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偕肟胺螯合纤维循环复用处理镀铜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偕肟胺螯合纤维循环复用处理镀铜废液刊物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聚丙烯腈纤维(PAN)与盐酸羟胺发生反应生成偕肟胺基的螯合纤维(用L表示)对铜离子有良好的吸附,并通过实验确定出L对Cu^2 吸附的最佳条件参数:温度、时间、pH浓度、再生条件以及累积吸附性能,从而得到偕肟胺螯合纤维循环复用处理镀铅废液的最佳工艺,为电镀行业的废水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聚乳酸和银纳米粒子的1,1,1,3,3,3-六氟代-2-丙醇(HFIP)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具有不同银粒子浓度的聚乳酸/银纳米纤维材料,并对其进行细胞活性及抗菌性等方面的测定.研究发现:制备的聚乳酸/银纳米纤维直径分布在200~600 nm之间,银纳米粒子在纤维内分散均匀,无团聚发生,当银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2%时,即具备优良的抗菌杀菌性能(杀菌性99%),同时纤维材料保持了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氯甲基化聚砜中空纤维基质膜为螯合基团栽体,通过硫脲化反应,制备聚砜苄硫脲螯合性中空纤维亲和膜,确定了亲和膜吸附HG2 的吸附等温线,考察了流动相pH值和浓度对中空纤维亲和膜除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空纤维亲和膜可在较大浓度范围内除汞;在低pH值下,Hg2 的回收率大大降低;在一定的Hg2 进料量情况下,原料溶液浓度对Hg2 回收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多胺是植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脂肪含氮碱,是一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物质.简要介绍了多胺的代谢途径以及多胺在植物体的分布,着重论述了多胺与植物逆境胁迫的关系,并对多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Na-RPFC-Ⅰ纤维和H-RPFC-Ⅰ纤维对Pb(Ⅱ)的吸附性能。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吸附前后的H-RPFC-Ⅰ纤维和Na-RPFC-Ⅰ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RPFC-Ⅰ纤维对Pb(Ⅱ)的吸附是羧基和氨基共同作用的结果,羧基占主导地位。通过实验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两种纤维吸附Pb(Ⅱ)的影响;利用实验数据模拟了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模型;探讨了Na-RPFC-Ⅰ纤维和H-RPFC-Ⅰ纤维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H-RPFC-Ⅰ纤维和Na-RPFC-Ⅰ纤维吸附Pb(Ⅱ)的最佳pH值分别为4.0~9.0和3.0~9.0,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25~40℃和10~40℃;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iu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RPFC-Ⅰ纤维吸附Pb(Ⅱ)的过程;此外,RPFC-Ⅰ纤维还具有良好的再生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纳米MoS_2,对水中Cu(Ⅱ)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Cu(Ⅱ)的最大吸附去除量221.3 mg·g~(-1)。采用表面络合模型(SCFM)描述Cu(Ⅱ)在MoS_2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机制。实验表明:MoS_2对Cu(Ⅱ)的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吸附作用,化学吸附是主要的吸附作用,决定了Cu(Ⅱ)的吸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9.
以偕胺肟纤维为基体纤维,与三氯化钐溶液反应,生成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形貌.研究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在eλx=300 nm激发波长下,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在475 nm处出现荧光发射峰,且随配合物纤维中钐含量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对不同钐含量的配合物纤维样本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与原纤维(PAN)、偕胺肟纤维进行了比较.找出了荧光强度强、力学性能好的钐含量配合物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荧光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有Hg~(2+)有机荧光探针的聚丙烯腈(PAN)复合纳米纤维膜,该纤维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机械强度,保证了探针分子的负载,当浸泡在Hg~(2+)溶液当中,其多孔网络结构大大地提高了Hg~(2+)在纤维膜内的扩散速度,确保了Hg~(2+)充分接触到分布在纤维膜中的探针分子,使得复合纤维膜发生了明显的荧光淬灭,从而实现对Hg~(2+)的识别,荧光测试显示纳米纤维膜对Hg~(2+)的检测限可达到1.057×10~(-6)mol/L。  相似文献   

11.
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纺丝液中铈浓度为0.1mol/L的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PVP/(NH4)2Ce(NO3)6,并优化了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随着铈含量的增大单位长度上的电压值升高,推进设备的推进速度降低;静电纺丝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酸,将溶胶凝胶体系的pH控制在1.5~2.5可以明显提高纺丝液的可纺性。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铈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铈浓度为0.005mol/L时纤维平均直径为366nm,铈浓度为0.1mol/L时纤维平均直径为415nm;XRD结果表明复合纤维中铈盐为非结晶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检测结果显示,PVP/(NH4)2Ce(NO3)6静电纺丝制得的纳米纤维薄膜具有较好的可见光透过性与较强的紫外光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Co(Ⅱ)-DDTC、Cu(Ⅱ)-DDTC、Cd(Ⅱ)-DDTC、Pd(Ⅱ)-DDTC、N i(Ⅱ)-DDTC、Pb(Ⅱ)-DDTC、Fe(Ⅱ)-DDTC 7种螯合微粒体系的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解释了纳米微粒共振散射效应和体系的呈色.在选定条件下,金属离子的浓度与共振散射强度(IRS)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用共振散射检测痕量钴时,其线性范围为0.012~1.44μg/mL,检出限为0.001 2μg/mL.用于针剂维生素B12中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AN纳米纤维膜(PANNFM)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改性,制备水解PAN纳米纤维膜(HPANNFM),将HPANNFM用于重金属Cu(Ⅱ)离子的吸附。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ATR-FTIR)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考察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HPANNFM对Cu(Ⅱ)离子吸附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结果表明: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对Cu(Ⅱ)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51.11 mg/g,用1 mol/L的HCl对其进行解吸附,在1 h后解吸附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微波法制备乙二胺改性壳聚糖(CTSS)吸附剂,产物用红外光谱表征,研究其对Pb(II)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胺经交联反应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CTSS对Pb(II)的吸附条件:200mg/LPb(II)溶液50mL,pH为5,投加量为0.02g,吸附时间4h,吸附温度25℃时,CTSS对Pb(II)吸附量达到103.3mg/g。与水浴法相比,微波法制备操作简单,反应效率提高了52.68倍,对Pb(II)的吸附量提高了14.55%。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为增强剂,制备了不同实验参数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膜,观察并分析了它们的微观结构、透气性能和过滤性能,发现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0%、纺丝时间为30 min时,制备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膜过滤性能最优,此时纳米纤维膜的透气率达到144 mm/s,过滤效率为95.01%,阻力压降为60.76 Pa,品质因子达到较高值0.049 34 Pa-1。  相似文献   

17.
本节介绍了熔融纺丝过程的基础方程式,对力的平衡及热量平衡方程式进行了详细推导,并对热量平衡中传热系数的求取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地进行了讨论,同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超大比表面积、超大长径比和高孔隙率三大优势使得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备传统纤维材料无法比拟的高性能。结合以上优势,主要介绍了纳米纤维在过滤、吸附、生物医学、防护纺织品、传感器、电池、晶体管、光电子、离子交换、膜蒸馏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指出纳米纤维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g-PMMA)共聚物,其接枝率为10.2%.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g-PMMA/POSS纳米纤维复合膜,并研究了POSS的含量对其形态、机械性能和晶体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SS的加入,纳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纤维平均直径减小,复合膜的结晶度最大降低了13.0%,其机械性能和初始模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当POSS质量分数为2%时,拉伸强度达到了8.01 MPa.  相似文献   

20.
以3'正十五烷基苯并15冠5为中性载体,制备了PVC膜铅离子选择电极,并对电极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极的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8 mV,检测下限为2×106 mol/L,线性范围为3×106~5×102 mol/L,对大多数离子的选择性系数为104~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