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液体混合池模型,推导出液体并流塔板在具有雾沫夹带和漏液、池间汽体不混合时的板效率计算式。其解析解法的计算结果与Lockett等人提出的板效率计算式的数值解法计算值相当吻合。本计算式的计算过程简单,并可推得混合池数N=∞时的板效率计算式。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可简化为文献报道的Lockett等人、Lewis、Colburn、Danly以及笔者所提出的板效率计算式。  相似文献   

2.
依据液体混合池模型,推导出液体并流塔板具有汽相夹带时的、E_(MV)及/E_(MV)等板效率计算式。并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简化为文献报道的Lockett、Drogaris等人、张东平等人及本文作者所提出的板效率计算式。讨论了λ_o、E_(uG)、N等参数在一定范围条件下、E(MV)、/E_(MV)随汽相夹带分率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依据液体混合池模型推导出具有汽相夹带、板间汽相完全混合时的E_(MV),E~2_(MV)/E_(MV)及E~2_(MV)等板效率计算式。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可简化为文献报道的Lockett、Drogaris等人,张东平等人、Gautreaux与O'Connell及Lewis所提出的板效率计算式。讨论了λ_O、E_OGN等参数在一定范围条件下E_(MV)、E~2_(MV)/E_(MV)及E~2_(MV)随汽相夹带分率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推导出了液体并流塔板汽体不混合时具有雾沫夹带和漏液时的Murphree板效率E(MV)计算式。在没有雾沫夹带和漏液条件下,该计算式可还原为文献[8]所推导的E(MV)计算式。同时,还讨论了N、E(OG)及λo等变量在一定范围条件下E(MV)随eo或ωo变化的关系,并提出由允许的板效率降低限值确定允许的eo或ωo,以及E_(MV) ̄a与E(MV)之间的相互换算。  相似文献   

5.
蒸馏塔板液体返混模拟和板效率计算的新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个蒸馏塔板液体返混模拟和板效率计算的新模型─—等空时双平推流循环流动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与典型的单参数混合池模型:涡流扩散模型:虚拟循环模型同样的等效性。同时,还对这几种模型值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以NewVST塔板为基础,提出了一个计算喷射工况下塔板效率的二维传质-混合池模型,它可以通过单池液体提升量、池间液体交换分率及液体循环分率等模型参数的变化对塔板上液体的沟流、纵向返混和横向混合等现象给予体现与模拟,应用于NewVST塔板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虚拟循环模型导出的汽液逆流及并流接触板效率计算式能较实际地反映影响板效率的各种因素,尤其能反映雾沫夹带及泄漏影响下的板效率变化,从计算结果可见,这种方法与涡流扩散模型比较,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修正的幂律关系式预测液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估算液体混合物导热系数的幂律关系式的基础上,将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导热系数的比值引入幂律关系式,导出了估算液体混合物导热系数的修正的幂律关系式。利用修正的幂律关系式计算了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65个物系76组386个导热系数,计算值与文献值的总平均相对偏差为1.26%。与文献方法相比,修正的幂律关系式总平均相对偏差最小;只需要各组分的导热系数数据,就可预测液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简单方便;适用于有机物的液体混合物及其水溶液,可用于多组分液体混合物,不受组分导热系数相对大小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包含板间气相全混、液相部分混合的错流塔板的精馏塔 ,建立了全回流条件下的新型混合池模型 ,以计算雾沫夹带对蒸馏效率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得到了不同操作条件下表观板效率的分析解。所得结果与Bennett关联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在λ0 =0 5~ 3 0 ,E =0 4~ 1 0 ,e0 =0 1~ 0 3的范围内 ,平均偏差为 3 4% ,其中 90 %以上数据的偏差在 6%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新型垂直筛板(New VST)板效率传质池与混合池双池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存在雾沫夹带汽体完全混合时表观板效率E_MV~a的计算式。在λ_o、β_o、E_oG及eV/L_o不同的条件下,对用本法和Colburn法求得的E_MV~a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推导出Lewis的第二、第三种情况下,即塔板上液体为活塞流、板间汽相不混合时,具有雾沫夹带的汽相Murphree板效率E_(MV)计算式。并在没有雾沫夹带条件下,分别还原为相应情况下的Lewis推导的板效率计算式。讨论了E、λ_0等变量在一定范围条件下E_(MV)、E_(MV)/E_(MV),及E_(MV)等随雾沫夹带率e_0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性铑膦络合催化体系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溶性铑膦络合催化剂两相催化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其主要优点是产物与催化剂易分离,克服了均相催化体系的主要困难。实验比较了四种催化剂母体[Rh(C_8H_(12))cl]_2、[Rh(C_(10)H_(12))Cl]_2、Rh(acac)(CO)_2和RhCl_3·3H_2O与配体Ph_2P(m-C_6H_4SO_3Na)组成的水溶性铑膦络合催化体系的催化性能;观察了温度、膦配体浓度和H_2/CO分压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原位”红外分析法发现,不同的催化剂母体在氢甲酰化条件下可以生成相同的活性物种,并在水相中存在着相同的络合平衡。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分固定床反应器对自制的80-C-77-1催化剂进行了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的本征动力学研究。对排除了内外扩散影响在210—250℃及1.3大气压下求得的动力学试验数据,用图解,单元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三种数据处理方法,求得了该反应在近似工业条件下的简化幂函数速率方程为γ=1.21×10~5[e×p(-12300/RT)]P_(C_2H_4)~(1.61) 在动力学的试验中,找出了一些规律,为改进工艺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吸液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为单体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高吸液性树脂。该树脂吸水率可达 60 0 g/g ,吸甲醇率达 60g/g以上。对影响其吸液性能的多种因素 ,如单体、单体配比、油水相比、引发剂及交联剂和分散剂用量等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探讨了其吸醇机理。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芴为原料、丙烯酸丁酯为烷基化试剂,一步反应合成了9,9-双(丙酸丁酯基)芴,收率达到90%。在乙醇溶剂中培养出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了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912 2(11),b=10.973 9(10),c=1.746 8×10~(-9)(15)m,β=90.252(2),V=2.475 2×10~(-29)(4)m~3,Z=4,D_c=1.134 g/cm~3,μ(Mo K_α)=0.075 mm~(-1),F(000)=912,R=0.0651,wR=0.147 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芴环上两个苯环和五元环接近共平面,侧链的两个酯基都是无序的,且该分子由分子键的CH…O氢键,连接成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再由范德华力作用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测定了变压吸附分离专用吸附剂CNA133 、CNA229 对纯组分N2 、CH4 、CO、CO2 的吸附性能。由Clausuis Claperon 方程(ln pT)q = QaRT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吸附剂分离气体的性能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规律即反映吸附量、吸附压力与温度三者之间关系的吸附方程:q = Г( p ,T) ,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相对误差在5 % 以内。根据求得的吸附方程,定量化论述了温度对两种吸附剂上纯组分的吸附性能、待分离组份之间的分离因子以及有效分离因子的影响。对吸附剂CNA133 ,温度的变化主要影响吸附剂的单位处理能力和CO 与N2 的分离因子 KCO/ N2 ,但对 KCO/CH4 基本无影响;对吸附剂CNA229 ,温度的变化既影响吸附剂的单位处理能力,又影响分离因子 KCO2/CH4 和 KCO2/N2 ;并讨论了温度对组份之间分离因子的不同程度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求算脱附动力学参数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Polangi-Wagner模型出发,推导出数学方程式:lnh_1=ln(α~(n-1)·A/β)-E_d/R(1/T_1-S_(max)·lnS_1/h_(max)·T_(max)~2)和n=E_d·S_(max)/h_(max)RT_(max)~2。利用这些方程,可以直接求得脱附活化能E_d、脱附级数n及指前因子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