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Planning》2020,(3)
我国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正式转入推进实施阶段。由于评价对建设的导向作用,省域高水平大学绩效评价问题成为高校的关注热点。基于对高等教育评价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在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内容、实施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时,要具有体现中国特色、对标国际标准、突出江苏贡献、聚焦矢量推进、蕴含分类思想等价值内涵。从跨越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应坚持多元主体、多方视角和多种方法的评价理念,以大学发展的前进方向、办学举措、目标实现和责任使命为主要评价内容,选择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统一标准和分类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0)
建设高校良性教学文化是当前我国解决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问题的有效对策。在阐释解读教学文化内涵及其主体之时考虑到我国文化和高校发展实际形态是必要的,但过于强调独特性,无限扩大其内涵和主体范围,会导致建设目标和责任分散。良性教学文化对高校教师具有召唤性、指导性、规范性。高校教学文化建设的中心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学校所有推进教学文化建设的政策制度都应当围绕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来展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9)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一轮的增长驱动已经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投入。创新共同体是创新驱动战略中最重要的创新要素提供主体,高等学校创新要素聚集最为集中,为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对创新要素的爆发式需求,学科建设也必然面临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要求学科建设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创新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在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与实体经济产生对接,形成融合、互动和促进的链接效果。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创新共同体与学科内涵式建设互动发展的重要模式。为实现创新共同体与学科内涵式建设互动发展目标,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构建一个科学体系,从环境建设、制度资源提供、人才培养、成果研发、企业提供需求与成果转化、试点与评估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化梳理与建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Z1)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深化与提升。区域应用研究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关系着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文章以吉林省11所应用研究型申报院校建设方案为样本,运用Nvivo12软件、内容分析法与数据检索,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外合作交流五大职能,探究应用研究型院校教育改革实施路径,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7)
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奠定了今日中国平视世界的实力和底气。教育对外开放和开放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并随着国家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要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围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服务需求等目标进一步深化开放办学,更好地推进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3)
<正>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高校发展的主题,是新时代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的办学定位,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重要前提和核心导向,彰显崇高的价值追求,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1)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合理的定位,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和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我国8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为蓝本,从各校发展目标、办学类型、办学方针、人才培养、办学层次、学科专业和服务面向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现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转型发展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作为客体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完整过程的认识,包括转型发展认识、转型发展体验、转型发展监控3个维度。文章采用自编问卷对全国62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意识进行调查发现: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基本共识;民办院校在情感体验方面更认同转型发展;民办院校在自我监控方面更能自主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意识不存在院校层次差异。  相似文献   

9.
蒋爱英 《建造师》2010,(7):322-323
能力素质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的。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兴专业,它既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即在学术层次上应达到高等教育本科的专业水准,同时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研究该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构成的基本原则,确定其能力素质标准,是专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
随着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教育理论在不断进步,不断适应国情。学生工作是教育教学中重要模块,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内涵,指事物的本质,内涵式发展,即抓住事物对象的本质属性,强调提高质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办学历史短,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大土木、大机电"的学科布局,在校内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关注的问题,通过整合更新、申报补充、提升改造等方法构建基础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校内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从外部引导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彰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需要从学校内部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入手,更要从外部加强对高校专业建设的监控与指导。文章在研究陕西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高校专业建设省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形成了陕西高校从新专业申报、专业学位权授予、特色专业评审到专业认证全过程的省级质量保障体系,并对专业建设的省级保障机制、方式进行了实证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党员作为高校特殊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应肩负起建设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应当在社会服务中突显党员的先进性。文章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为例,介绍研究生党支部利用新媒体搭建高效的服务平台,服务校园、服务社会的工作开展情况,对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实践层次中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结合能源动力类专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为例,从培养方案体系、创新研究性实验模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所开展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最高奖项,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是判断一所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直观标识",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采用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率、单位构成、高校类型分布、主题分布、实践检验期情况等,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基于研究分析,提出高校教学成果奖培育建设应组建结构合理的项目团队,做实成果实践检验工作,强化成果的推介和宣传,提升成果影响力和成果获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长期受地域文化浸润,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实现特色发展的基础。文章探索地方高校特色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主要影响。基于生态位理论,研究地方高校在地域文化传承目标下,充分吸收地域文化元素,全面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特色课程体系,拓展特色育人途径,搭建特色育人平台,实施特色育人模式,实现特色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的高等院校中都会专门的设置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都与土木工程实际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存在密切的关联,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整体教学能力。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团队的组建,对实验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何志鹃  杨立军 《山西建筑》2007,33(5):194-195
分析了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湖南文理学院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取得的改革经验,探讨了以实验室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针对现存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固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对外合作交流匮乏以及缺少矿业特色的创新课程、教材资源、教学科研团队、创新平台建设和资金投入等问题,开展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以通专结合、矿业特色鲜明为目标,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养框架,基于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主线,从矿业特色“一轴两翼”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构建、综合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渠道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智能云教学资源开发、多层面保障措施实施六方面探索培养具有宽厚通识教育基础与扎实矿业特色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针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挖掘土木工程专业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并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自身的特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路径。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机制三个层面展开,并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议:首先,课程思政应当从教学目标这一层面摆正价值观,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次,思政元素应当映射课程的具体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改革教学形式与机制,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的思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