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膜上灌的灌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上灌是 80年代新疆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面灌水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浇地的方法,提出了通过株茎孔或膜孔直接浇灌作物的新思路,其灌水效果类似于滴灌,但投资与滴灌相比却相差悬殊,是一种节水效果较好的地面灌水技术。为探讨该项技术在我省的适用性,在威县进行了该项技术的田间试验和研究工作。经试验,棉花膜上灌的灌溉定额为 450— 600m3/ hm2,灌水均匀度达 80%以上。同时在试验中对影响膜上灌灌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这为在我省大面积推广膜上灌水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膜下滴灌在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的示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利用集雨工程蓄水对作物进行补充灌溉,将地膜覆盖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具有投资少、节水、节能、省地、省肥、省工和增产效果,是利用雨水进行作物补充灌溉和高效节水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利用雨水发展膜下滴灌的必要性与实用性,膜下滴灌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管网布设形式与投资分析,集雨补灌覆膜+坐水种+滴灌等不同补灌措施的灌水量、增产效果与作物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灌水模式对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及多年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连续多年试验为手段,探讨了精细地面灌(水平格田灌)、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3种灌水模式分别在4种灌溉制度下对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以及多年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下限和灌溉定额相同时,灌水方式对冬小麦根系在行上和行间的空间分布规律存在显著影响,精细地面灌和地表滴灌显著促进根系在0—50cm土壤中的分布,而地下滴灌条件下作物根系在0~100cm土壤中分布的相对均匀一些;冬小麦的产量与灌溉定额呈现一定正相关性,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滴灌模式下作物产量多年连续稳定的几率大于精细地面灌。此外,非充分灌条件下,滴灌模式较精细地面灌提高作物产量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3,(11):84-86
为了探索减少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适时适量灌水,更好地精细控制灌溉水,提高灌水均匀度,实现高效节水目的,解决目前滴灌和渗灌等一些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受水质限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蓄水于袋理念的膜袋灌节水新技术。在阐述了膜袋灌灌水器结构的基础上,揭示其节水机理,分析了膜袋灌节水、节能、保温、灌水均匀度高、生态和环保效益高等8项效应。膜袋灌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5.
膜袋灌技术是一种集节水、节能、省工、省时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地面灌水技术。膜袋灌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和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适应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室内水平土箱膜袋灌水实验研究,发现膜袋灌水后湿润带内灌水均匀系数均在70%以上,属于高均匀度节水灌溉新技术。灌水量和膜孔间距会对膜袋灌水后土壤湿润均匀性产生影响,特别是沿膜袋方向上。可通过减小膜孔间距和增大灌水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膜袋灌水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裁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即利用地膜在田间灌水,水在地膜上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放苗孔或膜缝慢慢地渗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浸润灌溉,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膜上灌水技术适合各种地膜栽培作物,膜上灌形式很多。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平铺打埂膜上灌,也叫高垄低膜细流沟畦膜上灌。是利用铺膜条播机在前面装  相似文献   

7.
在灌水技术上,喷灌已在广泛推广应用中,滴灌已在园艺果木灌溉中开始引用,地下管道浸润灌也开始试验研究。这标志着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走向管道化输水和有压灌水的一个新的发展,为灌水更便于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道路,从各个方面提高了灌水技术的水平,是灌水技术的一个重大的技术改革。这类系统的规划设计在于综合调整供水流量与压头、管道长度与管径、喷咀滴头水力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与大田地面灌、旱地的对比试验可知,棉花的膜下滴灌比大田地面灌节水46%以上,籽棉产量膜下滴灌比大田地面灌略少6%,比旱地增产217%,膜下滴灌单方水生产率4.0kg/m3,大田地面灌单方水生产率2.2kg/m3,单方水生产率膜下滴灌比大田地面灌高82%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田间多年连续试验,探讨了2种灌水方式及4种灌溉制度下免耕地在玉米一冬小麦轮种条件下土壤容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灌溉制度和灌水方式在3年内对土壤各层容重的变化影响不显著;从各土层容重3年内变异程度的角度分析,地面灌充分灌对上层土壤(0—30cm)容重变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充分灌,地表滴灌灌水方式对25—70cm土层容重变化产生的影响大于其它土层;此外,充分灌条件下,地表滴灌较地面灌水方式对土壤容重波动产生的影响更大,但地面灌灌水方式提高了表层土壤(0-10cm)的紧实度;非充分灌时,灌水方式对表层土壤及深层土壤(85cm以下)容重的影响较其它土层更小。  相似文献   

10.
高塬沟壑区苹果园集雨节灌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有  赵安成 《人民黄河》2005,27(6):48-50,64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滴灌水在时间、空间、灌水量、灌水方式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开展了苹果园集雨节灌研究。结果表明:在雨水集流场防渗新材料应用方面,甲基硅酸钠和硅烷偶联剂的集流效率较高,适宜于雨水集流面的处理;覆草、覆膜、清耕3种处理方式下苹果园从萌芽到落叶耗水量为433.5~478.5mm,各物候期的耗水量差异很大;滴灌湿润土体与果树根系分布达到耦合状态,可以大大提高灌水的利用效率,滴灌时毛管应放置到树冠冠径的1/3~2/3的地面中间;在半固定式滴灌、固定式滴灌、渗灌、滴渗灌、涌泉灌5种果园微灌方式中,半固定式滴灌为果园微灌的较好形式;在高塬沟壑区旱作果园采用集雨肥水穴灌,可以有效贮存天然降雨,提高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滴灌是振兴我省山区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杜茂林,武廷茂(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滴灌是一种新型灌水技术,水和肥液可通过系统均匀地和有控制地输送到作物根区土壤,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水的有效率达90%,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中节水和增产效果最好的灌水技术,可...  相似文献   

12.
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通过在张掖地区对春小麦进行膜上灌大田试验,研究了膜上灌的地膜覆盖在作物苗期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及在生育期内对土壤水分、灌水效果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上灌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及灌水质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适宜多砾石砂土浅埋式滴灌苜蓿的灌溉制度, 试验设定 5 种灌水定额( 22. 5、 30.0、 37.5、 45.0 和 52.5 mm) 并以地面灌为对照组( CK) , 研究灌水定额对浅埋式滴灌苜蓿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灌水定额下各茬苜蓿的耗水强度为第 2 茬> 第 1 茬> 第 3 茬, 且均在孕蕾期达到峰值。各茬苜蓿的总耗水量表现为第 2 茬> 第 3 茬> 第 1 茬, 且耗水量分别在分枝期、初花期及孕蕾期最高。灌水定额大于 45.0 mm 时, 耗水强度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与地面灌( CK) 相近。45.0 mm 灌水定额与地面灌( CK) 间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 P < 0.05) 。高灌水定 额( 45.0、52.5 mm) 与地面灌( CK) 之间的总耗水量、总产量以及总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 与低灌水定额( 22.5、 30.0、37.5 mm) 差异显著( P < 0.05) , 且各茬苜蓿此三项指标的差异性一致。总产量与总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水定额 为 45.0 mm 处达到最大, 与地面灌( CK) 相比分别增加了 9.05% 、14.54% 。选用 45.0 mm 灌水定额和 54.0 mm 灌溉定额作为多砾石砂土浅埋式滴灌苜蓿灌溉制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华北平原地区旱作大田作物田间灌溉方式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存在着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田间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为了提高旱作大田的水分利用效率,提出一种新的灌溉新技术——旱作膜袋灌,实现适时适量精细控制灌溉。通过试验研究,膜袋灌能够较好地提高大田作物的田间水分利用效率,避免沟灌、畦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存在的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同时也能够解决滴灌、微润灌、喷灌等灌水方法易堵塞、系统复杂、田间工程量大和经济成本高等问题,对现代的高效节水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葛安军 《水利天地》2013,(10):41-42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在日本,已往滴灌主要用于大棚园艺。滴灌是局部灌水,可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省灌溉用水。滴灌用水计划的制定,是先划分湿润域和非湿润域,再考虑有效含水量与土壤耗水类型,其次是确定用水量的计算。该项研究,以露地蔬菜为对象,在降雨之后测定耗水量,TRAM与一次灌水量,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棉花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定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3种灌溉方式,利用PR2测定土壤水分状况,并对棉花生长性状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湿润体大小关系为: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其中微润灌较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水分分布更均匀;微润灌所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对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的生长促进作用弱于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微润灌条件下棉花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灌溉定额大幅减小的情况下,其产量仅降低了15.7%~17.7%,该灌溉方式有较大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技术在漯河市日光温室的应用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是一种先进灌水技术,对节水和丰产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简明阐述日光温室灌溉技术的发展,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以及在漯河市目光温室中的应用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紧张局面的进一步加剧,我省建设“两高一优”农业,走节水灌溉之路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不同作物所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作一简要探讨。一、活水方法的分类R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分析1、灌水方法的分类我国现在的灌水方法有地面灌溉(包括格田灌、沟灌、畦灌、漫灌等)、地下灌溉(包括渗灌、控制地下水位高低的浸润灌等)、地上灌溉(包括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喷灌)共三大类十余种。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中的浸润灌不属于节水灌溉技术范畴,故以下仅讨论渗灌、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和喷灌五种节水灌溉技术。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