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改造动力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地应力、重力和热力3种动力对盆地具有改造作用并影响油气成藏。地应力改造作用在盆地主要表现为抬升、挤压、伸展和走滑4种改造方式。其中抬升作用延缓了剥蚀区油气成藏的进程,使烃源岩热演化停滞于剥蚀前的热演化状态,这种改造对早生早排古油气藏的保存有利;挤压改造作用产生褶皱与断裂甚至构造反转等现象,为油气成藏储备了大量各种类型圈闭条件的同时,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和通道,有利于油气成藏;伸展作用在盆地表现为早白垩世断陷以不同叠合(叠置)形式叠置在侏罗纪断陷之上,这种改造有利于提高侏罗系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使源岩有机质向烃类转化并运聚成藏,同时,张性贯通断裂可使原有古油气藏保存条件部分改变或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大型走滑作用可形成一系列张扭性与压扭性构造样式,在走滑伸展沉降带内形成走滑拉分盆地,并对前期盆地产生走滑分割改造,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成藏环境及条件和改造破坏正反作用两个方面。重力改造作用以深埋及压实为具体表现形式,为盆地成烃、成藏提供了地温场、地压场和保存条件,深埋作用的快速发生还为盆地形成流体压力封存箱提供了条件,异常超压及其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存在有利于保存原生孔隙、发育次生孔隙并形成压力封闭成藏条件,这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有积极作用。热力改造作用在盆地主要表现为多期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对沉积盖层的改造,为油气成烃、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压实排烃有着较强的非均一性,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分布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压实的非均一性为其创造了动力条件。排烃的非均一性在形式上具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结构,其微观上表现为不同岩性组合的烃源岩以及单层烃源岩内部排烃的明显不同,宏观上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压实程度以及排烃特征的显著差异。厚层烃源岩内部"滞排"现象及超压体系中间歇性的"幕式排烃"是烃源岩排烃非均一性向两极发展的极端状态。在进行盆地模拟、资源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排烃的非均一性。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中生界地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且与油气分布关系复杂.为了明确异常高压形成演化过程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层成岩演化的关系及其在成藏期油气充注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录井资料,充分采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测试成果,建立地层压力、生物标志物、储层物性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异常高压对成烃、储层成岩演化以及油气充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压作用影响下,烃类演化保持较长的时限,对于盆地腹部有效烃源岩的长期演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储层砂岩的孔渗条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异常高压演化,是现今深部储层砂岩保持较好的孔渗条件的重要成因之一;成藏关键期,油气充注过程在超压或强超压驱替作用下,油气的横向和垂向运移具幕式排放特征.  相似文献   

4.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学背景与条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罗晓容 《石油学报》2001,22(6):24-29
利用数值盆地模型模拟分析在砂岩-烃源岩-砂岩所构成的油气初次运移系统内流体压力的分布形式和演化特征,讨论油气以游离相态通过烃源岩的孔隙喉道、微裂隙和干酪根网络等通道形式发生初次运移的动力学条件。模拟结果表明,烃源岩保持较高的过剩压力或相邻砂岩发生高压释放的地质过程有利于油气初次运移的发生。相关的地质条件与动力学背景的定量分析应是在宏观上研究油气初次运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济阳坳陷为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成藏动力贯穿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原始动力是烃源岩内的孔隙流体压力;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输导体系和成藏动力;成藏动力学模式为应压双控、复合输导及幕式置换。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超压环境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陷盆地盐湖相地层发育超压系统,在东营凹陷超压对沙四下亚段盐湖相烃源岩生烃的抑制作用和延缓现象不明显,但对于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湖相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超压环境有利于烃类转化,使得凝析气成藏所需要的储层物性下限值降低;超压环境有利于砂岩储层保留原生孔隙,超压流体溶蚀作用产生溶蚀孔隙,富含硅质或钙质的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在超压环境形成裂缝,大大改善储层储集性;超压还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作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是沙四下亚段盐湖相地层油气成藏和分布的主要区带。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纹层状泥页岩中的有机碳分布非均一性强烈,烃源岩结构有大段纯泥岩式、砂岩嵌入式、指状式、泥岩嵌入式、泥包砂式、砂包泥式和砂泥交互式等,其压实状态、压力分布状态及排烃特征互不相同。烃源岩压实不均衡导致排烃的非均一性,厚层烃源岩中的滞排现象和超压体系的幕式排烃特征是非均一性的两种极端体现。烃源岩排烃的非均一性为分阶段进行排烃模拟提供了新思路。图3表1参22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下部幕式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时产生较强的异常高压,在盆地西北部长7段与下部长8段地层之间存在10 MPa以上的过剩压力差,这成为石油向下运移的主要动力。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表明,超压导致源岩及其下部地层发生流体压裂,流体以混相通过裂隙快速排出。在长7段烃源岩和长8段、长9段储层中发现的沸腾油气包裹体,是油气幕式排烃、幕式充注的直接证据。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主要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幕式充注过程,主要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9.
王岚 《海洋石油》2000,(2):22-27
从包体测温和镜质体反演资料推测平北工区经历了高于今地温梯度的热历史,这对平湖组烃源岩或深部烃源岩演化有利。包体均—温度具有双峰特征,反映了平湖组储层至少经历了两期烃类充注。平北工区超压现象很普遍,异常压力油气层位于平中和平下段,平面上断层的展布影响着超压的分布。超压的存在意味着更好的物性条件和更好的保存条件。流体封存箱及箱顶部压力相对较低处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气相是主要的运移相态。浮力不仅可以作为油气从源岩进入储集岩的动力,还可能造成油气圈闭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应用钻井测试资料、地震资料和盆地模拟技术对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地层压力演化史和油气运移史进行了研究.莫里青断陷地层压力经历了3次"幕式"聚集与释放,压力演化与构造运动关系密切;莫里青断陷现今地层压力以常压为主,局部残留弱超压;岩相、沉积速率、生烃作用及断裂活动对地层压力差异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莫里青断陷超压释放期油气运移活跃,超压释放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驱动力;渐新世中晚期是莫里青断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时期;尖山构造带和靠山凹陷处于双阳组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靠山凹陷西北部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程度较高,是研究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图5表2参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