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碧园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12(12):72-7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视频点播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清、流畅和互动已经成为人们对视频点播的要求,在传统的C/S模式的视频点播系统中,客户终端要观看视频都需要依赖中心化的视频服务器,而且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大,视频服务器就容易成为网络的瓶颈,当网络规模越大时,服务器的负担就会越重,一旦服务器崩溃,整个网络就会瘫痪.另外由于服务器的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及时地对每一个客户端的请求作出响应,因此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P2P网络中没有中心化的服务器,不存在系统瓶颈,每个节点既充当客户端又充当服务器端,因而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个基于Gossip协议的P2P视频点播原型系统。对系统中的Gossip交互消息类型及格式进行了自定义,并且对系统的缓存机制及调度机制进行了设计。采用固定缓存与动态缓存相结合的缓存管理策略,减少了系统的初始启动延迟。在系统中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调度策略对结点进行了优化设计,尽可能地保证了数据的及时到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P2P技术的视频点播系统(MagicStream)的系统结构和软件流程,接着针对部分关键技术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实现的系统原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机搜索是用户在享受视频点播服务时常见的行为,它使得播放进度发生突然变化,同时要求系统做出及时的响应.为了缩短数据访问的响应时延,通常采用预取机制提前获取部分数据用以满足将来的需要,然而如何利用有限的存储空间预取尽可能多的有用数据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视频点播用户随机搜索操作的行为特征模型和媒体内容不同部分受欢迎程度的不同,提出一种范围受限、流行度感知的P2P视频点播系统数据预取机制RC-PAP.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的数据预取方法,RC-PAP 可以显著提高用户随机搜索操作时的响应速度,并减轻内容源服务器的访问压力. 相似文献
5.
6.
提出了一种P2P方式的视频点播模型,兼有网状与树状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稳健型与组织性。有效提高了视频点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P2VoD协议,设计了一种能使得节点快速有效地加入网络的VoD系统。考虑P2P网络的动态性,在节点的加入过程中为失效恢复预留带宽资源。将节点的缓存分为代内缓存和代外缓存,充分利用节点的缓存提高播放的流畅性。带宽不足节点及时向服务器报告带宽信息,减少节点加入时被拒绝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有系统相比,新系统在充分利用服务器负载能力的情况下,明显地降低了节点加入系统的延迟,增加了节点加入系统的概率,并能够保证节目播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P2VoD算法,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变和优化,设计了新的系统。新的系统以树网结合的拓扑结构,实现对等体的加入、跳播、离开等行为的处理,尤其是对点播用户跳播行为的支持进行了特别的优化,减小了系统的延迟抖动。经过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网络负载下,对等体初始加入网络时的延迟比P2VoD要小20%,同时系统比P2VoD更加稳定,并且实现了对跳播功能的支持,平均跳播时延约为初始时延的50%。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基于BitTorrent的P2P安全模型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基于BitTorrent的P2P安全模型设计原则、设计结构框架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做出了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之上侧重从基础安全服务层以及综合安全服务层这两点针对基于BitTorrent系统安全模型的设计作业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据此论证了BitTorrent在P2P网络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中深远的应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P2P视频点播系统中,用户交互式操作(VCR操作)行为的异步特征使得用户间的数据共享更加困难,从而对视频源服务器的带宽和处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研究如何提高P2P视频点播系统的VCR操作用户体验,提出在P2P视频点播系统中增设一台服务器专用于支持用户的交互性操作,并研究了该服务器的容量配置问题.利用泊松过程描述点播请求到达交互支持服务器的行为,通过排队理论建立了用户点播请求最长允许等待时间与交互支持服务器服务带宽之间的定量关系.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只需相对较小的服务器容量,即可满足较大规模的用户点播数据请求. 相似文献
11.
ZHENGXIN CHEN 《国际通用系统杂志》2013,42(1-2):33-42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s and their user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study of general system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functionality, systems should be adaptive to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user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how to apply inductive reasoning techniques to achieve this goal and we use knowledge-based systems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approach. A conceptual model is described. Our approach is interpre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 System Problem Solving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2.
在P2P系统中,由于大量自私节点的存在,导致系统中存在公共的悲剧和搭便车现象.如何使节点能够自发的共享自身所拥有的数据资源严重困扰着P2P系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P2P视频点播激励机制.通过采用差分服务方式,引入贡献值这一概念来激励节点积极上传资源;并基于博弈论的知识对所提机制进行分析,证明所提机制存在纳什均衡并求解出该纳什均衡.模拟实验和相关数据分析表明,该策略能有效的激励节点上传视频数据,改进了P2P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从而最大化系统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14.
LINUX交换系统不支持在闪存(NAND flash)上直接建立交换区域。虽然可以使用NFTL/FTL层或者FASS闪存交换系统实现在闪存上建立交换分区。然而,这两种方法都采用静态分配交换区域,将交换系统的读写磨损限制在了闪存固定的某个区域,可能会造成闪存局部过度磨损。提出的SA-YAFFS系统,将交换系统的支持性和闪存文件系统有机统一,在闪存上动态分配交换区域,避免了将交换系统的读写磨损限制在闪存固定的区域,并利用文件系统中大量的空闲空间分担交换系统带来的磨损,避免了局部过度磨损。实验表明,当“文件系统逻辑配额的剩余空闲空间+交换系统逻辑配额”增加到n倍,交换系统导致的磨损为原来的1/n。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散列表(DHT)是现有结构化P2P系统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将资源的唯一标识映射到资源位置,Tapestry就是一个基于DHT的基础平台.资源共享是P2P技术应用较广的一个领域.本文以一类典型的带有元数据的资源MP3音乐文件为例,介绍了在Tapestry基础上实现一个基于元数据的P2P资源共享系统MPIS的详细过程,它能够根据资源的多个属性来定位所需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一个支持并行流的多媒体服务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布式多媒体是分布式计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技术,其基本特征是实现异地多媒体信息共享.由于连续媒体数据与传统数据在特性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传统网络服务器和相关的存储系统不再适宜支持异地连续媒体的服务,所以要求代之以新的存储系统.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开发的分布式多媒体并行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引入系统资源秩概念,实现了多访问流的并行操作,从而弥补了现有服务系统在设计上的主要缺陷.另外,文中给出了一组视频访问流的测试数据,其结果显示出系统对多媒体应用的良好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IPTV的迅速发展和用户量的激增,现有IPTV采用的纯CDN网络架构扩展性较差,在花销上需要付出很大代价。针对该问题,详细探讨了在电信现网条件下实施机顶盒P2P的可行性,以及影响P2P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上传速率与节目码流的比值以及P2P策略和机制的选择这两个要点。对大量的IPTV用户数据进行了特征分析,得到了一些值得IPTV P2P相关研究可以参考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多智能体系统支撑环境MAS/TH-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S/TH-5系统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支持MAS构造与集成的支撑环境,它将开发与运行环境集为一体,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文中所构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Agent模型,为支撑环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这种模型具有理性平衡的特点.该模型还为用户提供了建立其他Agent模型的一般性框架,可以满足MAS系统中Agent交互的需求.在支撑环境上,文中所设计的Agent语言具有描述BDI等思维状态的能力,可处理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一个仿真环境中完成仿真模型动态校验,语法检查以及仿真调试的功能上关联的几个独立子系统的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20.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2P架构的语音通信系统.与现有语音通信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去中心化的P2P通信架构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使用最大匹配算法分配数据中转节点,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改进的搜索指向表更新算法降低了维护P2P节点扰动的开销;加入端口猜测的语音通信协议提高了NAT穿透的成功率.大量的模拟和实际测试表明,所实现的语音通信系统在用户连接建立时间、用户信息搜索时间及语音数据延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且实际系统已正式推广使用.对于将来扩展在视频媒体等其他方面的应用,该语音通信系统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