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活性街道是展示城市形象、风俗与文化,承载居民日常生活与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天津市生活性街道岳湖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PSPL调研法)针对该生活性街道从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2个方面进行调查,展开街道空间感知分析,解析影响空间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采用语义差别法(SD法)对街道进行空间感知评价研究,通过研究不同人群的心理感知与街道客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不同人群在生活性街道中的空间感知特征.进而,通过这2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应用,科学揭示岳湖道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缺乏驻足条件、临界商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生活性街道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街小巷是指城市主要马路背后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小街巷等生活空间,因此其中的空间环境品质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显得至关重要.通州老城历史深厚,在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背景下,街道更新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基于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背街小巷·城市家具"设计竞赛,以果园大街为设计对象,对通州老城果园大街的历史价值、现状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精神文化层面通过文化、功能微介入的更新方式,重拾历史记忆,唤醒街道活力,在物质空间层面通过对空间、环境、设施设备、城市家具的微介入以提升街道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街道是城市重要功能和景观空间,简·雅各布在其著作中说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随着市民对于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追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功能的活动载体日益受到重视,街道整治就成为重新塑造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上海、天津及西安等省市的城市都对自身主要街道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武汉市政府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道界面景观既是限定和构成街道空间的重要元素,又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城市街道界面景观构成要素归纳与总结的研究方法,得出城市街道界面构成中底界面、侧界面、广告界面是三大核心要素,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中,实现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体系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应当以把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要素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这两个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得方法来进行.最终营造出聚集人气、空间尺度宜人、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街道界面景观.  相似文献   

5.
生活性街道与人们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空间环境设计不合理会引发人们的"被害恐惧感"."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认为,空间层次、空间规模、边界围合度、景观质量、活动设施、标志标识、照明情况、设施维护等环境特性是引发被害恐惧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长春市飞虹路街道环境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软件SPSS的"主...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适老化"成为热词,并逐渐被运用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处于深度老龄化的上海,早已开始探索多个领域的适老化服务.2020年上海在全市5个区6个街道开始试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这在全国也是首次市场化试点.从基层实践的视角,以上海市6个试点街道之一的N区Y街道为例,从研究背景、试点简介、基层实...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街道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骨架,是城市的特色与活力所在.分析了传统山地城市街道中人的各种活动与自然共存的根本所在,指出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具有适应性、立体性、层次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的探讨,力图在现代山地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与旧城改造中,为重构被破坏的环境秩序提供规律,再现传统街道美学,从而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8.
街道不仅是城市意向空间的主导因素,也是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从传统与现代城市街道空间对比的角度对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基于营造宜人的城市交通空间,提出了城市街道向小尺度发展、整合街墙形态、规范建筑立面、建设可识别系统、完善步行系统等未来城市街道景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其保护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应坚持原真性、积极性、多元性等原则,进行"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1])以青岛市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为实例,从"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和"活力"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基于街道活力缺失的现状,构建针对居住性街区的街道活力定量评价体系框架,探索居住性街道活力的要素和外在表征的关系。研究表明,居住性街道活力更多受功能多样性(功能混合度)影响,且道路交叉口密集的地方更利于活力形成,街道D/H、公交站点密度对提升居住性街道活力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海外项目"文化冲击"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 "文化冲击周期"是指人们对国外工作生活的适应过程,大部分到海外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这一过程.该文以海外工程承包项目为背景,研究文化冲击对中国海外项目外派人员的影响,并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层面上,提出了相应的"文化冲击周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