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盈 《景观设计》2005,(2):42-45
本项工程主要倾向于对自然界中物体的反向布局。龟老山观景台,仿佛一个细窄狭长的缝隙坐落于半山腰。这项工程的设计风格一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建筑理念即,任何现象台都要借助周围自然景观的衬托显露它们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利用建筑与城市相似性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佐 《华中建筑》1998,16(4):82-86
以城市构成要素如广场,街道等空间形态来组织建筑综合体的空间,或者在立面造型上利用城市语言进行处理,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设计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建筑师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进化式建筑     
何谓进化式建筑?进化式建筑可以定义为这样一种建筑:它严格地研究、分析和综合经过亿万年演变的自然界的进化实践和内在规律,并将这种基本原理运用于眼前的需要、环境的现状以及建筑的形式、功能和用途中。  相似文献   

4.
张阔 《山西建筑》2012,38(19):22-24
结合不同数量不同差异的建筑单体组织在一起构成的校园建筑族群的复杂个性,提出了通过图像色度分析高校的建筑的方法,进行了国内外几所高校校园建筑的不同点的研究,为当前高校单体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崔伟 《建筑》2011,(19):74-75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直言: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中西建筑文化表现、风格、选材,以及群体与个体差异等方面探析中西建筑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建筑与自然     
本文是葛如亮教授早于70年代末写成的一篇阐述“建筑”与“自然”两者关系的文章,其观点展示了作者生命的最后十年中的建筑哲学观和建筑创作方向,本刊经整理后特予刊载,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灵是依靠触角生存.因触角是其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可以帮助它们寻找食物及生活。RTKL在其建筑实践中,也运用类似触角的方式.以人的感官:视觉、听觉去感受与理解相互之间的各个关联,了解清晰后再展开相应的设计与实践.可以说这是只属于RTKL的触角设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灵感从自然中来—仿生建筑结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中外建筑》2009,(8):49-51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值得学习研究的建筑结构,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仿生研究,提出新的仿生设计概念,归纳仿生建筑结构模式,最后着重对仿生美学应该具有“地域性”的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建筑科学》1993,(4):77-80
建筑结构CAD系统(PK、PM系列)是中国建研院结构所CAD工程部多年发展完善起来的,并在国内建筑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套微机软件。该系统具有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功能齐全,可接建筑设计CAD系统,使用操作简便易学,全面应用了新规范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特点。不久本系统将发展为集建筑、结构、设备一体化的CAD系统。下面对本CAD系统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不规则建筑的自然意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小海  曾坚 《世界建筑》2006,(4):110-113
通过研究各类形式各异、有玄奥理论包装的不规则建筑类型,指出其实际上包含一种回归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艺术情结。论文剖析了不规则建筑形成和流行的社会根源,归纳了地景建筑、柔体建筑和表皮建筑等不规则建筑类型及其设计手法,认为随着人类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认识深化,表现自然意象是未来建筑发展一种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王鹏  谭刚 《世界建筑》2000,(4):62-65
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其应用目的是,尽量减少传统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从而减小能降低污染,同时更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自然畅风的理论依据是 和建筑外表面的风压和建筑内部的热压在建筑内产生空气流动,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进深,不同高度,文章从建筑通风这一特定的角度对几个耳熟能详的建筑范例做出新的分析,旨在揭示建筑通风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低碳建筑在方案阶段的自然通风模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方案设计阶段,合理的建筑设计可充分挖掘自然通风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对实现低碳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重庆市某拟建节能办公建筑,应用PHOENICS软件重点对该建筑不同外墙开口和内部隔断方案进行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较优的隔断、进风和出风口方式方案,使室内绝大部分区域的空气龄低于5 min,为该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提供了参考方案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曾焱  陈力 《工业建筑》2014,(11):78-80,118
自然通风既有利于健康,又节能环保。在设计时体型和朝向也会对通风产生很大影响。以某大酒店为例,利用PHOENIC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翼楼张开角度的变化和朝向的变化对自然通风产生的影响,给最终的体型和朝向设计提供一些的建议,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室内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 the educ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way we view and depict a natural site is defined by the way we observe and express i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rspective and approach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types (the realistic sketch, design sketch,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os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ll of them involve observation (viewing) and expression (drawing) of natural beings and phenomena, where traditional paintings are in the pursuit of honest depiction of the forms or shapes. Whil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t emphasizes understanding and representing the evolutions and the complicated intrinsic relations of the authentic sites — in other words, to represent the nature of reality. To be on-site, the use of body movement, and the evolutions and correlations of natural beings are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to the observ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mbining with two cases in teaching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elaborates how to develop abstract forms and design concepts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authentic sites and how the trans-scaled reflection on the correlations about the sites can inspire a site-scaled design,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吴晨 《建筑创作》2003,(6):106-119
导言 英国泰瑞·法瑞设计公司(TFP)作为世界最知名的设计公司之一,在成立近40年的岁月中,为世界各国的许多城市贡献了一批优秀的、令人回味的城市规划与建筑作品,表达了我们一贯的对伟大城市的持久的感情,而这正是目前相当多的建筑师所不具备的一种品质。 我们的创作是建立在对城市的迷恋和对其本质的深刻理解上的。这也正是TFP的建筑能够充分体现与表达个性的原因之一。TFP的规划、建筑与城市结构的组成是密不可分的,不论是我们在伦敦格林威治规划、伦敦的军情六处大厦和河岸大厦,还是在汉城的仁川机场,再或是香港的凌霄阁和九龙…  相似文献   

17.
繁荣建筑创作,这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鉴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途径也应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本文试从建筑文化研究,加强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问题谈起,对如何发展地区建筑问题略陈管见。 一.研究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 中国城市化进入了高潮,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28.85%,按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对城市化过程的划分,已进入了“加速阶段”。城镇建设,无论其规模还是速度,都可以说史无前例,这种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然而,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建设中,尽管各方面成绩很大,原有城市的特色却在逐渐消失。宜人的环境,十分满意的优秀作品,并不多见,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ARCHITECTURE     
王振飞 《城市环境设计》2014,87(11):237-237
正~~  相似文献   

19.
建筑     
《城市环境设计》2013,(7):208-209
中国美术馆方案——云的设计,是想在美术馆、文化遗产馆、国学馆这样一个大区域,这正好是奥运公园的东侧,是一长条。如果这一长条能有一个统一的建筑风格,而且能够延长1公里,那么在整个奥运公园里面就会非常壮观。远看会有一种宁静、单纯的感觉。同时,人走到它的旁边,实际上是走在云下面。"书卷"是第二个方案,用宣纸的这种褶皱为基本的语言来构成整个风格的结构。这两个方案想强调的是一种有机形态,几乎在这个设计中没有或者很少有直角90度的拐弯,尽量采用弧线,并且整个弧线向里倾斜,做到"一步一景,处处有景"。  相似文献   

20.
此文系吴焕加先生著《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一书的前言。此书尚未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