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包钢3号高炉1970年10月1日建成投产1988年7月5日停炉大修。一代寿命17年零9个月,总产铁量779.27万吨,中间中修一次,小修两次,实际作业5685天,单位炉容产铁4329.3吨/米~3代。3号高炉容积为1800米~3。炉底为风冷式碳砖,高铝砖综合砌筑,下四层为满铺碳砖,以上九层周边环砌碳砖,中间立砌高铝砖,总厚度5.2米。炉缸全部砌筑碳砖,炉腹砌高铝砖,炉腰托圈以上砌二十三层碳砖,并在Г型冷却壁上又加砌一层。冷却设备从炉底至炉身安装光面冷却壁共十一段,支梁式水箱两层,托圈处横卧扁水箱一层。其结构形式第十一段冷却壁为Г型,五段冷却壁为双层水管。包钢3号高炉开炉投产后,主要冶炼含氟矿,含氟量为1.5~2.5%。1978年以前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武钢四号高炉(2516米~3),于1970年9月30日23:30开炉投产,至1974年2月17日6:50停炉中修,历时1235日,共出铁11284次,产铁234.7万吨。在生产期间,更换大、小钟各两个,焊补大、小钟两次,小修四次,计20.5日,实际生产1214日。由于炉身7.8.9段冷却壁已大部烧坏,炉身砖衬大部蚀去,炉身八段炉壳已严重变形下沉,故停炉中修。  相似文献   

3.
一、炉身塌砖经过四号高炉是1970年9月建成投产的。容积2516米~3。它是我国第一座炉腹以上采用汽化冷却、取消炉缸支柱、不设炉腰托圈的大型高炉。1974年2月,因炉身冷却壁大量烧坏进行了第一次中修。1977年10月再次因为炉身汽化冷却出问题进行了第二次中修,将炉身由汽化冷却改为水冷,在沟下增加烧结矿筛分设备。1978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当时国内大型高炉的先进水平,年平均利用系数为1.526,焦比526.3公斤。1981年2月底炉身砖衬全部脱落,4月份进行了第三次中修。四号高炉开炉以来中修次数、中修炉身寿命及产铁量见表1。由表1可见:  相似文献   

4.
陶中明 《炼铁》2006,25(3):46-48
梅山3号高炉于1995年12月15日投产,已连续生产逾9年,单位炉容产铁超过7086t/m^3,已达到长寿高炉标准。现炉缸冷却壁热流强度正常,但炉身冷却设备破损严重,以致于长期保持10~20块左右的炉身坏水箱无法更换,操作炉型维护艰难,煤气流分布难于控制,难以维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对生产和操作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伏明  周爱林  丁晖 《炼铁》2001,20(6):27-29
1 概况 马钢2500m~3高炉1994年4月25日建成投产,炉体采用双层蛇型管球墨铸铁冷却壁、工业水开路循环的冷却方式。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炉投产进入第七个年头后,炉腹至炉身下部冷却壁及炉身冷却壁钩头已大量破损,局部只剩下炉皮,3号铁口两侧的冷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武钢三号高炉容积1513米~3,是双钟料车式高炉,有三座考贝式内燃热风炉。第一代炉役自1969年4月开炉至1976年11月20日停炉大修,历时七年零七个月,共产生铁343.6万吨。第二代炉役1977年6月开炉,生产了五年半时间,因热风炉破损严重,斜桥结构变形,于1982年12月7日停炉中修,累计产铁已达421.1万吨。第二代高炉的炉体和冷却设备结构,在第一代基础上进行了某些改进,如将炉底下部满铺的碳捣预制块改为碳砖,减薄了炉底厚度,炉底冷却设施由风冷改水冷;炉腰以上冷却设备全部改为镶砖冷却壁,最上层冷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武钢1号高炉第二代从1978年12月16日大修后开炉,到1983年10月5日停炉进行第一次中修,高炉生产了四年零九个半月,产铁345.5万吨;从1983年12月18日开炉至1987年12月9日停炉进行第二次中修,高炉生产了四年,产铁348.2万吨。 1号高炉1983年第一次中修时,根据其他高炉破损调查的研究成果,对炉腹以上的冷却结构形式散了改进,并增加了炉身冷却高度。原大修时炉身下部设置的三段镶砖冷却壁未变,将三层支梁式水箱改为二段“Γ”形镶砖冷却壁,其钩头长640毫米。该部位炉衬系采用河南省产硅铝质耐火材料。 1号高炉第一次中修开炉后,1984~1985  相似文献   

8.
高炉炉身镶砖冷却壁对延长炉身寿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获得长寿高炉的关键设备。采用粘土砖的炉身转衬,一般在投产后半年左右,炉身中下部就被浸蚀光了,以后的几年全靠冷却壁维持生产。我国的高炉炉身寿命短,往往是冷却壁大量损坏漏水、被迫停炉检修。据武钢高炉的统计,灰铸铁镶  相似文献   

9.
鞍钢从1971年起先后在四座高炉上进行汽化冷却实践.由于汽化冷却是一项新技术,设计、管理和操作都没有成熟经验,相继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1976年投产的6~#高炉汽化冷却效果最差,运行仅一年另七个月,冷却设备就严重损坏,生产两年多被迫停炉中修,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高炉汽化冷却至今没有全面推广.1974年11月9日投产的2~#高炉,汽化冷却运行了近六年时间,产铁314万吨.该炉开炉后就不断强化,到中修停炉前.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还保持在2.0吨/米~3·日以上,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高炉冷却壁损坏原因及寻求合理结构,以延长高炉寿命,我们利用本公司4号高炉1983年大修的机会,拆取了两块停炉前刚损坏的冷却壁(炉身下部第八层12号和第九层8号)进行了解剖研究。一、镶砖冷却壁的使用情况4号高炉有效容积为1200米~3。整个炉体全部采用工业水冷却。从炉腹到炉身上部共七层均为镶砖冷却壁,其中炉腹两层(每层高1445毫米),炉腰一层(高1770毫米),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目前影响高炉一代工作年限的关键部位,已经转移到炉身下部。如何改进高炉炉身下部结构以满足高炉长寿的要求,已成为高炉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梅山1,2号高炉容积均为1060米~3,分别于1970年8月和1971年5月投产,至今均已中修两次。第一代炉身寿命分别为8年和7年左右,第二代分别为3年半和5年左右。影响炉身寿命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梅山高炉炉身冷却结构的演变和使用情况作一介绍,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鞍钢从1971年起先后在四座高炉自炉腰以上采用汽化冷却。三座效果不好,尤其六号高炉(1050米~3)汽化冷却只运行一年零七个月,冷却壁管子即烧坏26%。而二号高炉(826米~3)自1974年11月9日投产至今五年多,冷却壁管子只坏5%,并且仍在继续强化冶炼,系数保持在2.0  相似文献   

13.
Camp.  JM  夏红 《武钢技术》1989,(12):9-14
英国钢铁公司雷德卡高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炉之一。这座高炉炉缸直径为14米,日产生铁1万吨,1979年10月投产,1986年3月第一代炉役结束,共产生铁1500万吨。1986年4月1日开始大修改造,历时135天。大修改造的项目包括:更换炉壳、冷却壁、耐火材料砖衬、过程控制装置、热风炉燃烧器等部分。一、高炉炉壳改造如图1所示,对现有的炉壳厚度进行了改进,改换成40毫米到120毫米厚的炉壳,该炉壳支承着14段铸铁冷却壁。在选择新炉壳的炉腰和炉身材料时,主  相似文献   

14.
武钢第二代薄壁型高炉设计,在高热负荷区采用铜冷却壁,克服了第一代薄壁型高炉全球墨铸铁冷却壁的缺陷,提高了炉腹、炉腰、炉身中下部的冷却强度,但同时也给高炉操作炉型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第二代薄壁型高炉操作炉型维护技术集成,主要包含4个模块,即原料管理技术、适应铜冷却壁的操作经验、操作炉型诊断技术、炉墙结厚处理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武钢大型高炉的高产稳定顺行,尤其是8号高炉投产10年冷却壁零破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健翔  钱金春  陈志刚 《炼铁》2000,19(2):26-28
邢钢4号高炉(300m~3)设有12个风口,1个铁口,2个渣口,1990年6月12日投产。该高炉炉底、炉缸采用高铝砖,炉腹及以上内衬采用粘土砖,并用新型磷酸泥浆砌筑;炉体冷却系统包括7层冷却壁和3层支梁式水箱,其中炉底、炉缸部位为3层光面冷却壁,炉腹至炉腰中段为2层支梁式水箱,炉腰、炉身下部为2层勾头型横贯式镶砖冷却壁,炉  相似文献   

16.
大型高炉炉底采用炭砖——高铝砖综合炉底或全炭炉底并增加冷却设施,一代寿命已超过国家现在的要求。但炉体寿命的矛盾已转向炉身。炉身结构型式(包括内衬和冷却设备)几十年来是五花八门的,都在探索适合本单位的较好的结构型式。武钢高炉炉身结构型式的演变也属于这个范畴。1970年以前的是四十年代的设计型式,(见图1)即炉腰是四层冷却板,炉身下部是支梁式水箱;粘土砖质厚生内衬。这种结构型式不适应日益强化的大高炉生产,多数新炉子投产一年以后冷却设备就开始烧坏,内衬严重受侵。从下表可以看出,1965年二高炉大修时仅生产一年半,内衬只剩170毫米厚了,说明局部已基本无砖。一高炉第一代生产三年半炉身下部外壳产生严重变形,说明在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7.
降低铜冷却壁造价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佘京鹏  佘克事 《炼铁》2003,22(6):21-24
1999年我国高炉开始推广应用铜冷却壁,主要用在炉腹、炉腰及炉身最下部。到2002年底,中国已投产、正施工及计划采用铜冷却壁的大型高炉达10座,总炉容约21300m~3,采用铜冷却壁总面积约2130m~2,已投入及将投入用于采购铜冷却壁的费用约11600万元,比采用球铁冷却壁  相似文献   

18.
赵德义  胡涛  张庆东 《炼铁》2000,19(2):29-30
1 概况 安钢1号高炉于1993年5月23日大修后点火开炉,炉底采用高铝砖,无冷却装置,设计寿命为4年,整体装备水平偏低。炉缸3层冷却壁为光面冷却壁,炉腹到炉身下部为镶砖冷却壁。高炉在强化冶炼3年后,炉底温  相似文献   

19.
1 炉役后期的基本状况 天津铁厂3号高炉(600 m~3)第二代炉役于1988年投产,至今已生产8年,单位炉容产铁量达4745 t/m~3。投产以来,因风机能力不足,边缘气流长期较为发展,加上因炉况不顺而频繁洗炉、炸瘤,致使炉身部位的砖衬和冷却设备遭到严重损坏。到1995年4月,炉身部位的砖衬已基本脱落,炉身二至九层的冷却设备也全部损坏,炉壳经常出现烧红,变  相似文献   

20.
李仲秀 《炼铁》1994,13(1):1-5
梅山两座高炉第二代已生产7~8年未经中修,单位炉容产铁已分别接近和超过5000t/m^3。高炉为高炉腹矮炉腰炉型,炉腹采用炭捣冷却壁,炉身采用炭冷却壁加钢板冲压焊接水箱和U型管加冷却板、方水箱加冷却板两套复合式冷却结构,效果较佳。用普通耐火材料配合其它措施基本解决了炉身寿命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