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城际(区域)轨道交通的概念、功能及发展现状作出阐述,再以沪宁城际铁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沪宁城际铁路沿线站点开发建设、土地利用、运营状况对客流的影响作用,并建立评价体系,对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城际铁路良性发展及大都市区新兴城镇协调发展,实现“一日生活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城际铁路建设在我国城市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路沿线的车站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枢纽节点。该文通过对城际铁路高架车站"一线一主题,一站一风景"设计理念的思考,并结合义东城际铁路设计方案,提出城际铁路车高架车站造型设计中的统一性与个性表达策略,为高架车站造型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各相关企业: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等项目的相继开通,标志着“中国高铁”的整体水平居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4.
行业动态     
中国高铁建设提速,将构建一小时城市圈2010年9月,中国高铁创造了时速416.6km的世界高铁运营新纪录;2010年10月,沪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新开通的这条铁路,加上已经开通的沪宁城际高铁和2011年即将开通  相似文献   

5.
通过百度迁徙大数据,运用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际出行网络模型,测度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结果显示(:1)城际出行网络形成"东强西弱、南北均衡"的格局态势,并形成以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主的多中心辐射格局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城际出行网络分布上呈现"一大三小"的多中心网络空间格局,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4个节点城市在整个网络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3)长三角各个城市在中心性、结构洞水平、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整体来看,上海、南京、杭州的网络地位较高,铜陵、宣城、池州、滁州、金华、台州、舟山等的网络地位较低(。4)基于城际人口出行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为中心的4个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提升了50%,但过长的途外附属时间使得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区域可达性格局中处于劣势。(2)高铁推动了长三角空间联系格局的非均衡演变,在中心辐射型高铁网络的带动下,人口趋于向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的核心边缘模式,而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与外围城市在空间联系格局中面临着要素流失的困境。(3)总结了高铁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铁余票抓取模型、OD模型及高铁总体影响效应评估模型,从客运出行、产业发展和区域格局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铁、沪杭高铁、沪宁城际)和武广沿线地区(武广高铁)的高铁效应予以实证,指出高铁效应与所处区域发展阶段、城市能级以及站点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沪宁城际铁路是“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中的网络主轴之一,是沪宁通道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十局集团第四工程公司承担了该线镇江枢纽范围内391孔箱梁的制、提、运、架施工任务,架梁采用jQ900E型架桥机施工技术进行,该技术为国内首次在沪宁城际铁路架设单箱双室无砟轨道整孔箱梁中应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可观的成果,为以后城际铁路客运专线的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指标。文章重点介绍JQ900E型架桥机施工特点、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2009,(7):95-95
2009年11月底之前,沪宁城际铁路将完成隧道工程、制梁、架梁等工程。随着沪宁、沪杭客专等设计时速250km/h及以上的高等级铁路和虹桥站等特大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站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的掀起,长三角铁路快速客运网将加速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流视角的城际客运流和信息流出发,以腾讯位置大数据和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对湖南省城镇空间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促使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从"经验型"向"理性型"转变。结论显示:环长株潭城市群呈现以长沙为核心的的向心性特征,长株潭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格局尚未凸显;湖南省域空间格局呈现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非均衡格局;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对区域空间具有重塑作用;信息网络对重塑区域网络有显著作用,有助于促进区域均衡化、扁平化发展,具有特色资源的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提出构建"一核五心四轴多点"的省域新型城镇体系,将邵阳和郴州纳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统筹协调范畴。指出外围的张家界、湘西、怀化、永州及中部塌陷地区亟需加强以公路、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区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首先阐明走廊的概念 ,走廊是一种地域经济空间系统 ,是由高度发达的多模式的交通网络连接至少两个以上的大中城市或城市群而形成的廊道状地域经济空间系统。然后综合了国内外关于走廊和交通运输走廊的研究 ,总结了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的发展演化、特征及其功能。指出 ,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空间概念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走廊与交通运输走廊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三个层面 :城市尺度、区域尺度、国家或国际尺度。最后 ,对国内走廊与交通运输走廊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移动定位大数据测度城际出行联系,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并将其与理想模式进行对照,以期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功能多中心的研究,丰富功能多中心理论.文章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之间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的城际出行,从功能联系强度、功能联系对称性、功能组群三个方面测度功能多中心特征.研究发现,(1)当前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整体呈现内外交互的多中心模式,具有不平衡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同时,功能多中心具有时空特征,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的特征有显著差异.(2)与理想模式相比,周末时段内功能多中心程度最高,工作日时段内功能多中心程度最低.三个时间段内的功能多中心不平衡特征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建议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规划从以下三方面作出规划响应:一是围绕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形成都市圈;二是构建城际铁路与高速铁路相互结合的交通设施体系;三是保障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以构建相对均衡的功能多中心格局.  相似文献   

13.
《建筑师》2008,(6):I0031-I0031
项目概况: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实现了由2010年开通的沪宁城际铁路、原有的国家铁路以及长途汽车等组成的对外交通和由地铁1、3号线、郊外公交线、市内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组成的市内交通之间综合性“零乘换”,同时作为高科技无锡崭新门户代表着无锡的现代化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群从二维区域节点向三维空间网络转变,发挥了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引领城镇发展方向的作用。基于“产业—交通”耦合的视角,以兰州—西宁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计算选取兰州市区、西宁市区为城市群发育的辐射中心,结合空间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及现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产业—交通”协调发展规律和空间差异特征,同时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发展在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发展面临空间层级结构简单、系统耦合度不高以及区域协调发展不相关等问题,据此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信息流是信息时代测度区域城市网络格局的核心指标。为探索京津冀“城市—区域”网络格局演变规律,选用京津冀13个城市2011—2019年的百度指数数据,依托ArcGIS、Ucinet及地理探测器,计算信息流总量、网络密度、优势流、中心性、QAP相关系数,剖析长时序截面城市群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趋于均衡,呈现以等级指向和中心指向为主的“弓”形分布特征,核心网络由强“轴—轴”结构向“多边形”稳固结构演进;(2)城市层级波动趋于缓和,“一核双城多支点”格局更加明晰,单核集聚现象依旧突出;(3)多要素耦合作用下人口规模不再构成影响城市网络的最重要因素,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网络均衡化的稳定加速器。未来需加强区域资源共享与协调联动,资源配置向节点/边缘城市倾斜,并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城市网络格局优化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和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以及轨道交通技术的进步,中国主要大城市先后开始了城际铁路的建设。这一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了城市群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同时也带动了沿线站点地区的城市发展。该文结合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贺胜桥站的实际案例,通过比较、借鉴国内外各类型铁路站点地区的开发经验,研究相关理论,对功能定位、开发模式、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对城际铁路站点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策略建议。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站点地区的地位,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呼唤宁杭城市带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杭城市带发展,是优化长三角城市群内在结构的迫切需要.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的基本态势是,以沪为主、宁杭为辅,连接沪宁杭三大城市,形成沪宁、沪杭、宁杭三个城市发展轴,仿佛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沪宁、沪杭"两条边"较强,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连绵,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宁杭"一条边"较弱,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市规模小、密度低,尤其是大中城市密度低.只有加快宁杭城市带发展,才能改变这种强弱分明的不均衡结构,使长三角城市群成为名符其实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科创走廊整合创新要素,打造协同发展的创新网络,成为强化创新功能、优化空间组织的主要方式。文章基于创新网络理论探索构建“区域—城市—地区”三大层面创新网络的科创走廊空间,在功能组织、创新模式和规划策略等内容上明确各层面规划重点,促进知识生产、转化和服务三大创新活动互融互动,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城市地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居环境。从人居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将受制于在相对狭小的宜居空间内集聚大规模人口的特殊国情,同时受到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发展的影响。将城市群视为不同尺度空间之叠合,一是在国家/区域尺度上以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的城市节点网络空间;二是在区域/地方尺度上以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中心地体系。基于"网络"与"中心地体系"的空间特征,提出了模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递归近邻搜索法",模拟了快速铁路网络条件下由3个世界级城市群、5个国家重点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组成的中国城市群新格局。对城市群的未来格局进行展望,并提出优化我国城市群的人居环境的建议,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垚 《城市规划》2022,(7):68-77
面对国际逆全球化趋势,国家着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实施全面扩大开放战略,全球要素依然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将全球要素流动从“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均衡”,有助于破解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终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本文使用国际手机漫游数据与世界500强企业数据识别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动,通过构建“属性-网络”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动的网络空间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少数关键节点主导的非均衡网络显著增强全球要素流通效率,但以牺牲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为代价;第二,全球要素流动受到产业、市场、创新、制度和设施等城市属性特征的影响,城市属性的地区差异导致片面追求“效率优先”的全球要素难以自发“均衡”流动。最后,从都市圈、创新空间、基础设施与政策引导四个方面提出规划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