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分析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能给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合理解。研究提出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时效特性,考虑地基或桩基有限约束刚度,考虑带后浇带结构生成过程的施工模拟和考虑结构施工至使用生命全过程最不利温差取值的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的新方法。典型算例(平面500m×100m、双向柱网10m、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以往分析计算方法夸大了基础约束刚度,未按结构施工构成实际情况选取所经历的最不利温度场,未考虑混凝土收缩应变的不利影响,也未考虑混凝土徐变的有利影响,放大了底部结构应力,缩小了上部结构应力。新方法揭示的结构温差收缩效应比较合理准确,对大体量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结合实际工程,给出了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考虑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具体方法,对不同后浇带浇筑时间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施工顺序对温度应力的影响,提出了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浇筑时间的建议,有效解决了温差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同类型的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外温差计算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温差收缩效应计算新方法,对深圳北站整体结构温差收缩应力进行了完整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超长组合结构温差效应的措施,对面广量大的大体量超长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针对体系复杂或体型超长的混凝土结构受整体温差收缩效应的影响问题,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及其后合拢方法、合理模拟地基或桩基的有限约束刚度、合理考虑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收缩徐变性质,并结合施工进度的合理规划细化各阶段生成结构组的温差荷载取值,推导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及工程施工全过程乃至全寿命周期的结构温差收缩效应求解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在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该方法应用于国内外多个大型复杂工程结构计算分析中,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合理地揭示混凝土结构自施工开始至使用期各阶段温差收缩效应的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可针对各时期受力最不利或变形较大的结构构件提出合理的设计优化建议及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9.
10.
上海地区建造的220kV变电站中屋内配电装置楼等一般都很长,在其超长地下室混凝土工程中过去多设置后浇带技术等来控制混凝土的开裂。近几年来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取代施工后浇带,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从补偿收缩混凝土微膨胀剂的掺入量、浇注和养护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施工顺序对结构的内力有明显影响,超高层建筑应采用结构逐层或分区激活的方式模拟实际施工过程。对于特殊的结构形式,需要正确选择各阶段激活的范围。通过合理调整施工顺序,得到更为合理的受力形态,减小结构用钢量。框架-延性墙板体系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与优良的抗震性能,严格控制其墙板的安装顺序对其实现抗震性能非常关键。收缩徐变对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的竖向压缩变形量影响显著,各竖向构件的变形差异将引起水平构件附加内力,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正常使用,需要采取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措施。温度作用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不能忽略。提出最大正、负温差的确定方法。应采取措施减小温度作用的不利影响,严格控制重要的温度敏感构件的合龙温度。基础不均匀沉降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关系密切,现阶段通过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模型准确预计基础沉降值尚难以实现,还需要通过设置施工后浇带、敏感构件滞后安装等方式尽量减小差异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温度裂缝控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质量缺陷,而内外温差过大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具体施工实例,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裂缝产生的过程和预防措施,以期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及温度裂缝控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跨空间钢结构模态频率的环境变异性是准确把握结构动力特性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温度对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机理,并用网架结构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奇异熵增量对随机子空间方法进行系统定阶,识别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国家游泳中心大跨空间钢结构的模态频率,分析了温度与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跨空间钢结构的竖向模态频率与温度负相关,低阶模态频率变化率大于高阶模态,并呈单调递减趋势。温度对大跨空间钢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损伤识别等研究中应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