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煤股份十矿主采的丁、戊、己3组煤均为突出煤层,丁、戊组煤层间距80~110 m,根据地质赋存条件和瓦斯治理经验,十矿提出将戊组煤层作为丁组煤层的下保护层进行开采的瓦斯治理方案。以戊8,9-20230和丁5,6-21180工作面为例,通过考察煤层瓦斯及巷道变形量,对煤层保护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十矿瓦斯治理技术路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 平顶山八矿己三采区设计能力为65万吨/年,可采煤层为己16—17和己15煤层,1984年投产。现开采己15煤层,是目前八矿六个生产采区中的主要采区。1990年产量71万吨,月平均回采工作面3.5个。目前正在生产的工作面两个(其中一个下分层炮采面),准备工作面三个,有三个  相似文献   

3.
<正>平顶山天安煤业九矿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平煤股份九矿")隶属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坐落在平顶山市西郊,位于香山寺与平顶山市新城区之间,铁路、公路横贯矿区,交通十分便利。矿井始建于1958年8月,1959年11月30日建成投入生产。目前共开采有丁5一6煤层、戊8低质煤层、戊。煤层、己15煤层、己…馮层。煤炭工业储量2 802.3万t,可采储量2 008.8万t,原设计生产能力21万t/a?2004年至2008年矿井进行了技术改造,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当前矿井正在进行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两起事故情况的简要介绍1、裴沟煤矿4月7日的冒顶事故1987年4月7日13时25分,裴沟矿16采区160011回采工作面发生重大冒顶事故,死亡8人。裴沟矿设计能力为120万吨/年,现采煤层为二迭系二煤,煤层厚度平均6~8m,煤层顶底板为松软的泥岩及泥质页岩,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上山开拓。160011工作面走向长度120m,倾斜长度45m,煤层厚度14.5m,倾角12度。由于工作面中间有小窑巷道,为了避免分层开采巷道登空的不利影响,决定把工作面巷道布置在煤层  相似文献   

5.
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炮采面创年产40万t平顶山矿务局八矿陈学义,寇党军平顶山矿务局八矿采煤一队为炮采队,现有职工210人,1994年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己15煤层回采年产原煤400518t,工效达到10.31t/工,创该局炮采工作面年产新纪录,现将情况...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四矿上行开采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万林 《煤炭学报》1998,23(3):267-270
为解决平顶山四矿原有生产布局存在的安全、产量及效益等主要问题,运用“三带”判别法和围岩平衡法,对平顶山四矿上行开采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现场上行开采的观测与分析,得出平顶山四矿丁组、戊组、己组和庚组煤之间可正常进行上行开采.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优化了平顶山四矿的开采方案,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平顶山矿区复采采空区上部遗留的煤炭资源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 1988年1月27日,我局十一矿17010采空区自然发火,烧出机巷木段密闭。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局部瓦斯爆炸,被迫进行大范围封闭,使三个掘进工作面停工,严重地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为吸取教训,现将发火及处理情况介绍如下。一、矿井及发火区概况十一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60万吨,1979年简易投产,立井多水平开拓,开采丁、戊、己三组煤。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浅部和中部为急倾斜,深部为倾斜煤层。  相似文献   

8.
《煤》2016,(9):14-17
通过对平煤股份一矿戊组煤层自1984年至2009年的30多个已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统计、分析,摸索出一矿戊组煤层瓦斯在倾向(垂直)方向和走向(水平)方向的赋存规律,为回采期间瓦斯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无煤柱开采得到较迅速的发展。据1982年的统计,沿空留巷和沿空掘巷达29万多米,多采出煤炭916万多吨。由于低沼气矿井的平顶山一矿,在沿空掘巷的进风巷发生了高氮气体突然涌出,造成了缺氧的事故;同时兖州南屯矿的易自燃煤层自1978年以来,曾先后发生自然发火14次。因此,有些同志对在高沼气、易自燃煤层试验和推行无煤柱开采,产生了种种的疑虑。我国高沼气和易自然发火煤层的比重较大,高沼气和煤与沼气突出矿井,在统配和  相似文献   

10.
<正>1986年11月29日11时40分,六枝矿务局化处煤矿三采区1373北机巷煤层上山掘进放炮时,发生了煤与沼气突出事故。突出煤量449吨,沼气58万米~3。死、伤数人。为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发生,现从技术管理方面对该次突出事故剖析如下: 一、概况 化处煤矿于1974年12月28日简易投产,设计能力30万吨/年,1980年部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煤层属二叠纪龙潭组煤系,含煤12~27层,其中可采煤层为7~#层,  相似文献   

11.
庚组煤层是平顶山矿区新开发的最下煤层。目前在平顶山矿区中仅有二、三矿首先开采该煤层。它的开采成功与否对平顶山矿区后备储量的开发,延长老矿服务年限意义深远。但平顶山庚组煤层系不稳定煤层,顶板属难管理的坚硬顶板。平三矿自1985年先后开采该煤层三个区段以来,曾发生多起顶板事故。其中1987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平顶山矿区六矿煤田主采戊8煤层瓦斯涌出分源预测的方法。运用现场实测、对比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戊8煤层邻近层瓦斯涌出影响及开采层瓦斯异常带瓦斯涌出量进行分源预测,针对瓦斯涌出规律,采取防范措施,解决戊8煤层关键回采技术,达到了安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戚志伟  王安民 《煤矿安全》1990,(6):64-64,60
<正> 一矿可采煤层有四组九层,现在的主采煤层是戊组煤层,戊组可采煤层为戊8、戊9、戊10三层煤,大部分地区为戊8—10合层,戊组煤层厚5.8~7.2m,倾角6°~9°,水文和地质构造简单,赋存稳定,煤尘爆炸性指数为36%,自然发火期6~8个月。戊组煤层除使用开天窗支架的综采工作面可一次采全高外,其它综采工作面都  相似文献   

14.
<正>平煤六矿面积29.68 km~2,地质条件综合评定为二类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偏简单类型。该矿井可采煤层共7层。其中庚20、己16-17、己15、戊9-10、戊8、丁5-6煤层为全区可采,丙3煤层为大面积可采。可采煤层总厚为18.65 m,总体  相似文献   

15.
平煤一矿戊组煤层为主采煤层,井田范围內大部分区域戊8、戊9、戊10煤层合层,成为戊8-10复合厚煤层,各分层间有夹矸层,夹矸厚度0~0.6m。研究表明分层综采优越于放顶煤开采,在矿井二水平戊一采区下山阶段进行推广应用后,矿井共增收节支3.88亿元,多采出煤炭103.7万t,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王德明 《煤矿安全》1991,(11):33-35
<正> 1、矿井及事故概况某矿于1960年投产,设计能力30万吨,1989年实际产煤49万吨。矿井为斜井开拓,采深580m,分为三个水平,当前生产水平为第三水平。矿井主采石炭系太原组第19层煤,煤厚2.8m、倾角22°~28°。该矿属低沼气矿井,煤尘爆炸指数为33.72~40.83%,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发火期4~6个月。  相似文献   

17.
我局自1975年开始使用综采设备到1987年底,已有各类综采设备34套,其中:引进设备19套,国产设备15套。现有综采队21个。1987年度综采程度达到46.5%。总的来说,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但也应看到。一小部分综采设备的应用效果不佳,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个别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我们进行了这项调研。 一、概况 1.煤层条件 平顶山矿区主要可采煤层4组10层。总厚度15~21米,平均厚度18米。煤田中部煤层倾角一般在8~15°,东部约25′,西部渐趋陡峻。丁、戊、己组煤层的伪顶多为泥岩,直接顶多为砂质泥岩,老顶多为砂岩。底板多由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丁组与戊组煤层的层间距在60~95米,戊组与己组煤层的层间距在115~190米。丁5、丁6,多为合层,戊组的戊8、戊9、戊10多为合层,己组的己15、己16、己17也多为合层煤。整个矿区内缓倾斜储量占94.3%,倾斜储量占3.1%,急倾斜储量占2.6%。煤层赋存稳定,适合于机械化开采。  相似文献   

18.
1高庄矿矿情概况高庄矿于1968年12月底投产,分两个水平开采戊、已煤层,一水平开采戊组煤层,设计生产能力0.45Mt/a,于1991年报废,仅保留中央泵房排水,二水平开采已组煤,在一水平井筒基础上延深,开拓方式为立井联合开拓,中央并列压入式通风,设计生产能力为0.45Mt/a,2004年核定能力为0.63Mt/a。  相似文献   

19.
平煤一矿戊组煤层为主采煤层,井田范围内大部分区域戊8,戊9,戊10煤层合层,成为戊8-10复合厚煤层,各分层间有夹矸层,夹矸厚度0-0.6m,研究表明分层综采优越于放顶煤开采,在矿井二水平戊一采区下山阶段进行推广应用后,矿井共增收节支3.88亿元,多采出煤炭103.7万t,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大采高突出煤层综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煤八矿戊9、10-12170工作面为例,介绍了在4.5m厚煤层开采中,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中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提高了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产量,杜绝了煤与瓦斯突出与超限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