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絮凝效果控制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一、关于G和GT值 在絮凝(反应)池设计与运行中,通常以G与GT值作为絮凝效果的控制指标。平均速度梯度G值综合地表征了水流紊动程度,亦即反映了颗粒的碰撞频率。GY值则相当于单位体积水体中颗粒碰撞的总次数。只要相应地保持G  相似文献   

2.
宁夏某水厂采用传统的折板絮凝池工艺,在夏季面临大水量运行的要求,但大水量运行会影响折板絮凝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以及折板间水流速度,从而影响到水厂出水水质。为此,水厂进行了微涡旋升级改造,但改造后仍然面临出水水质不理想的问题。调查发现水厂现有絮凝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过短,原水在絮凝池中得不到有效絮凝,从而影响了出水水质。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水厂的升级改造,进行了微涡旋絮凝池改造中试研究。向中试装置中添加直板对絮凝池进行分格可以缓解短流现象,这对于提能改造具有重要影响。在第一絮凝区微涡旋球高度占有效水深的55%左右、第二絮凝区微涡旋球高度占有效水深的25%左右的最佳条件下,中试装置提能15%,连续运行24 h,出水水质相对折板絮凝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水力循环澄清地是一种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是借助 原水的进水压力,在喷嘴周 围形成负压而吸入回流活性 污泥,使原水、活性污泥、 混凝剂充分而激烈的快速混 合,从而增加了悬浮颗粒间 的碰撞,加快了接触絮凝作 用,达到分离原水中的凝结 体,净化源水的目的。 由于此构筑物无需机械 设备,构造较简单,施工较 易,运行管理简便,自60年 代引入我国,已在很多中小 型水厂使用。但因构造上的 特点,运行时:反应时间过 短(约2min),原水的动能有 效利用率较低;耗药量较 大,对原水水量、水质和水 温变化适应性较差(一般原水 浑浊…  相似文献   

4.
污水处理新工艺--DENSADEG+BIOFOR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工艺流程DENSADEG+BIOFOR是昂帝欧—得利满公司的注册工艺,它结构紧凑、易于封闭、对环境影响小,是一种高效、灵活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见图1。图1 工艺流程2 高性能沉淀池(DENSADEG)2 1 构造及原理DENSADEG的构造如图2所示。图2 DENSADEG结构示意图絮凝反应池为一个高能絮凝反应池和一个无搅拌絮凝反应池并置。在DENSADEG的入口处投加氯化铁及聚合电解质,并通过调整搅拌器转速和循环污泥量来达到优化絮凝反应的目的。在澄清区污水自下向上流过斜管,实现泥水分离,沉降下来的污泥…  相似文献   

5.
在Friedlande颗粒粒径分布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絮凝过程中絮体颗粒粒径的累积分布函数.以水中高岭土和腐殖酸为去除对象,在烧杯搅拌实验确定的最佳混凝条件下,采用颗粒计数仪对絮凝慢速搅拌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利用粒径的累积分布函数对不同慢搅历时的颗粒粒径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表明:水中高岭土颗粒和腐殖酸为主要污染物时,絮凝过程中絮体颗粒的粒径分布函数不能很好的遵循经验公式得出的幂函数的形式,但是其分布规律能较好的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液池成像技术对不同微絮凝时间条件下不同铝形态分布的PACl与SiO2颗粒物所形成絮体的微观形貌结构特性进行了观测与表征,并通过光子相关光谱对絮体生长过程进行激光粒度分析,结合微絮凝过滤工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改进的液池成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混凝过程中微絮体的形貌变化特征及不同的絮凝作用机理,从而实现对环境微观界面过程的原位观测与表征。  相似文献   

7.
机械絮凝池G值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对机械絮凝池的工况所进行的连续流模型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作出归纳整理,然后在哈里斯絮凝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G值分布的数学模式及其应用方法。经试验验证,说明该模式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悬浊液透光率脉动值检测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悬浊液透光率脉动值检测法①于水利李星李圭白(哈尔滨建筑大学)1概述Gregory和Nelson最近提出了一种快速、简捷,而且不能使絮凝颗粒破碎的检测絮凝体聚集状态的新型光学方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悬浊液透光率脉动值,直接、实时检测颗粒的聚集程度,并且其检...  相似文献   

9.
对折板絮凝池的常用水头损失计算方法作了简单回顾,结合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多道并联、单通道3级串联竖流式折板絮凝池在吴江净水厂工程中的设计应用,并对该厂一、二期的运行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二期工程中在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设置了过渡区,实现了絮凝G值的平稳过渡,从而有效提高了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反应池中颗粒惯性作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方程出发,研究球形颗粒在流场中的跟踪特性和频率响应,证明惯性作用是导致反应池内颗粒碰撞的重要原因,并给出影响惯性作用的主要因素,据此对反应池某些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悬浮颗粒的絮凝过程对直接过滤的去除效率有影响,絮凝时间是控制絮粒形成大小及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提高直接过滤去除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中污染物的效率,考察了不同絮凝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时,设置絮凝池的出水效果较优;絮凝时间大于10 min时,所形成的絮体更密实,Zeta电位趋于0,有利于悬浮颗粒吸附在滤料上,特别是对一些芳香族有机物及带双键的有机物,当絮凝时间为14 min时,去除率可达35%.  相似文献   

13.
对吸附架桥机理主导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的絮凝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絮凝剂投加工况,对比分析常规絮凝与多级絮凝在污染物去除效果、絮体性能、絮体生长动力学与污泥调理能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投药量下,两级絮凝的出水浊度低于三级絮凝和常规絮凝,两级絮凝在最少的APAM投加量(2 mg/L)下达到最低的出水浊度(19.53 NTU);与常规絮凝相比,两级絮凝的絮体成长速率、平均粒径和沉降速率分别增加12.67%、30μm、36.74%。两级絮凝在投加间隔为240 s、投配比为1∶1条件下絮凝效能最优,出水浊度为15.34 NTU,絮体沉降速率为1.1 NTU/s,絮体密度达到1.123 4 g/cm3。絮体破碎再絮凝过程中,两级絮凝与常规絮凝破碎后均能恢复至破碎前水平,但破碎后均出现不可逆的絮体结构破损,粒径在0~100μm的絮体颗粒增多,粒径>400μm的絮体减少,破碎后两级絮凝的絮体强度因子(68.15%)高于常规絮凝(41.63%),两级絮凝的絮体强度和抗破碎剪切能力更高。在剩余污泥调理方面,两级絮凝产生的污泥只需要投加40mg/L的APAM就可以达到最低的滤饼含水率(75.5%)。因此,两级絮凝可以显著提升除浊效能与絮体性能,是强化絮凝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折板絮凝池的常用水头损失计算方法作了简单回顾,结合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莱水厂扩建工程取水泵站吸水管的改造,絮凝池型式的选择,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过渡区的设计,滤池的平面布置,污泥处理工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异波折板絮凝池单元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波折板絮凝池的水头损失在设计中均采用明渠渐放和渐缩公式来计算,本研究在模型试验中发现利用给排水设计手册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根据模型试验数据,通过量纲分析,用最小乘法拟合得以异波折板单元的半经验半理论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阳衡定 《中外建筑》2009,(8):199-200
本文分析介绍了折板絮凝池的设计原理,并从絮凝时间、单池设计流量与折板间距、GT值和流速的选取等方面对具体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水厂高效絮凝技术集成系统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饮用水的浊度指标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并把强化水处理的絮凝过程和技术作为重要与紧迫的研究课题。我国城市给水厂因絮凝技术不良,使去除水中微污染有毒物和藻类、低温低浊水处理等成为普遍难题。实现高效絮凝必须对三个方面的技术进行研究发展和技...  相似文献   

19.
运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流场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从流场的水力特性角度解释了往复式隔板絮凝池无效能量消耗大、絮凝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用CSTR原理分析高浊度水的高效絮凝澄清装置,实行清水回流工艺与池前进水管集中加药,在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反应时间τ(s)可缩短0.37~0.93倍;产水量可提高1.07~2.72倍;若产水量保持不变,反应器容积可缩小0.37~0.9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