,日益成为影响重庆直辖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影响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论述了重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处置和利用的现状、前景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可资借鉴的经验,探讨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变废为宝的途径和前景,提出了三峡库区成库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利用对策.研究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利用技术,不仅有利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利于新重庆的发展,其潜在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城市形态的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城市自然地理环境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出发,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三峡水库淹没对库区城市形态的影响。认为库区城市形态现正在打破团状、带状等传统形式,逐渐向组团式、带状组团式、星座式等多样化方向发展,而包含多种形式的星座式则是大部分库区城市的最终形态。指出这是库区城市自然环境多样性以及设计结合自然的结果,它有利于该地震城市个性的形成,也丰富了城市的环境空间,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但应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否则城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淹水土壤磷吸附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三峡水库主要类型土壤对水体中磷的吸附过程.土壤在淹水初期吸磷速率较快,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吸磷速率降低.当淹水到70天时,上覆水磷浓度表现为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吸附平衡时间与土壤类型和上覆水初始磷浓度有关,当上覆水初始磷浓度≤1mg/L时,黄壤和冲积土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4天和42天.黄壤具有吸磷速率快、磷吸附量大和上覆水磷平衡浓度低等特征.研究发现上覆水磷浓度随着淹水时间和初始磷浓度的变化可以用广义Langmuir模型描述,模型参数可用磷最大吸附量,以及活性铁和活性铝等土壤性质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