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我们在我国首例应用振冲加因技术,在厚达6-8m的吹填粉煤灰软基上,成功地兴建了7层高23.35m综合住宅楼这一工程实例的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对我国现行地基处理技术手段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采用振冲加固粉煤灰软基技术,在适用性强,承载力高,质量可靠,费用低,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加固技术的新方向——纳米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加固技术特别是抗振冲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当前纳米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提出加固技术的新方向-纳米加固技术,探讨了纳米加固技术范畴、关键技术、实现途径并对其发展步骤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对加固技术特别是抗振冲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阐述了当前纳米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提出加固技术的新方向——纳米加固技术 ,探讨了纳米加固技术范畴、关键技术、实现途径并对其发展步骤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结合临长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施工实例,阐述了振冲法的加固原理和施工工艺,总结了在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厂振冲碎石桩加固液化砂土地基的工程实践及试验资料,对挤密碎石桩加固砂土地基的机理进行了探索,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该法对砂土地基的加固是卓有成效的,从振冲碎石桩加固砂土地基的加固原理和受力情况出发,扼要阐述了振冲碎石桩加固砂土地基的设计要点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简述了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弱地基的加固机理,介绍了碎石桩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并说明振冲碎石桩是处理软弱地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砂土地基加固方法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榆林地区3个砂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例,通过地基处理前后的标准贯入度试验、静载试验和孔隙比测定等现场试验,分别在适用范围、处理深度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对水坠换填法和无填料振冲法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承载力要求高、加固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和土质为粉细砂的地基,无填料振冲法比水坠换填法加固效果明显;无填料振冲法比水坠换填法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是一种应用面广、加固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好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在细砂地基加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公路软基的机理、特点,然后结合工程实例对其加固效果进行探讨研究,证实该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一代高速公路软基加固方法,为该方法在高速公路工程的软基处理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振冲密实法加固液化砂土地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介绍了振冲密实法的原理,并以西安某场地地基处理为例,分析了该方法在加固液化砂性土地基时桩的设计、施工及施工后地基的检测,结果表明,振冲加密处理液化性砂土地基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振冲碎石挤密桩在某两项工程中的应用,表明振冲碎石挤密桩在粉砂质地基和厚层杂回填软地基的加固应用中,无论从承载力方面,还是在抗震方面,这种复合地基均能满足要求。因此,振冲碎石挤密桩为地震设防区的饱和可液化软地基加固和杂填、淤泥质、粉沙土及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经济、快速、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由巨型柱和巨型弹性地基梁组成的空间巨型框架,将其与基础结构建立在具有半无限大弹性地基等效刚度的弹性地基模型上,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将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分配到巨型梁所在的楼层上,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采用空间杆系一层的简化分析模型进行动力分析.为弹性地基上的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找到一种合理并可行的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2.
为超高层建筑空间巨型框架建立了一种新的简化计算模型——半无限大弹性地基-空间杆系-层模型,它由半无限大弹性地基、巨型文克勒弹性地基梁和巨型剪切型弹性地基柱组成(二级框架柱考虑其轴向刚度作为巨型梁的文克勒弹性地基;二级框架梁、柱考虑其弯曲刚度作为巨型柱的剪切型弹性地基),可同时考虑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的刚度变化以及地基的弹性变形.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新的简化振动分析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可为超高层建筑巨型框架的整体动力特性分析提供一种可行的简化方法,对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路基粉土在循环荷载下的动力特性试验,提出动回弹模量与累积变形的预估模型.通过动力有限元分析并与现场实测相比较,研究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铁路粉土路基的动应力响应.建立列车在运行条件下铁路粉土路基长期沉降的计算方法,探讨列车速度、轴重、轴载次数以及道床、路基参数等对路基长期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线路平顺性较差且路基压实系数不高时,铁路粉土路基的长期沉降随列车速度提高线性增大,随轴载次数增加先快后慢增长,且列车轴重越大或路基压实系数越低,沉降速率越快;当粉土路基压实系数较低时,适当增加道床厚度或提高路基压实系数均能显著减小路基长期沉降;在列车动载下铁路粉土路基的长期沉降存在一个"临界影响深度",路基压实系数越低,影响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季节冻土区夏季轨道结构振动反应现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季节冻土区在无冻土层时列车正常行驶引起的铁路轨道结构振动反应特征与衰减规律,针对哈尔滨-大庆铁路夏季振动反应进行了现场监测.合理定义振动反应加速度特征值,并结合加速度反应时程曲线对钢轨、轨枕、路基和场地振动反应特性取得定量认识,提出用负幂次函数等拟合路基振动反应衰减关系并给出拟合参数;获得列车行驶速度、车辆结构、重载等对钢轨、轨枕、路基的振动反应影响显著,无缝线路列车高速行驶过程中钢轨纵向振动不可忽视且值得深入研究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路基设计中土石方计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实际 ,指出并分析了在路基设计土石方计算中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公路工程实例说明这些问题对路基土石方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在路基设计土石方计算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高铁弹塑性地基振动与变形的2.5维有限元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铁运行引起的地基振动和塑性变形问题,提出高铁荷载作用下弹塑性地基振动与变形的2.5维有限元算法。将高铁运行诱发的地基变形视为材料非线性问题,采用改进的摩尔-库伦模型模拟地基土,基于弹性地基2.5维有限元法,将通过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位移作为试探位移,经摩尔-库伦屈服准则判定屈服后,引入切线刚度迭代法、后向欧拉积分算法和一致切线模量算法实现刚度矩阵的更新迭代,从而求解出高铁运行引起的塑性变形。在此基础上,将轨道视为Eular梁,采用修正的多频列车荷载模拟高铁列车运行,并使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截断边界,建立高铁弹塑性地基振动与变形的2.5维有限元验证模型。通过与移动点荷载弹性半空间解析解和地面振动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弹塑性地基2.5维有限元法理论的正确性及模型应用的可靠性,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高效求解高铁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及累积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弹性地基上的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算法,即将空间巨型框架结构中的辅助框架柱只考虑其轴向变形,沿巨型框架梁的轴线方向连续化后,作为巨型梁单元的弹性地基,把巨型梁按照巨型弹性地基梁处理,然后将巨型柱和巨型弹性地基梁组成空间巨型框架;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用一种简化的空间杆系——层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分析.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新的简化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一直是道路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调研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测试方法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试探性试验,建立考虑行车荷载加卸载时长影响的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测试方法;选取两种典型的路基土,开展考虑行车荷载加卸载时长的动态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土质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加载时长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加载时长的增加,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减小可达34.6%,加载时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不同加载时长下,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循环偏应力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高液限土路基填筑中弯沉难控制的问题,根据刚度补偿理论和弯沉等效原则,以弯沉为控制目标,提出高液限土路基弯沉控制方法。该方法以下路堤回弹模量、路基各层顶面回弹模量和填筑厚度为计算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各层填料所需的材料模量,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填料,确定路基弯沉控制的填筑方案,并可根据路基现场施工效果动态调整。以海南省内国道G360公路为依托工程,依据该方法制订方案,铺筑试验路,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路基顶面弯沉满足验收要求,且与验收值误差较小。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路基弯沉,指导高液限土路基施工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结合1栋7层住宅楼及张家口市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地基处理方案,对CFG桩处理张家口市区地基作了技术经济分析.指出了用非挤土成孔的cFG桩在以下诸多方面优势:山区浅层地基上的多层建筑充分利用桩间土较高的承载力,消除地基湿陷影响的机理、造价、成桩工艺无振动及粉尘污染、成桩质量易于保证等,是张家口市区地基处理方案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