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合理运用教学智慧引领智慧教学改革成为实现和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隧道工程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极强的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和课程内容等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开发工程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对高层次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在系统阐述隧道工程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育人为准绳,结合郑州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能力智慧升级、教学内容智慧更新、教学模式智慧立体化、学习导向智慧自主化的"四维一体"智慧教学改革方法,以实现教学相长,智慧相融。实践表明,该方法使隧道工程课程的"教"与"学"从单一知识的讲解逐步走向多元智慧的传授,体现了智慧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土力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开展RBL、CBL及TBL与PBL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并积极利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广泛阅读土力学教材和相关书籍,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课程常讲常新;充分利用已有在线课程资源,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介绍土力学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杰出人物和土力学著名工程案例,有机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土力学教学。实验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将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性思维、OBE教育理念、大国工匠精神等引入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之前,让学生观看土力学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实验视频,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上的虚拟仿真实验开展线上实验教学。通过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责任心强的全方位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3.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新形势和"双一流"建设对学科发展的要求,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土木工程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大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基于现代土木工程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窄口径"等问题,提出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共性"和"个性"上寻找平衡点,合理整合课程内容,科学构建课程模块,拓展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优化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通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进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建设,在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引导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61-62
目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使得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跨界复合型人才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人才培养的方向。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引入非遗项目,以"小葫芦"撬动"大教学"改革,形成了基于"集成专业、柔性课程、开放课堂、弹性走读"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极大改善了中职学校教育生态,为学生打通了开放式学习、多样化成长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3)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我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增设学科融合的企业信息化方向,采用"2.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OBE理念构建学科融合的SAP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搭建多学科的师资团队,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云平台、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产学研结合、实习-就业-毕业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他高校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4)
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该文围绕课程内容、课程定位、课程安排、课程实施和课程考核等方面,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探讨,旨在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由单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向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提升动画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8.
余洋  姜鑫  张露思 《风景园林》2018,25(12):125-129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以设计课程为导向的生态实验教学模式,3个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计课程应用。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均以设计课程为导向,其实验结果可作为场地量化认知和分析的基础,帮助学生提升生态规划和设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生态学基本素养和循证设计的能力。课程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建构了生态实验课、理论课和设计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2)将经验知识与循证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循证思维;3)培养了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合作能力。生态实验教学已经在庭院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生态公园规划、生态公园设计等课程中普遍开展。生态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可以增强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科学性和研究性,为生态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1)
广西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应紧紧围绕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培养重点,充分发挥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个专业技能模块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兴趣、就业趋向与各专业技能模块的有机融合,注重实际就业岗位对经管类人才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的需求,构建由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组成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复合性、现时性和应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本科阶段是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学科竞赛是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学科竞赛+课程建设+大创项目+制度保障”四轮驱动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多层次、递进式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能够有效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人才培养质量从“单一型、封闭型、知识灌输型”向“复合型、开放型、能力创新型”转化,真正树立起开拓创新的科学理念,最终达到“知识和技能传授”与“科研创新素质培养”并重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十五”期间进行教学基地建设的规划思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介绍了教学基地建设成果以及建设特色;讨论了通过教学基地建设和开展企业产学研合作来搭建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其目的是为首都建设培养出跨建筑设备学科与电控学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亟需大量应用复合型的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本文基于以就业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为目标,首先分析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创新性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社会需求、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合作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工程造价本科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前工程行业BIM人才供需矛盾,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采用将实践融入理论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学校现有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下明确课程的改革目标,按照开发BIM实践教学课程、建设BIM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学生课外学习机制和教师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建立BIM工作室的"四步走"实施方案,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源动力,制定相应环节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期对同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国家不同层面对于生态学的重视,城乡规划专业"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一直以来该课程的教学只是简单生硬的将生态学和规划内容堆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城乡规划专业主要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到的尺度是有巨大差异的,如公园规划设计、住区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它们所涉及的生态学理念也是存在较大的差别。基于此对城乡生态规划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强调了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其次,分尺度的将不同的生态学知识分解到每个层级。优化后的课程内容丰富了城乡规划专业"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清晰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提高了学生对应用生态学理论进行规划设计的能力,促进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1):139-140
本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结合省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现状和陕西科技大学大学英语听说生态课程教改实践,通过PBL项目化生态教学法,适应OBE需求,对接国际热点,探索"课程思政",细化课程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生态的良性教学循环,尝试阶梯状框架化在线课程建设,充分践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内部生态体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家亟需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土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增强学生对国际前沿动态的掌握能力。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土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实践,探讨了课程特点。针对现有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及考核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出勤情况、"雨课堂"随堂测试、课程成绩等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团队基于评价结果和学生反馈意见总结存在的问题,在完善培养方案与考评制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和框架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新一轮课程体系调整背景下探讨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以"例释"为特色构建"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级目标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时空认知,形成对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性的完整认识,探索园林历史学习对于当代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意义,理解和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实现"知"与"行"的结合,"识"与"智"的共进。  相似文献   

18.
BIM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在给排水行业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和深入,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给排水专业BIM技术人才。调研和分析了给排水专业BIM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提出了BIM技能进阶培养体系,并在南昌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进行实践。实践表明,通过在BIM课程教学、整合专业教学资源、搭建现代产业学院平台、发挥BIM协会作用等方面采取系列举措,形成BIM人才培养合力,取得了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成效,可为其他高校给排水专业BIM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介绍了在此背景下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的改革探索。"一个大纲,两项实践"是该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是根基,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则是重要枝干。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法(PBL)以及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微课等推进"微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课程达成度计算方法,以及建立相关教学反馈制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此外,教学改革实践的各项措施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契合度较高,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10)
高校公共选修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目前的学习认知结构和层次,科学地规划设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分析,科学认识公共选修课设置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调整和改进的办法,为全面提升公共选修课的科学设置水平和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院校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的公共选修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